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严文明 1
绪言 1
插图目录 14
图一 山东旧石器时代文化分布示意图 14
一 发现与认识 14
第一章 旧石器时代 14
二 重要遗址和重要发现 17
图二 沂水西水旺旧石器 19
图三 沂源上崖洞石制品 20
三 文化面貌与传统 21
图四 日照沿海地区旧石器 22
四 年代与分期 23
五 与中国其他地区的关系 24
第二章 细石器遗存 26
一 发现与认识 26
图五 山东细石器遗存分布示意图 27
二 重要遗址和重要发现 30
图六 临沂凤凰岭细石器 31
图七 临沂湖台石制品 33
图八 郯城黑龙潭细石器 34
图九 沂水宅科细石器 35
三 文化面貌与传统 36
图一○ 汶泗流域细石器 37
四 年代与分期 38
五 山东细石器工艺的起源 39
六 与华北细石器遗存的关系 40
七 山东细石器遗存的环境背景 41
第三章 新石器时代 43
一 发现与认识 44
第一节 后李文化 44
二 重要遗址和重要发掘 45
图一一 山东后李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 46
三 文化面貌 48
图一二 章丘小荆山遗址环壕平面图 49
图一三 章丘小荆山遗址F11平、剖面图 50
图一五 临淄后李遗址Y6平、剖面图 51
图一四 章丘西河遗址F58平、剖面图 51
图一六 临淄后李遗址M96平、剖面图 52
图一七 临淄后李遗址M111平、剖面图 53
图一八 章丘小荆山遗址墓地平面示意图 53
图一九 后李文化陶器(一) 55
图二○ 后李文化陶器(二) 56
图二一 后李文化玉、石器 58
图二二 后李文化骨器 59
四 文化类型与分期 60
图二三 后李文化角、蚌、牙器 60
图二四 安徽古台寺、小山口、石山子遗址出土陶器 62
图二五 章丘小荆山遗址陶器分期图 64
图二六 临淄后李遗址陶器分期图 67
五 源流 71
六 与周围地区同期文化的关系 73
七 经济形态和社会状况 76
八 人类学研究 83
第二节 北辛文化 84
一 发现与认识 84
二 重要遗址和重要发掘 87
图二七 山东北辛文化重要遗址分布示意图 88
三 文化面貌 92
图二八 泰安大汶口遗址F207平、剖面图 93
图二九 汶上东贾柏遗址F2平、剖面图 94
图三○ 泰安大汶口遗址F205平、剖面图 94
图三一 泰安大汶口遗址H21平、剖面图 95
图三二 兖州王因遗址H35平、剖面图 95
图三三 泰安大汶口遗址H2平、剖面图 96
图三四 泰安大汶口遗址M1011平面图 97
图三五 临淄后李遗址M19平面图 97
图三六 泰安大汶口遗址Y201平、剖面图 98
图三七 济宁张山遗址J1平、剖面图 98
图三八 北辛文化陶器(一) 100
图三九 北辛文化陶器(二) 101
图四○ 北辛文化石器 102
图四一 北辛文化骨、角、牙、蚌器 103
四 分期与年代 104
图四二 北辛文化鲁中南类型陶器分期图 106
五 源流 110
六 地方类型 111
图四三 北辛文化鲁中南类型陶器 113
图四四 北辛文化鲁北类型陶器 114
图四五 北辛文化胶东类型陶器 117
七 与周围地区同期文化的关系 117
八 经济形态和社会状况 121
九 自然环境 125
第三节 大汶口文化 126
一 发现与认识 127
二 重要遗址和重要发掘 132
图四六 山东大汶口文化重要遗址分布示意图 133
三 文化面貌 144
图四七 枣庄建新遗址H5平、剖面图 144
图四八 胶县三里河遗址H227平、剖面图 145
图四九 滕州西公桥遗址H138平、剖面图 146
