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真实:民事诉讼法的真谛 1
一、证据规则之偏颇与审判权缺位和失范 1
第一编 民事证明责任分配 3
第一章 民事证明责任概述 3
一、证明责任的含义 5
二、检讨证据法理念,反思与批判证据规则 6
二、主张责任 16
三、主张责任、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的关系 18
第二章 合同诉讼证明责任分配 24
一、合同权利义务争议的证明责任分配 25
二、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证明责任分配 33
三、代理权争议的证明责任分配 34
四、关于合同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特别规范 38
五、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条的评析 39
第三章 侵权诉讼与劳动争议案件的证明责任分配 45
一、法律要件分类说在侵权案件证明责任分配中的作用 46
二、侵权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 50
三、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证明责任分配 75
四、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的评析 81
第四章 推定与证明责任分配 86
一、推定的概念和分类 86
二、推定对证明责任分配的影响 100
三、我国法律确立的推定规则及其完善 103
第五章 自认与证明责任分配 110
一、当事人自认概述 110
二、当事人自认的分类 116
三、当事人自认的效力 130
四、适用自认规则应当注意的问题 135
第六章 免证事实与司法认知 137
一、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免证事实 137
二、司法认知(审判知悉) 153
第七章 证明责任分配的司法裁量 166
一、证明责任分配应主要由制定法完成 166
二、证明责任分配辅以司法裁量的重要性 169
三、运用司法裁量分配证明责任应考虑的因素 171
四、证明责任分配的司法裁量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 177
第二编 审前准备阶段的证据问题 185
第八章 起诉证据 185
一、起诉证据的含义 185
二、司法解释的僵硬规定和司法实践的弹性做法 187
三、放弃起诉证据的要求与防止滥诉 190
第九章 举证时限 198
一、我国举证时限的含义 199
二、我国举证时限制度提出的背景 201
三、比较与评析:我国举证时限规则的问题与借鉴 202
第十章 证据交换 216
一、我国证据交换的含义 217
二、我国确立证据交换制度的背景 219
三、比较与评析:我国证据交换规则的问题与借鉴 222
第十一章 当事人举证与法院调查证据 233
一、以辩论主义为基础的当事人举证与法院调查证据 234
二、当事人举证的对象与程序要求 238
三、法院对当事人举证活动的阐明义务 245
四、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证据 248
五、人民法院依当事人申请调查证据 254
第十二章 证据保全 264
一、诉讼证据保全 264
二、诉前证据保全 273
三、证据保全的效力 277
第十三章 鉴定 278
一、鉴定概述 279
二、鉴定机制的比较 281
三、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鉴定机制 290
第十四章 证据能力与证据排除 311
一、证据能力的含义 311
二、非法证据 312
三、调解或和解中的让步不构成自认,不具有自认的效力 320
四、法定证据以外的证据形式能否作为证据采用 321
五、证人资格 325
第十五章 质证的基本问题 331
第三编 法庭质证 331
一、法庭质证的模式 332
二、法庭质证的主体、内容和对象 337
三、法庭质证的顺序和方法 344
第十六章 对其他诉讼参与人等的质证 353
一、对证人质证 354
二、对鉴定人、勘验人等的质证 364
三、专家辅助人协助当事人质证 365
四、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367
五、法庭质证程序需要法官发挥作用 369
第十七章 自由心证及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377
第四编 证据的审查判断 377
一、自由心证的含义 378
二、自由心证制度产生的必然性:追求理性与抑制恣意 381
三、自由心证的合理性 387
四、自由心证的客观化制约 390
五、我国关于自由心证的司法解释及其运用 395
第十八章 证据证明力规则的运用与问题 413
一、证据证明力的含义 415
二、证据证明力与证明评价 417
三、各类证据证明力的评价 428
四、证据证明力的充足性 445
五、证据证明力的冲突 454
后记 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