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基本法律与法规 3
一、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 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 39
三、相关法律及解释 91
第二编 分类规定 99
一、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适用范围 99
1.1 应纳税所得 99
1.1.1 生产经营所得 99
1.1.2 其他所得 99
1.2 纳税义务人 101
1.2.1 外商投资企业 101
1.2.2 非法人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103
1.2.3 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再合营 104
1.2.4 股份制企业 105
1.2.5 并购、重组、上市企业 106
1.2.6 创业投资 112
1.2.7 外国企业 113
1.2.7.1 机构、场所 113
1.2.7.2 境外中资企业 113
1.3 纳税义务范围 114
1.3.1 总机构 114
1.3.2 来源于中国所得 114
1.4 税率 119
1.4.1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的营业机构场所适用的税率 119
1.4.2 外国企业投资所得适用的税率 120
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21
2.1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基本规定 121
2.1.1 应纳税所得额的定义 121
2.1.2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公式 121
2.1.3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原则 122
2.1.5 清算所得的计算 123
2.1.4 税务机关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123
2.1.6 纳税年度 124
2.1.7 亏损结转弥补 125
2.1.8 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所得的税务处理 127
2.2 营业收入的确定 127
2.2.1 分期确定的收入 127
2.2.3 非货币资产及权益 128
2.2.4 销货折让、折扣 128
2.2.2 产品分成方式 128
2.2.5 确定收入的其他问题 129
2.3 不允许列为成本、费用的开支 132
2.4 限定条件列支的有关费用 133
2.4.1 总机构管理费 133
2.4.2 借款利息 135
2.4.3 交际应酬费 138
2.4.4 工资福利费 139
2.4.5.2 坏账准备的计提 143
2.4.5 坏账准备和坏账损失 143
2.4.5.1 计提坏账准备的企业类型 143
2.4.5.3 坏账损失的扣除 144
2.5 其他有关费用 146
2.5.1 预提费用和准备金 146
2.5.2 董事会费和董事费 148
2.5.3 企业职工培训费 148
2.5.4 汇兑损益 149
2.5.5 捐赠支出 151
2.5.6 财产损失 152
2.5.7 外国企业在华营业机构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款 154
2.5.8 其他 154
2.5.8.1 银行费用 154
2.5.8.2 资金引进费 154
2.5.8.3 公休假工资 154
2.5.8.6 市政费用 155
2.5.8.7 服务酬金 155
2.5.8.5 职工退休费 155
2.5.8.4 污染赔偿费 155
2.5.8.8 委托代购手续费 156
2.5.8.9 修理费 156
2.5.8.10 管理费 156
2.5.8.11 土地使用费 157
三、资产的税务处理 158
3.1 固定资产及其折旧 158
3.1.1 固定资产的认定标准 158
3.1.2 固定资产的计价 158
3.1.3 固定资产改造的税务处理 159
3.1.4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161
3.1.5 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162
3.1.6 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 164
3.1.7 承租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 165
3.2.1 无形资产的计价 166
3.2 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 166
3.1.8 固定资产的转让收益 166
3.2.2 无形资产的摊销 167
3.3 其他资产的税务处理 167
3.3.1 存货 167
3.3.2 筹办费 168
3.3.2.1 筹办期 168
3.3.2.2 筹办费的范围 168
3.4.1 溢价受让股权 169
3.4 其他有关资本支出的税务处理 169
3.3.2.3 筹办费的摊销 169
3.4.2 矿山剥离工程支出 170
四、关联企业业务往来 171
4.1 关联企业的认定 171
4.2 关联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的原则 172
4.3 关联企业申报 173
4.4 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交易额的认定 179
4.5.3 劳务费用 181
4.5.2 利息 181
4.5 税务调整 181
4.5.1 购销业务 181
4.5.4 转让财产收益 182
4.5.5 管理费 182
4.5.6 调整方法的选用 183
4.5.7 税收调整的实施 186
五、预提所得税 190
5.1 利润(股息) 191
5.2 利息 192
5.2.1 利息的范围 192
5.2.2 利息所得的减税、免税 193
5.3 特许权使用费 206
5.3.1 特许权使用费的范围 206
5.3.2 特许权使用费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210
5.3.3 特许权使用费的减税、免税 214
5.4.1 融资租赁 216
5.4 租金 216
5.4.2 经营租赁 218
5.5 财产转让收益 220
5.5.1 转让有形财产 220
5.5.2 转让股权(股份) 220
5.5.3 转让土地使用权 222
5.6 源泉扣缴 222
5.6.1 扣缴义务人 222
5.6.2 扣缴方式 223
5.6.3 扣缴手续费 225
5.7 预提所得税的减免权限及程序 226
5.7.1 一般规定 226
5.7.2 专项规定 229
六、税收优惠 234
6.1 减低税率征税 234
6.1.1 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34
6.2.1 享受“两免三减”税收优惠 238
6.1.2 减按24%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38