图五○ 长岛北庄遗址F11平、剖面图 147
图五一 泰安大汶口遗址F201平、剖面图 148
图五二 枣庄建新遗址F26平、剖面图 149
图五三 枣庄建新遗址F9平、剖面图 150
图五四 泰安大汶口遗址木质葬具复原示意图 151
图五五 兖州王因遗址M2240平面图 151
图五六 泰安大汶口遗址M13平面图 152
图五七 泰安大汶口遗址M10平面图 154
图五八 大汶口文化陶器(一) 156
图五九 大汶口文化陶器(二) 157
图六○ 大汶口文化石、骨、角、牙器(一) 158
图六一 大汶口文化石、骨、角、牙器(二) 159
四 分期与年代 159
图六二 大汶口文化大汶口类型陶器分期图(一) 162
图六三 大汶口文化大汶口类型陶器分期图(二) 163
图六四 北辛文化晚期与大汶口文化早期陶器的比较 167
五 源流 167
六 地方类型 168
图六五 白石村类型与北庄类型早期陶器的比较 168
图六六 大汶口文化晚期与龙山文化早期陶器的比较 169
图六七 大汶口文化潍淄河流域类型陶器分期图 173
图六八 大汶口文化北庄类型陶器分期图 175
图六九 大汶口文化沂沭河流域类型晚期陶器分期图 177
七 与周围地区同期文化的关系 178
八 经济形态和社会状况 182
图七○ 泰安大汶口遗址陶窑平、剖面图 185
图七一 泰安大汶口遗址獐牙钩形器(大汶口M6∶10) 186
九 有关专题研究 189
图七二 大汶口文化彩陶 196
图七三 泰安大汶口遗址象牙梳(M26∶15) 199
图七四 大汶口文化陶塑艺术品 200
图七五 大汶口文化陶尊刻划符号 202
第四节 龙山文化 208
一 发现与认识 208
图七六 山东龙山文化重要遗址分布示意图 217
二 重要遗址和重要发掘 218
三 文化面貌 231
图七七 山东龙山文化城址分布示意图 232
图七八 章丘城子崖城址平面图 233
图七九 阳谷景阳岗城址平面图 234
图八○ 五莲丹土城址平面图 235
图八一 泗水尹家城遗址F204平、剖面图 238
图八二 日照尧王城遗址F1平面图 239
图八三 日照东海峪遗址F301平面图 239
图八四 泗水尹家城遗址M126平面图 241
图八五 临朐西朱封遗址M1平面图 242
图八六 兖州西吴寺遗址J4001平、剖面图 243
图八七 山东龙山文化陶器组合图 245
四 分期与年代 246
图八八 山东龙山文化陶器分期图(一) 248
图八九 山东龙山文化陶器分期图(二) 249
五 源流 255
六 地方类型 256
图九○ 山东龙山文化地方类型分布示意图 257
七 与周围地区同期文化的关系 260
八 经济形态和社会状况 264
九 有关专题研究 274
一 发现与认识 280
第四章 夏商周时期 280
第一节 岳石文化 280
图九一 山东岳石文化重要遗址分布示意图 283
二 重要遗址和重要发掘 284
图九二 牟平照格庄遗址H42平、剖面图 285
图九三 桓台史家遗址木构架祭祀坑平、剖面图 288
图九四 泗水尹家城遗址F114平、剖面图 290
三 文化面貌 291
图九五 长岛大口遗址墓地平面图 292
图九六 岳石文化铜器 293
图九七 岳石文化石器 295
图九八 岳石文化骨、蚌器 296
四 分期与年代 297
图九九 岳石文化彩绘陶器 297
图一○○ 岳石文化陶器 298
图一○一 岳石文化主要陶器的演化 302
五 源流 304
六 地方类型 308
图一○二 岳石文化地方类型分布图 310
七 与周围地区同期文化的关系 316
八 经济形态和社会状况 320
九 有关专题研究 322
第二节 商时期 325
一 发现与认识 326
