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周晦若前言………………………………………………金炳豪第一章 蚕丝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1
1.1物理性质 1
1.1.1纤度 1
1.1.2比重 3
1.1.3强度及伸度 3
1.1.4弹性 5
1.1.5吸湿性 6
1.1.6导热性 6
1.1.7耐热性 7
1.1.8带电性 8
1.1.9光泽、手感和丝呜 8
1.1.10脆化(老化) 8
1.2化学性质 9
1.2.1丝的组成 9
1.2.2丝胶的结构及溶解性 13
1.2.2.1丝胶高分子及分子结构 13
1.2.2.3等电点及对酸、碱的电解性 14
1.2.2.2多分子性 14
1.2.2.4溶解和膨化的特性 15
1.2.2.5丝胶的变性 16
1.2.2.6水质条件影响下的丝胶状态 18
第二章 蚕丝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 21
2.1丝织物的一些疵点 21
2.1.1丝织物疵点的种类 21
2.1.1.1错经 21
2.1.1.2急经 21
2.1.1.3错纬 22
2.1.1.4急纬 22
2.1.1.5皱疵 22
2.1.1.6极光丝线 22
2.1.1.7毛茸 23
2.1.1.8糙斑 23
2.1.1.9经向跳花 23
2.2.2光泽 24
2.2.1颜色 24
2.1.1.10匹重不足 24
2.2生丝质量与丝织物的关系 24
2.2.3手感 25
2.2.4整理疵点 25
2.2.5切断检验 25
2.2.6纤度检验 26
2.2.7匀度检验 26
2.2.8清洁检验 27
2.2.9净度检验 27
2.2.10强度检验 27
2.2.11伸度检验 27
2.2.12抱合检验 28
2.2.13脱胶检验 29
2.2.14茸毛检验 29
3.1丝纤维的鉴定 30
3.1.1待鉴试样的准备 30
第三章 蚕丝的鉴定和整理用水的控制 30
3.1.2鉴定方法 31
3.1.3溶解性的化学测定 31
3.1.4混纺和交织纺织纤维的鉴定 31
3.2整理用水水质控制 35
3.2.1水质的重要性 35
3.2.2整理所需的水质 35
3.2.3水质的改进方法 37
第四章 捻丝 39
4.1捻丝工艺 40
4.1.1捻丝方向和捻度 40
4.1.2捻缩 43
4.2捻丝方法 44
4.2.1干捻 45
4.2.1.1泡丝 45
4.2.1.2络丝 49
4.2.1.4捻丝 52
4.2.1.3并丝 52
4.2.1.5定捻 62
4.2.1.6复捻 63
4.2.2湿捻 63
4.2.2.1络丝 63
4.2.2.2并丝 63
4.2.2.3煮丝 63
4.2.2.4卷纬 65
4.2.2.5捻丝机 66
第五章 蚕丝精练 68
5.1蚕丝精练概述 68
5.1.1丝纤维中的不纯物 69
5.1.2蚕丝精练详述 69
5.1.3精练剂 72
5.1.3.1无机精练剂 72
5.1.3.2有机精练剂 73
5.2.1.1皂练 75
5.2.1全练 75
5.2蚕丝精练 75
5.2.1.2皂碱练 76
5.2.1.3碱练 77
5.2.2半练 78
5.2.2.1半脱胶法 78
5.2.2.2半练法 78
5.2.3皂练法的要点 80
5.2.3.1练液的pH值 80
5.2.3.4精练皂及用量 81
5.2.3.5精练废液 81
5.2.3.2精练温度 81
5.2.3.3精练时间 81
5.2.4丝胶固着法 82
5.3丝织物精练 82
5.3.1织物检验 83
5.3.2织物处理 83
5.3.4精练 84
5.3.3退浆 84
5.3.4.1皂练 85
5.3.4.2碱练 85
5.3.4.3皂碱精练 85
5.4废丝精练 87
5.5不常用的精练法 88
5.5.1酶脱胶 88
5.5.2肥皂泡沫精练 89
5.5.3低温精练 90
5.5.4酸练 90
第六章 蚕丝漂白及标准的整理方法 91
6.1漂白 91
6.1.1漂白剂 91
6.1.1.1过氧化物系列漂白剂 91
6.1.1.2二氧化硫系列漂白剂 93
6.1.2.2老化处理 95
6.1.2.1浸渍处理 95
6.1.1.3光学漂白剂 95
6.1.2过氧化氢漂白法 95
6.1.3二氧化硫气体漂白法 98
6.1.4过氧化氢漂白法与二氧化硫气体漂白法比较 99
6.1.5王水漂白法 100
6.1.6荧光漂白法 100
6.2.1精练 101
6.2.2漂白 101
6.2柞蚕丝的精练和漂白 101
6.3丝织物的整理 102
6.3.1前处理(预整理) 103
6.3.2主要整理 103
6.4丝织物的标准精练和漂白方法(日本) 106
6.4.1电力纺(21/2、23/4、3、31/2、4、41/2日本两) 106
6.4.2电力纺(5、6日本两) 107
6.4.3电力纺(8、10日本两) 108
6.4.4电力纺(12、14、16、18、20日本两) 109
6.4.5绉类丝绸 110
6.4.6乔其纱(6、8、10、12、14、16、18、20日本两) 112
6.4.7缎纹织物 113
第七章 蚕丝染色 116
