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 田金钢 1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1
第一篇 自然概况 1
第一章 自然环境 1
第一节 地理位置 1
第二节 地质构造 1
第三节 地形地貌 2
第四节 气候 3
第五节 土壤 4
第六节 水资源 4
第二章 河流水系 8
第一节 海河水系 9
第二节 黄河水系 13
第三节 泉水 15
第三章 水系变迁 16
第一节 黄河改道 16
第二节 漳河南徙 20
第三节 洹河变迁 24
第四章 水旱灾害 28
第一节 水灾 28
第二节 旱灾 35
第二篇 水政 42
第一章 政策、法规 42
第一节 方针政策 42
第二节 水法律 44
第三节 水法规 44
第二章 精神文明建设 47
第一节 文明单位创建 47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 49
第一节 地市水利机构 51
第三章 管理机构 51
第二节 安阳市水利局所属单位机构 67
第三节 县(市、区)水利机构 70
第四节 乡村水利机构 73
第四章 水利执法 74
第一节 水法宣传 74
第二节 执法体系建设 74
第三节 执法案例选介 75
第五章 水资源管理 79
第一节 组织机构 79
第二节 水资源调查评价 79
第三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 80
第四节 水污染与治理 81
第五节 水务改革 82
第一节 协助解决省界水事纠纷 83
第六章 协助解决水事纠纷 83
第二节 协助解决市界水事纠纷 87
第七章 防汛抗旱 89
第一节 防汛 89
第二节 抗旱 103
第三篇 红旗渠 109
第一章 兴建 109
第一节 缺水状况 109
第二节 决策 110
第三节 勘测设计 110
第四节 施工建设 111
第五节 重点工程简介 116
第二章 灌区管理 11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19
第四节 总干渠技术改造 120
第三节 用水管理 120
第二节 工程管理 120
第三章 投资与效益 122
第一节 工程投工与投资 122
第二节 经济效益 123
第三节 社会效益 125
第四节 旅游业(红旗渠景观选介) 125
第四章 红旗渠精神的影响和传播 127
第一节 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红旗渠 127
第二节 红旗渠享誉世界 129
第三节 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 131
第四篇 河道治理 132
第一章 海河水系治理 132
第一节 卫河 132
第二节 漳河 133
第三节 洹河 134
第五节 永通河 138
第四节 汤河 138
第六节 羑河 139
第七节 洪水河 140
第八节 硝河 140
第二章 黄河水系治理 141
第一节 金堤河 141
第二节 黄庄河 142
第三节 柳青河 143
第四节 回木沟 144
第五节 城关河 145
第六节 贾公河 146
第七节 大功河 147
第三章 行、滞洪区 147
第一节 长虹渠滞洪区 148
第二节 白寺陂滞洪区 148
第五节 任固陂滞洪区 149
第三节 小滩陂滞洪区 149
第四节 广润陂滞洪区 149
第六节 崔家桥滞洪区 150
第七节 北金堤滞洪区 150
第四章 桥梁、闸坝 151
第一节 桥梁 151
第二节 闸坝 156
第三节 古代桥梁 158
第五篇 蓄水工程 167
第一章 大型水库 167
第一节 小南海水库和彰武水库 168
第二节 岳城水库 175
第二章 中型水库 176
第一节 双全水库 176
第二节 汤河水库 177
第三节 琵琶寺水库 179
第四节 南谷洞水库 181
第五节 弓上水库 183
第六节 石门水库 184
第七节 要街水库 186
第三章 小型蓄水工程 193
第一节 小型水库 193
第二节 其他小型蓄水工程 194
第六篇 灌溉工程 196
第一章 古代灌区 196
第一节 引漳十二渠 196
第二节 高平渠 197
第三节 天平渠 198
第四节 广遂渠 198
第五节 林州四渠 199
第二章 大型灌区 200
第一节 跃进渠灌区 200
第二节 漳南灌区 212
第一节 淇河灌区 222
第三章 中小型灌区 222
第二节 豆公灌区 224