图一○三 山东商代时期重要遗址分布示意图 331
二 商人文化系统遗存 333
图一○四 青州苏埠屯墓地M1殉人及遗物分布图 338
图一○五 滕州前掌大墓地M4平面图 340
图一○六 商代商人文化系统陶器 341
图一○七 商代商人文化系统器物 342
三 夷人文化系统遗存 345
图一○八 商代夷人文化系统陶器 349
四 商文化东渐及夷商关系 350
一 发现与认识 352
第三节 西周时期 352
图一○九 山东西周时期重要遗址分布示意图 355
二 鲁北地区 356
图一一○ 济阳刘台子墓地M6平面图 360
图一一一 济阳刘台子墓地M6玉器 361
图一一二 济阳刘台子墓地M6铜器 362
图一一三 西周时期陶器(一) 367
三 鲁南地区 368
图一一四 长清仙人台遗址M3平面图 370
图一一五 滕州前掌大遗址4号车马坑平面图 372
图一一六 滕州薛国故城平面图 374
四 胶东地区 378
图一一七 龙口归城遗址平面图 380
图一一八 龙口归城遗址铜器 381
图一一九 西周时期铜器 383
图一二○ 西周时期陶器(二) 387
五 鲁东南地区 389
图一二一 莒县西大庄遗址M1铜器 391
六 有关专题研究 392
第四节 东周时期 394
一 发现与认识 395
图一二二 山东东周时期重要墓葬、城址分布示意图 397
二 城址 398
图一二三 临淄齐国故城遗址平面图 400
图一二四 齐国故城遗址3号排水道口平、剖面图 401
图一二五 曲阜鲁国故城遗址平面图 404
三 墓葬 411
图一二六 临淄郎家庄一号殉人墓平、剖面图 413
图一二七 临淄淄河店二号墓20号车复原图 417
图一二八 临淄商王墓地M1平面图 418
图一二九 临淄商王墓地出土玉器 419
图一三○ 临淄商王墓地出土铜器 420
图一三一 章丘女郎山一号战国大墓平面图 423
图一三二 长清岗辛战国墓帷架复原图 424
图一三三 长岛王沟墓地出土铜器 426
图一三四 长清仙人台墓地6号墓平面图 434
四 齐文化和鲁文化面貌 439
一 秦代文化遗存 444
第一节 秦汉时期 444
第五章 汉唐时期 444
二 汉代城址 446
图一三五 章丘东平陵城遗址平面图 449
图一三六 章丘东平陵城遗址铁器 450
图一三七 章丘东平陵城遗址铁范 451
图一三八 临淄大武齐王墓及陪葬坑平面图 452
三 汉代墓葬 452
图一三九 临淄大武齐王墓4号车复原图 454
图一四○ 临淄大武齐王墓陶、铜器 455
图一四一 临淄大武齐王墓铜、银器 456
图一四三 巨野红土山昌邑王墓铜器 457
图一四二 巨野红土山昌邑王墓平、剖面图 457
图一四四 曲阜九龙山鲁王三号墓平面图 458
图一四五 长清双乳山济北王墓平、剖面图 459
图一四六 长清双乳山济北王墓玉器 461
图一四七 章丘洛庄汉墓及随葬坑平面示意图 462
图一四八 临淄金岭一号墓平面图 463
图一四九 临淄金岭一号墓陶、铜、釉陶器 465
图一五○ 临淄金岭一号墓陶厕猪圈、米碓风车示意图 466
图一五一 临淄金岭一号墓陶仓(M1∶125) 467
图一五二 临淄金岭一号墓陶享堂(M1∶131) 467
图一五三 济宁普育小学汉墓平面图 468
图一五四 济宁普育小学汉墓星象图 468
图一五五 阳谷吴楼汉墓平面图 469
图一五六 阳谷吴楼汉墓陶俑 470
图一五七 安丘董家庄画像石墓平面图 474
图一五八 沂南北寨画像石墓平面图 479
图一五九 诸城前凉台汉墓平面图 482
四 有关专题研究 486
图一六○ 诸城前凉台汉墓画像石摹本(一) 490
图一六一 诸城前凉台汉墓画像石摹本(二) 491
图一六二 诸城前凉台汉墓画像石摹本(三) 492
