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木材碳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
1.1.1 木材碳学的研究对象 2
1.1.2 木材碳学的研究内容 2
1.1.3 木材碳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
1.2 木材碳学的研究意义 6
1.2.1 全球气候问题概况 6
1.2.2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方针 10
1.2.3 森林生态系统的源汇功能及潜力 11
1.2.4 木材的“多R”特性与环境响应 14
参考文献 19
第2章 木材碳素储存 21
2.1 木材碳素储量的计量方法 21
2.1.1 燃烧法 21
2.1.2 树干解析法 23
2.1.3 树芯法 25
2.1.4 生长轮分析法 25
2.1.5 其他方法 26
2.2 木材碳储量与木材性质的相关性研究 26
2.2.1 木材碳储量 26
2.2.2 木材构造特征与碳储量 30
2.2.3 木材物理特征与碳储量 76
2.2.4 木材缺陷与碳储量 93
2.3 木材碳储量与木材性质相关性研究的意义 97
参考文献 98
第3章 木材碳储能与木质能源 99
3.1 木材碳储能 99
3.1.1 木材能量的形成 99
3.1.2 木材能量的利用 100
3.1.3 木材碳储量与木材能量 100
3.1.4 木材发热量的影响因素 102
3.2 木质能源 104
3.2.1 木质能源的特征 104
3.2.2 木质能源转化技术 105
参考文献 129
第4章 人工林固碳增汇与优质木材培育技术 130
4.1 中国主要人工林树种木材固碳量 130
4.1.1 人工林针叶材 130
4.1.2 人工林阔叶材 132
4.1.3 人工林针叶树材与阔叶树材固碳量差异分析 134
4.2 气象因子与木材固碳量的关系 135
4.2.1 日照时数 138
4.2.2 平均气温 141
4.2.3 平均地温 143
4.2.4 相对湿度 146
4.2.5 降水量 148
4.2.6 气候因子交互作用 151
4.3 立地条件与木材固碳量的关系 161
4.3.1 地理位置 162
4.3.2 地形因子 164
4.3.3 土壤条件 169
4.3.4 林分类型 173
4.4 培育措施与木材固碳量的关系 175
4.4.1 初植密度 176
4.4.2 抚育间伐 179
4.4.3 修枝 182
4.5 木材材质与木材固碳量的关系 185
4.5.1 木材解剖特征 185
4.5.2 木材物理特征 215
4.5.3 木材力学特征 235
4.6 高固碳量的优质木材培育技术 245
参考文献 246
第5章 木材固碳的延伸 249
5.1 木材保护处理 249
5.1.1 木材着色处理 250
5.1.2 木材防腐处理 256
5.1.3 木材防虫处理 258
5.1.4 木材阻燃处理 259
5.1.5 木材耐候处理 261
5.1.6 木材尺寸稳定化处理 262
5.1.7 木材强化处理 263
5.2 木质复合材料 267
5.2.1 混合复合方式 267
5.2.2 渗透(生成)复合方式 270
5.3 木结构建筑 273
5.3.1 木结构建筑的低碳性 273
5.3.2 木结构建筑的结构体系 275
5.3.3 木结构建筑的拓展应用 277
5.4 木材加工技术 277
5.4.1 制材 277
5.4.2 木材干燥 280
5.4.3 成板 284
5.4.4 表面装饰 286
5.5 木质资源循环利用 286
参考文献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