第三节 桑村灌区 226
第三节 小型灌区 227
第四节 另类灌区 232
第四章 引黄灌区 233
第一节 大功灌区 233
第二节 渠村灌区 236
第四节 人民胜利渠滑县引黄灌区 238
第五节 引黄入内 239
第五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240
第一章 井灌 242
第一节 一般井 242
第七篇 农田水利 242
第二节 机井 245
第三节 旱井 248
第四节 井泉工具 249
第五节 打井队伍 251
第二章 提水灌溉及机电灌站 253
第一节 提灌机具 253
第二节 提灌工程 257
第三章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63
第一节 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 263
第二节 旱涝保收田 265
第三节 除涝治碱 269
第四节 “三区一闸”工程 270
第五节 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272
第六节 竞赛活动 273
第一节 乡镇供水 276
第四章 农村饮水 276
第二节 农村人畜饮水 279
第三节 改水 286
第五章 节水灌溉 289
第一节 输水龙带 289
第二节 地埋管道 290
第三节 硬化渠道 290
第四节 万亩节水方工程 291
第五节 节水增产示范县 293
第六节 科技节水 295
第七节 效益情况 299
第八篇 水土保持 300
第一章 水土流失与治理 300
第一节 水土流失的原因与分布 300
第二节 水土流失治理 302
第三节 重点水保工程 304
第二章 县(市)水土保持 305
第一节 林州市山区水土保持 305
第二节 安阳县山丘区水土保持 310
第三节 汤阴县岗丘区水土保持 311
第四节 滑县沙荒地综合治理 315
第五节 内黄县沙荒小流域综合治理 316
第三章 示范区建设 317
第一节 小流域治理示范区 317
第二节 水保生态农业示范区 321
第三节 水保生态农业沙荒治理示范区 321
第四章 水保监督 322
第一节 执法体系 322
第二节 水保普查 323
第三节 宣传培训 323
第四节 水保制度执行 323
第一章 城市供水 325
第一节 水源 325
第九篇 城市水利 325
第二节 水厂 326
第三节 水利工程供水 327
第四节 水价 332
第五节 计划和节约用水 334
第二章 城市排水 337
第一节 排水工程 337
第二节 排水控制系统 339
第三节 坑塘 341
第三章 城市防汛 342
第一节 防汛组织 342
第二节 特大洪水的形成 343
第三节 市区历年水灾 343
第四节 防汛措施 344
第一节 水文机构 345
第一章 水文工作 345
第十篇 水利基本工作 345
第二节 水文情报预报 346
第三节 水文站网 348
第二章 水利勘测规划设计 354
第一节 勘测成果 355
第二节 规划设计 360
第三章 水利科学技术与研究 370
第一节 水利科技发展与应用 370
第二节 研究机构 376
第三节 施工队伍 377
第四节 科技队伍 377
第五节 水利学会 378
第四章 资金与财务 381
第一节 水利投入 381
第二节 财务管理 382
第五章 水利移民 385
第一节 岳城库区移民安置 386
第二节 彰武库区移民安置 388
第三节 小南海库区移民安置 390
第六章 工程管理 391
第一节 组织和法制管理 392
第二节 技术管理 394
第七章 水利经济 399
第一节 水利经营 399
第二节 水费征收 402
第三节 水电与渔业 403
第十一篇 人物 416
第一章 人物传略 416
第一节 古代治水人物 416
第二节 水利局历届领导干部(1953~2002年) 420
第二章 先进人物和技术人才 427
第一节 古代碑记 432
第一章 治水碑记 432
第十二篇 水利文化 432
第二节 当代碑记 439
第二章 诗词 439
第一节 古代诗词 440
第二节 现代诗词 442
第三节 当代诗词 444
第三章 传说故事 452
第一节 传说 452
第二节 故事 456
第四章 水利景观 458
第一节 名胜古迹 458
第二节 水利风景区 460
第三节 水利景观 461
附录 462
编后记 472
参考书目 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