一 三国两晋墓葬 510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510
图一六三 东阿曹植墓平、剖面图 511
图一六四 诸城西公村M1平、剖面图 512
二 南北朝时期瓷窑址 514
图一六五 淄川寨里窑址瓷器 516
图一六六 枣庄中陈郝瓷窑北朝遗物 517
三 南北朝时期墓葬 518
图一六八 临淄崔氏墓群M3东魏陶俑 520
图一六七 临淄崔氏墓群M1北魏陶俑 520
图一六九 临朐北齐崔芬墓平、剖面图 522
图一七○ 济南马家庄北齐道贵墓平、剖面图 523
图一七一 青州北齐石室墓线刻画像 525
图一七二 济南东八里洼北朝壁画墓陶俑、镇墓兽 526
图一七三 济南东八里洼北朝壁画墓陶俑 527
图一七四 济南东八里洼北朝壁画墓陶骆驼、陶马 528
图一七五 济南东八里洼北朝壁画墓陶车 528
图一七六 济南马家庄北齐道贵墓壁画展示图 531
图一七七 临朐北齐崔芬墓甬道壁画摹本 532
图一七八 临朐北齐崔芬墓墓室北、南壁壁画摹本 533
图一七九 临朐北齐崔芬墓墓室东、西壁壁画摹本 534
四 南北朝时期佛教遗存 537
图一八○ 济南黄石崖石窟窟位示意图 544
图一八一 诸城南郊体育中心菩萨造像 549
五 南北朝时期摩崖刻石 553
一 瓷窑址 554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 554
图一八三 淄川磁村窑址唐代瓷器 556
图一八二 曲阜宋家村窑址隋代瓷器 556
二 墓葬 559
三 佛教遗存 563
图一八四 济南柳埠神通寺殿堂遗址平面图 565
图一八五 东平理明窝摩崖造像立面示意图 569
四 其他重要发现 573
图一八六 阳谷关庄唐代石塔 573
图一八七 平度大苗家隋船 574
第一节 瓷窑址与瓷器 576
一 重要窑址及其发掘 576
第六章 宋、金、元、明、清时期 576
图一八八 淄川磁村窑址瓷器 577
图一八九 博山大街窑址瓷器 579
图一九○ 博山大街窑址瓷器纹饰 580
图一九一 淄博坡地窑址金元窑炉平、剖面图 581
图一九二 枣庄中陈郝窑址金代窑炉平、剖面图 582
二 有关专题研究 583
第二节 墓葬 585
一 宋代墓葬 585
图一九三 嘉祥钓鱼山二号宋墓平、剖面图 587
图一九四 栖霞宋代慕伉墓平面图 588
图一九五 栖霞宋代慕伉墓铜、石、瓷器 589
图一九六 长岛邮电局宋墓平、剖面图 590
图一九七 长岛邮电局宋墓瓷器 590
图一九八 章丘宁家埠宋墓M82平、剖面图 591
图一九九 沂水教师进修学校金墓瓷、陶、釉陶器 593
二 金代墓葬 593
图二○○ 济南三十五中金墓平、剖面图 595
图二○一 济南实验中学金墓平、剖面图 596
三 元代墓葬 599
图二○二 沂水元代墓瓷、石器 599
图二○三 济宁张营村元代墓M2平、剖面图 600
图二○四 昌乐东山王元墓陶、瓷器 603
图二○五 章丘清野元代墓平、剖面图 604
图二○六 章丘清野元代墓陶、瓷器 605
四 明代墓葬 606
图二○七 邹城明鲁荒王朱檀墓平、剖面图 607
图二○八 长清明德王墓群分布图 608
图二○九 长清明德王墓群M1陵园平面图 609
图二一○ 长清明德王墓群M4平、剖面图 610
图二一一 章丘女郎山明代墓瓷器 614
五 清代墓葬 614
第三节 佛教遗存 615
一 石窟与造像 615
二 佛教建筑基址 616
三 其他佛教文物 620
第四节 碑刻 622
第五节 其他重要文物 623
后记 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