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论风格学的系统观 1
一 风格学的基本概念 1
二 风格学的基本原则 5
三 风格学的基本方法 11
第一章 风格术语的来源和风格概念的定义 13
一 风格术语的来源 13
二 风格概念的定义 15
第二章 古老的研究传统和新兴的边缘科学 26
一 外国的风格研究传统和新兴的语言风格学 26
二 中国的风格研究传统和建立语言风格学的讨论概况 32
三 语言风格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任务 39
四 语言风格学的科学性质和理论基础 40
第三章 语言风格和文学风格 44
一 文学风格的概念和例证 44
二 语言风格和文学风格的区别 45
三 文学的语言风格在文学风格中的重要地位 47
第四章 语言风格和文章风格 49
一 文章风格的概念和例证 49
二 语言风格和文章风格的区别 50
三 文章的语言风格在文章风格中的重要地位 51
第五章 语言风格和文风问题 53
一 文风的概念和例证 53
言风格和文风的区别 55
三 建国以来关于语言风格和文风关系问题的讨论概况 57
四 关于文风中的风格问题 57
第六章 语言风格和言语风格 59
一 问题的提出和理论的根据 59
二 五十年代初,苏联语言学界对“语言风格”和“言语风格”的讨论概况 61
三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语言学界对“语言风格”和“言语风格”的讨论概况 62
四 七十、八十年代,我国学术界对“语言风格”和“言语风格”问题的重新提出 63
五 初步的看法 65
第七章 语言风格和语言要素 67
一 语言的风格作用 68
二 词汇的风格作用 73
三 语法的风格作用 84
四 语言风格手段的综合运用 97
第八章 语言风格和语言修辞 99
一 语言风格是语言的最高平面 99
二 语言风格是修辞效果的集中表现 100
三 修辞同义手段在形成语言风格中的重要作用 101
四 非语言风格手段的风格作用 109
第九章 语言风格和语言单位 118
一 语言单位的含义和划分 118
二 风格单位的含义和划分 121
三 篇章结构在风格形成和风格评论中的重要作用 122
四 风格的完整性、综合性、统一性 123
第十章 语言风格和语言环境 125
一 语言环境的含义和分类 125
二 语言环境在形成风格上的重要作用 127
三 语言环境和风格类型 130
第十一章 主观的风格和客观的风格 132
一 术语的来源和理论的发展 132
二 主、客观二因说在风格形成和风格分类上的重要意义 135
三 主客观二因说在各种风格研究上的广泛影响和实际应用 137
第十二章 语体风格和文体风格 141
一 什么是“语体”和“语体风格” 141
二 语体形成和分类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145
三 现代汉语语体类型及其风格特色 153
四 掌握语体风格的重要意义 171
第十三章 体性风格和表现风格 174
一 术语的来源 174
二 我国表现风格(修辞风格)的研究历史传统和丰富成果 176
三 表现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和广泛应用 177
四 表现风格的各种类型和对应规律 179
第十四章 语言的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 212
一 语言的民族风格 212
二 语言的地域风格 222
一 语言的时代风格 230
第十五章 语言的时代风格和流派风格 230
二 语言的流派风格 238
第十六章 作家的语言风格和作品的语言风格 245
一 作家个人语言风格的概念及其形成因素 245
二 作家个人语言风格和作品语言风格的关系 249
三 作家个人语言风格在其同各种共性风格和谐统一中的重要作用 254
第十七章 风格的相对性和风格的优劣性 258
一 问题的提出 258
二 风格相对性和风格优劣性的含义 259
三 风格相对性和风格优劣性的研究传统 261
四 研究风格相对性和风格优劣性的重要意义 265
五 优良的风格和“语言美”的关系 268
第十八章 风格的摹仿和风格的创造 269
一 风格摹仿的含义和意义 269
二 风格创造的含义和意义 273
三 风格创造的两种态度和作家创造风格的各种经验 275
第十九章 语言风格和语文教学 281
一 语言风格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81
二 语言风格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综合运用 283
三 语言风格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88
第二十章 风格的研究方法和风格的概括方法 290
一 风格的研究方法 290
二 风格的概括方法 304
后记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