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献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伯元著;修订本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208110229
  • 页数:415 页
图书介绍:《法律文献学》第一版出版后,国内一些大学的法律院系将它作为教学参考用书,受到师生们的普遍欢迎。应读者要求,为适应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建设和进一步开展学术研究的需要,出版《法律文献学》增订本。近三十多年来,大量出土法律文献,诸如张家山汉简、包山楚简、岳麓秦简以及新出铜器铭文等都需要有人去研究和利用,然而,这一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门技能在法律史学科的学术研究中显得比较单薄,其需求特别迫切。原版《法律文献学》说的主要是传统法律文献的整理技术和研究方法,在新的形势下,它似乎又不足以应对,不利于古代法律史、法律思想史更深入的研究和广泛应用。鉴于此,应读者,特别是青年学人的要求,在保持《法律文献学》原貌的基础上,删除了部分常识性的概念叙述和附录,主要增补了“出土法律文献的概况及其研究”和“出土法律文献的考证求实”两节。供参考应用。《法律文献学》增订本特点有三:一、全面地揭示了古代法律文献的面貌;二、用充分的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法律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技术;三、反映出作者近年来在法律史研究方面的新成果和新见解。

第一章 法律文献的类目 1

第一节 法律文献的分类 2

一、法律文献的分类标准问题 2

二、法律文献的分类归目 4

第二节 法律文献目录、叙录及索引 5

一、法律文献目录 6

二、法律文献叙录 23

三、历代私家藏书书目 31

四、法律文献索引 42

五、目录学知识在法律文献整理中的应用 46

第三节 律目及其编列 49

一、律目的生成和确定 50

二、《法经》律目的说明 52

三、《汉律》律目的说明 56

四、《唐律》律目的说明 65

五、“名例”律律目的说明 70

第二章 法律文献概况 81

第一节 法律文件类文献 82

一、法典诏制 82

二、判牍及检验 103

三、档案及规约 118

第二节 法制史料类文献 128

一、甲骨卜辞法制史料 129

二、钟鼎碑石法律文献 131

三、简牍法制史料 134

四、敦煌写本、吐鲁番文书 140

五、历代刑法志 143

六、“十通”、会要类文献资料 150

七、治狱经验案例及刑案汇编 162

第三节 出土法律文献的概况及其研究 166

一、出土法律文献的概况 167

二、出土法律文献的研究 180

三、相关出土文献的利用和研究 186

第四节 法学论著类文献 190

一、法学论著 191

二、吏治经验 199

第五节 法律文献学专家及其著述 207

一、邓析制《竹刑》 207

二、郑玄作《汉律》章句 209

三、张斐注《泰始律》 212

四、孙奭著《律音义》 215

五、张楷撰《律条疏议》 216

六、王樵、王肯堂撰《大明律附例笺释》 221

七、王明德著《读律佩觿》 222

八、薛允升编著《唐明律合编》 223

九、沈家本撰《历代刑法考》 226

十、陈垣撰《元典章校补释例》 233

第三章 法典编纂体例的发展、嬗变及其影响 237

第一节 法典的编纂体式 237

一、律 238

二、令 240

三、格 244

四、式 245

五、科 248

六、敕 250

七、例 251

八、事类 253

第二节 唐代之前法典的编纂概况 255

一、李悝制订的《法经》 256

二、“汉律”的编纂和辑录 259

第三节 唐代“律疏”的编撰 265

一、有关“疏议”的评议 265

二、关于《唐律疏议》的制作年代问题 273

三、《唐律》及其律疏的释文 274

第四节 《宋刑统》、《刑统赋》及其注疏 277

一、《宋刑统》的编纂及体例 277

二、《刑统赋》及其注疏 280

第五节 明代律例合编的编纂体例 283

一、《大明律》的编纂 283

二、明代“条例”的修订 285

三、《大明律》律例合编的体例特点 288

四、从张应望“受赃”案的审理看明代律例的实施 294

第四章 法律文献的整理和研究 297

第一节 版本知识及其应用 297

一、版本学常识 297

二、稀见法律文献的版本概况 301

三、版本学知识在法律文献整理中的应用 305

第二节 律令的辑佚 309

一、古书的辑佚 310

二、律令辑佚的成果 312

三、程树德的辑佚成果 314

四、法律文献资料的辑佚 315

第三节 法律文献的校勘 319

一、古书的校勘 319

二、校勘所根据的材料及条件 323

三、校勘方法在法律文献整理中的应用 351

第四节 出土法律文献的考证求实 359

一、关于简牍制度 361

二、编联问题 366

三、关于“义理、考据、辞章” 369

四、关于“二重论证法” 370

五、文字、音韵、训诂知识的综合运用 371

六、汲取前人证经务实、读史求通的宝贵经验 380

第五节 法律文献的标点、注释和今译 384

一、法律文献的标点 384

二、法律文献的注释 392

三、法律文献的今译 406

后记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