6.2 定期减免税规定 238
6.2.2 其他定期减免税规定 239
6.2.3 经营期 241
6.2.4 获利年度及定期减免税期计算 242
6.2.5 其他有关规定 251
6.2.5.1 清算所得适用定期减免税 251
6.2.5.2 高新技术企业与其他有关规定的衔接 251
6.2.5.3 补缴已免征的企业所得税税额 252
6.2.5.4 单项规定 252
6.3 再投资退税 254
6.3.1 再投资退税的条件及规定 254
6.3.2 退税比例及退税额计算 258
6.3.3 缴回已退税款的60% 260
6.3.4 异地再投资 262
6.5.1 农、林、牧和边远地区税收优惠 263
6.5 其他税收优惠 263
6.4 地方所得税的减免 263
6.5.2 长期投资免税 264
6.5.3 “两类企业”税收优惠 264
6.5.4 港口、码头税收优惠 268
6.5.5 银行、金融机构税收优惠 272
6.5.6 科研税收优惠 272
6.5.7 购买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 276
6.5.8 软件产业及集成电路税收优惠 284
6.6 生产性企业范围 294
6.7 新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衔接 301
6.8 区域性所得税优惠规定 302
6.8.1 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沿海 302
开放城市 302
6.8.2 沿海开放地区 308
6.8.3 上海浦东新区 316
6.8.4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18
6.8.5 国家旅游度假区 324
6.8.6 省会(首府)城市及沿江开放城市 325
6.8.7 沿边开放城市(城镇) 327
6.8.8 台商投资区 329
6.8.9 保税区 331
6.8.10 中西部地区 333
6.8.11 其他(苏州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 356
七、税收抵免 364
7.1 税收抵免范围 364
7.1.1 适用人 364
7.1.2 可以抵免的已纳税额 364
7.2 抵免限额的计算 364
7.3 抵免方法 365
8.1 申报期限和要求 367
8.1.1 季度及年度申报 367
八、主要税收征管规定 367
8.1.2 清算期申报 369
8.1.3 分支机构报表 369
8.1.4 合并、分立、终止汇算清缴 369
8.2 合并申报纳税 369
8.2.1 合并申报纳税的条件 369
8.2.2 合并申报纳税的批准 370
8.2.3 适用不同税率的营业机构的税款计算 371
8.2.5 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并申报纳税 372
8.2.4 分配应纳税所得额 372
8.3 税款的计算和缴纳 373
8.4 外币所得的纳税规定 373
8.4.1 所得为外币的税款计算 373
8.4.2 外币收入的税款缴纳 376
8.4.3 外币所得退税规定 377
8.5 账簿、凭证 377
8.7 其他征管规定 378
8.7.1 承包工程扣缴税款 378
8.6 纳税检查 378
8.7.2 滞纳金 379
8.7.3 征管范围 379
8.8 售付汇凭证 381
8.9 取消若干审批项目后续管理 401
九、与原中外合资企业所得税法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衔接 407
9.1 税率的衔接 407
9.1.1 细则的规定 407
9.1.2 税负高低如何比较 408
9.2 定期减免税的衔接 409
9.3 地方所得税减免的衔接 410
9.4 利润汇出征免税的衔接 411
9.5 税法施行前的固定资产处理 411
9.6 再投资退税的衔接 411
9.7.2 税法前承包工程项目 412
9.7.1 经营期计算 412
9.7 其他衔接问题 412
9.8 已宣布废止执行的文件 413
十、几类特殊业务的税务处理 420
10.1 外国企业承包工程 420
10.1.1 应纳税收入和所得 420
10.1.2 可扣除的转承包价款 422
10.1.3 可扣除的代购设备、材料价款 422
10.1.4 申报缴税方法 425
10.2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 427
10.2.1 常驻代表机构的含义 427
10.2.2 不需纳税的业务 428
10.2.3 征免税范围界定 431
10.2.4 应缴税的业务收入 432
10.2.5 开征税时间 435
10.2.6 征税方法 436
10.2.7 核实计算应税收入和所得 437
10.2.8 核定应税收人和所得 438
10.2.9 按经费支出额换算应税收入和所得 441
10.2.9.1 基本规定 441
10.2.9.2 经费计算 443
10.2.10 适用税率及优惠 446
10.2.11 申报纳税地点 447
10.2.12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广告代理业务 447
10.2.13 具体征收管理 448
10.3 外国企业提供设计劳务 450
10.4 代售寄售商品 452
10.5 外国企业受聘管理 454
10.6 承包租赁经营 455
10.7 空运、海运业务 460
10.8 保险公司 469
10.9 重组业务 470
10.10 境内投资业务 481
10.11 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业 485
10.12 咨询业务 491
10.13 房地产开发 493
10.14 处置不良资产 497
10.15 油气田开发 499
第三编 综合规定 54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54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 55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57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 576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5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 593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609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 634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登记、外汇及税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644
财政部关于印发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问题解答的通知 648
附录 655
涉外企业所得税申报及汇算清缴辅导材料(试用) 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