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理论探索 1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习和探索 3
作家和时代 16
观念的嬗变和文学的变革 28
新人典型:时代的呼吁 34
谈文学艺术的规律 44
论艺术的提炼 51
论歌颂与暴露 64
深入生活漫议 71
农村:作家驰骋的天地 78
文艺作品要有“理想的光” 85
拓展新领域 89
谈爱情描写的民族特点 94
列宁和高尔基的交谊给我们的启示 100
第二辑 文学态势研究 105
新时期小说的悲剧性审美形态及其他 107
国民灵魂的现代命运——论新时期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117
困惑与作家对自身的超越——新时期作家对历史和道德的思考 128
女性文学对自身价值的艰难寻求——从爱情婚姻的角度看新时期的女性文学 139
对于两种小说形态的思考 150
鲁迅思想嬗变的轨迹 156
鲁迅笔下的农民和对国民性的求索 165
新文学初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182
历史的真实记录——略论山东解放区的文艺创作 194
山东新时期小说道德精神形态的衍化 220
第三辑 小说评论 231
论知侠的军事题材短篇小说 233
同人民共命运——论冯德英的长篇小说创作 246
董均伦、江源在民间文学领域的开拓 259
张炜论 271
军事文学领域的突破——评李存葆的创作 289
通往心灵之路——评王润滋的小说创作 294
矫健小说创作的爆发力 309
评李贯通的小说创作 321
他,有自己的旋律——王延辉小说创作印象 329
现实主义的深化和开拓——首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创作奖获奖小说漫评 341
姜树茂和他的《渔港之春》 353
衔华佩实聊斋风范——评董均伦、江源的《孔子世家的故事》 360
谈郭澄清小说的艺术特色 366
矫健从《老霜的苦闷》到《老人仓》 376
沟通·理解·信任——评王忆惠的长篇小说《眷恋》 383
泉城风雷凝笔端——评钟海城的长篇小说《小楼昨夜》 390
一个复杂性格的商业资本家形象——评四海的长篇小说《风流少东》 398
史识·命运感·艺术追求——评长篇历史小说《走笔惊梦》 404
沉重负荷下的跋涉 414
第四辑 散文诗歌评论 419
门前老将识风云——读许评的散文 421
笔端有力任纵横——评宋协周的《声情集》 431
独辟蹊径探索奋进——评孔林的诗作 438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读章永顺的《春天的风》 448
九曲黄河万里沙——读飞雪近期散文 452
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读郭廊的《心泉鸣奏曲》 459
文章锦绣起蒿莱——读任方桐的散文集《化雨集》 465
广采博取取精用宏——与散文诗初学者谈修养 472
第五辑 儿童文学研究 479
叶圣陶论儿童文学创作 481
论张天翼的儿童文学观 491
一片冰心在玉壶——谈冰心的儿童文学观 502
炼意·炼境·炼情——论邱勋儿童文学新作 513
卢振中的“儿童世界” 519
“最为心爱的宝书” 530
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 534
花妖木魅多情爱 537
明湖小荷露尖角 540
第六辑 戏剧评论 545
论戏剧的民族风格 547
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谈话剧《丰收之后》 555
今朝花更红——评山东省1984—1985年获奖剧本 566
架设沟通心灵的桥梁——话剧《回声》观后 574
思考·探索·创新——评话剧《绿色基因》 582
《高山下的花环》从小说到电影 588
从大写的历史到大写的人——评电视文学剧本《草地·蓝天·白云》 592
第七辑 期刊巡礼 599
向“黄河”的深层开掘——为《黄河诗报》出刊十期而作 601
《山东文学》1980年获奖小说漫评 606
泉城文苑春意浓——评1981年“泉城文艺奖”获奖小说 612
喜看胶东花娇艳——读《胶东文学》创刊号 621
透过这个窗口……——读《胶东文学》第10期 630
文艺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评《牡丹》的部分小说并兼论“乡土文学” 634
第八辑 序跋之页 643
《齐鲁文化大辞典》前言 645
《山东文学评论选》序 649
《山东新时期10年优秀剧作选》序 655
《当代朗诵诗选》序 662
《齐鲁影视评论集》序 667
《“东方威尼斯”一个京剧女演员的传奇》序 670
《汉宫春秋》序 688
《玫瑰山庄》序言 692
后记 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