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绪论:探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形态理论 1
第一章 先秦时代社会形态的理论研究 6
一 亚细亚生产方式及其与氏族封建制的关系 7
二 关于封建 19
三 中国古史的氏族时代——应用“长时段”理论的一个考察 40
四 商周史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61
五 原始时代的社会观念与“图腾” 69
六 中国早期国家的若干理论问题 85
第二章 先秦时代社会性质综论 90
一 夏商时期的社会性质 91
二 禹的时代社会观念的转变 95
三 我国文明时代初期的社会发展道路及夏代的社会性质 100
四 商代的社会性质 117
五 关于宗法制 137
六 战国时期宗法制的发展及衍变 154
第三章 先秦时代社会权力结构特色 163
一 殷代神权 164
二 周代卿权 185
三 战国相权 213
四 先秦时代爵制的起源及其初步发展 241
第四章 夏商时期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的若干问题 258
一 夏代社会结构 259
二 盘庚迁殷 272
三 从方国联盟的发展看殷都屡迁原因 291
四 殷墟卜辞中的“示”和“宗”及其与宗法制的关系 306
五 殷墟卜辞中的商王名号与商代王权 323
六 殷商制度的若干问题以及甲骨文封、饩、衰、?等字的释义 342
七 甲骨文“堂”字释义以及商代祭祀制度的若干问题 357
第五章 西周时期的社会结构与社会观念 374
一 从甲骨卜辞看姬周族的国号 375
二 西周分封制 396
三 周代社会结构与“乡遂制度说” 407
四 关于“共和行政” 459
五 “共和行政”与西周后期社会观念的变迁 476
六 周代的“舆”和“舆人” 495
七 周代国人与庶民社会身分的变化 512
第六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形态及其变迁 527
一 春秋时期土地赋税制度的变化 528
二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 542
三 春秋时期的奴隶制 556
四 关于“初税亩” 574
五 春秋战国时期的“质子”与“委质为臣” 586
六 春秋时期礼的发展与社会观念的变迁 602
七 战国授田制 621
八 战国时期的土地私有化及其社会影响 639
后记 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