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桂花,王为全,孙秀云编著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60132189
  • 页数:38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理工农医类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教材。

目录 1

绪论 1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和性质 2

一、研究对象 2

二、学科内容 3

三、学科性质 6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 8

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 8

二、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12

第三节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 16

一、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16

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方法 19

第一章 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21

第一节 古代的科学技术与古代的自然观 21

一、原始社会的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21

二、奴隶社会的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25

三、封建社会的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30

一、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古代自然观的衰落 33

第二节 近代前期的科学技术与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33

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与基本内容 35

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与局限 37

第三节 近代后期的科学技术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38

一、近代后期的科学技术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38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43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不断丰富与发展的自然观 47

第二章 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科学图景 48

第一节 自然界的存在 48

一、自然界的物质形态 48

二、自然界的系统方式 52

三、自然界的层次结构 60

第二节 自然界的演化 67

一、自然界演化的过程 67

二、自然界演化的特点 81

三、自然界演化的机制 93

一、整体突现规律 97

第三节 自然界存在与演化的规律 97

二、竞争协同规律 99

三、系统优化规律 105

第三章 人与自然的共存 109

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关系 109

一、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109

二、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115

三、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进 117

第二节 人工自然的形成和扩展 125

一、人工自然及其形成 125

二、人工自然的扩大及其两重性 130

三、人类面临的困境与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 134

第三节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38

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38

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前景 143

三、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146

一、科学认识的涵义与特点 159

第一节 科学认识及其结构 159

第四章 科学认识与科学方法 159

二、科学认识的系统结构 160

三、科学认识的过程 162

第二节 科学方法及其意义 165

一、科学方法的涵义与实质 165

二、科学方法的层次与分类 166

三、科学方法的意义 168

第三节 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170

一、科学问题 170

二、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 176

三、科研选题 179

第五章 科学认识的经验方法与理论方法 185

第一节 科学认识的经验方法 185

一、科学事实 185

二、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 188

三、观察实验中的机遇 201

一、科学抽象 205

第二节 科学认识的理论方法 205

二、科学概念 208

三、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210

第三节 数学方法、模型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 221

一、数学方法 221

二、模型方法 224

三、系统科学方法 229

一、逻辑思维的特点 243

第一节 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 243

第六章 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与非逻辑方法 243

二、比较与分类 244

三、分析与综合 247

四、归纳与演绎 249

第二节 科学思维的非逻辑方法 254

一、形象思维 254

二、直觉思维 256

三、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 258

一、创造性思维的形式 260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方法 260

二、创造性思维方法的特征 262

三、创造性思维的机制 264

第七章 技术方法 266

第一节 技术方法与技术创造过程 266

一、技术方法的基本特征与若干原则 266

二、技术创造的一般程序 269

第二节 技术预测与技术评估 273

一、技术预测 273

二、技术评估 280

第三节 技术原理的构思方法 285

一、技术原理的构思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285

二、几种技术原理构思方法 286

第八章 科学技术系统 289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性质和体系结构 289

一、科学技术的性质和特点 289

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292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294

一、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 298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 298

二、科学的社会组织 301

三、科学的社会支持系统 304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 307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 307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形式 310

三、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模式 314

一、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 320

第九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 320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320

二、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329

三、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结构的变革 335

第二节 科技发展的社会条件 343

一、社会经济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343

二、政治制度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348

三、社会文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350

一、科学技术作用的两重性 353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 353

二、几种西方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 355

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 359

第十章 当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 363

第一节 当代科技革命的实质和特点 363

一、当代科技革命兴起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363

二、当代科技革命的实质和特点 365

第二节 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66

一、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366

二、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 368

三、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 371

第三节 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 376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历史必然性 376

二、“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 379

三、“科教兴国”战略的目标、任务和意义 383

主要参考文献 386

后记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