上编 语言文字 3
引言 3
第一章 语法 6
1.1 虚词问题 6
1.1.1 “的”“地”“得”使用混乱 7
1.1.2 虚词过度使用 8
1.1.3 虚词错误使用 10
1.1.4 该用虚词而未用 15
1.2 实词问题 15
1.2.1 过分的名动词形式 15
1.2.2 量词问题 17
1.2.3 名词问题 19
1.2.4 动词问题 19
1.2.5 形容词问题 21
1.2.6 副词问题 22
1.2.7 代词问题 22
1.3 句法结构 26
1.3.1 述宾结构 26
1.3.2 述补结构 27
1.3.3 主谓结构 28
1.3.4 偏正结构 29
1.3.5 复句 30
1.4 句式问题 31
1.5 次序问题 32
1.6 语法问题分析 34
第二章 用词 36
2.1 感情色彩不当 36
2.2 基本称谓能力过低 37
2.3 词语过度使用 38
2.4 词形有误 40
2.5 语用关系不当 40
2.6 用词问题分析 42
第三章 造词 44
3.1 动词 44
3.2 形容词 44
3.3 名词 45
3.4 四字语 45
3.5 造词问题分析 46
第四章 词语搭配 47
4.1 主语谓语之间的不搭配 47
4.1.1 谓语是形容词性单位 47
4.1.2 谓语是动词性单位 48
4.1.3 主语和宾语之间有判断关系 49
4.2 述宾之间的不搭配 49
4.2.1 宾语是谓词性单位 49
4.2.2 宾语是体词性单位 51
4.3 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的不搭配 53
4.3.1 定语是形容词性单位,从性质、状态上说明中心语的某一特征 53
4.3.2 定语是动词性单位,与中心语在语义上有动作和受事关系 54
4.3.3 定语是名词性单位,中心语是动词性单位 55
4.4 状语和中心语之间的不搭配 55
4.5 述语和补语之间的不搭配 56
4.6 词语搭配问题分析 57
第五章 文言 58
5.1 文言本体的错误 58
5.2 文言过度或者文白相杂引发语病 59
5.3 文言问题分析 61
第六章 衔接 62
6.1 虚词使用不当导致衔接不好 62
6.2 代词使用不当导致衔接不好 64
6.3 修饰词语使用不当导致衔接不好 65
6.4 内容矛盾导致衔接不好 66
6.5 内容脱节或突然转换话题导致衔接不好 68
6.6 逻辑混乱导致衔接不好 70
6.7 衔接问题分析 73
第七章 逻辑 74
7.1 思维形式的基本规律 74
7.2 概念 76
7.2.1 概念划分标准不一 76
7.2.2 种概念和属概念并列 77
7.2.3 概念形式不符合要求 77
7.2.4 概念的限制没有缩小外延 77
7.3 推理 78
7.3.1 以因果复句为形式 78
7.3.2 以转折复句为形式 79
7.4 逻辑问题分析 80
第八章 事理 82
8.1 历史 82
8.1.1 古代历史 82
8.1.2 现代历史 83
8.2 社会现实 84
8.3 基本概念 85
8.4 科学常识 86
8.5 日常生活 87
8.6 事理问题分析 88
第九章 文风 89
9.1 浮华的文风 89
9.1.1 句式选用不当 90
9.1.2 修饰过度 90
9.1.3 中心语过度 91
9.1.4 辞藻堆集 92
9.1.5 没有必要的文言词 93
9.2 “漫不经心”的文风 94
9.3 文风问题分析 96
第十章 大学生语言文字问题分析 98
10.1 总体评价 98
10.1.1 语病数量庞大 98
10.1.2 语病分布广泛 98
10.1.3 语病“症状”多种多样 99
10.1.4 语病“水平”低下 100
10.2 原因探求 100
10.2.1 学生对语文问题持不正确态度 100
10.2.2 学生语文技术缺欠的深层次问题——语文审美意识的严重缺失 101
10.2.3 教师的问题 102
10.2.4 “大环境” 103
10.2.5 语文教学 104
10.3 解决问题的设想 106
10.3.1 倡导优良文风 106
10.3.2 加强语文教学管理 107
10.3.3 加强调查研究 108
10.3.4 调整、改革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 108
参考文献 112
下编 文章写作 117
引言 117
第十一章 大学生写作的现状 119
11.1 优秀写作较少 119
11.2 水平差异较大 122
11.2.1 态度差异 122
11.2.2 能力差异 125
11.3 存在问题较多 128
第十二章 聚材问题 136
12.1 不善观察 136
12.2 不会调查 148
12.3 不善阅读 153
第十三章 运思问题 156
13.1 审题与拟题 156
13.1.1 审题不严,拟题不新 156
13.1.2 审题粗疏,拟题马虎 162
13.2 立意与炼意 167
13.2.1 立意不明 168
13.2.2 角度不新 171
13.3 选材与用材 173
13.3.1 材料陈旧,缺乏时代感 173
13.3.2 材料堆砌,内容相交叉 176
13.3.3 角度错误,审视不严格 179
13.3.4 旁逸斜出,内容不合题 181
13.4 布局与谋篇 182
13.4.1 层次混乱,照应不周 182
13.4.2 结构失衡,排序不当 186
第十四章 行文问题 192
14.1 叙事不明,偏散文化 192
14.2 说理不透,分析肤浅 195
14.3 选词造句,表意不准 197
14.4 用字马虎,标点错误 199
第十五章 改稿问题 203
15.1 不愿修改,缺少认真精神 203
15.2 不知好坏,缺乏评判标准 204
第十六章 大学生写作问题分析 209
16.1 写作问题的成因探求 209
16.1.1 学生的问题 209
16.1.2 教师的问题 211
16.1.3 学校的问题 214
16.1.4 教育主管部门的问题 216
16.2 解决写作问题的设想 217
16.2.1 教育主管部门要做的 217
16.2.2 学校要做的 218
16.2.3 教师要做的 220
16.2.4 学生要做的 222
参考文献 225
后记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