7.1蚕丝染色概述 116
7.1.1目的 116
7.1.2染料及涂料 116
7.1.3蚕丝染色原理 117
7.2染料的贮藏和商标 120
7.2.1贮藏 120
7.2.2商标及公司 120
7.3染料及助剂的性质 126
7.3.1染料 126
7.3.1.1直接染料 126
7.3.1.2酸性染料 128
7.3.1.3碱性染料 129
7.3.1.4媒染染料 131
7.3.1.5硫化染料 132
7.3.1.6酸性媒染染料 133
7.3.1.7氧化染料 134
7.3.1.8还原染料 134
7.3.1.9冰(染)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 136
7.3.1.10萘酚染料(纳夫妥染料) 138
7.3.1.1 活性染料 139
7.3.1.12分散染料 139
7.3.1.14植物染料 140
7.3.1.13矿物染料 140
7.3.1.15动物染料 141
7.3.1.16涂料树脂染料 141
7.3.1.17醋酯纤维用染料 142
7.3.2纺织纤维染色助剂 143
7.3.2.1染色作用控制剂 143
7.3.2.2染料和纤维的媒染剂 144
7.3.2.3牢度促进剂 144
7.4.1.2时间和温度 145
7.4.1.1染液数量的决定 145
7.4染色条件和机械 145
7.4.1染色条件 145
7.4.2染色机械 146
7.4.2.1浸染机械 147
7.4.2.2印染机械 151
7.4.2.3手工印花设备 153
7.5几种染色方法 157
7.5.1浸染 157
7.5.1.1绞丝染色 157
7.5.1.1.1直接染料 157
7.5.1.1.2硫化染料 159
7.5.1.1.3酸性染料 161
7.5.1.1.4媒染染料 165
7.5.1.1.5酸性媒染染料 168
7.5.1.1.6还原染料 170
7.5.1.1.7可溶性还原染料 171
7.5.1.1.8萘酚染料 172
7.5.1.1.9活性染料 173
7.5.1.1.10植物染料 174
7.5.1.2织物染色 175
7.5.1.2.1酸性染料 176
7.5.1.2.2直接染料 178
7.5.1.2.3碱性染料 179
7.5.1.2.4还原染料 180
7.5.1.2.5可溶性还原染料 180
7.5.1.2.6酸性媒染染料 181
7.5.1.2.7活性染料 181
7.5.1.3其他染色方法 182
7.5.1.3.1坯绸染色 182
7.5.1.3.2绢纺丝绸染色 182
7.5.1.3.3柞蚕丝染色 182
7.5.1.3.4混纺丝织物染色 183
7.5.2.1印花用染料的性质 186
7.5.2印花 186
7.5.2.2印花浆料 187
7.5.2.3印花助剂的功能 189
7.5.2.4印花后的处理 189
7.5.2.5印花工艺 190
7.5.3筛网印花 190
7.5.3.1直接印或者罩印 190
7.5.3.2拔染 195
7.5.3.3防染印花 199
7.5.4刻版印花 202
7.5.4.1直接印花 202
7.5.4.2拔染印花 203
7.5.4.3防染 205
7.5.5其他印花方法 206
8.1丝织物的编织过程 212
8.1.1绢纺丝织物加工 212
第八章 蚕丝织造工艺 212
8.1.2生丝织物加工 213
8.2丝织物的组织 213
8.2.1丝织物组织的表示法 213
8.2.2丝织物的织物组织类型 216
8.2.2.1原组织(基本组织) 217
8.2.2.2变化组织 222
8.2.2.3特殊组织 224
8.3.1塔夫绸织法图 225
8.3织造及织物组织 225
8.3.2多臂机的纹板图 228
8.4丝织物的分解和设计 230
8.4.1丝织物的分解 230
8.4.2丝织物的设计 232
8.4.3丝织物的分解和设计表 238
8.5丝织准备 240
8.5.1经丝准备 240
8.5.1.1络丝 240
8.5.1.2上浆 243
8.5.1.3整经 247
8.5.1.4穿经 251
8.5.2纬丝准备 252
8.5.2.1纬纱管的种类 253
8.5.2.2卷纬机 253
8.6织机及织造工艺 254
8.6.1织机的类型及结构 254
8.6.1.1织机的类型 254
8.6.1.2织机的结构 256
8.6.2织机的运动和装置 256
8.6.2.1织机的运动 256
8.6.2.2主运动及其装置 258
8.6.2.2.1开口运动 258
8.6.2.2.2投梭运动 264
8.6.2.2.3打纬运动 268
8.6.2.2.4主运动之间的时间关系 269
8.6.2.3.1卷取运动 273
8.6.2.3副运动及其装置 273
8.6.2.3.2送经装置 274
8.6.2.4辅助运动及其装置 275
8.6.3织机的调整、机械操作和编织加工 276
第九章 丝织物整理 277
9.1引言 277
9.2机械方法 279
9.2.1调湿和给湿 279
9.2.2轧光 283
9.3化学方法 287
9.3.1增重 287
9.3.2其他方法 292
附录 295
1.时新丝织物设计表 296
2.换算系数/量度表 316
本书专业词汇表 325
关于本书作者 355
译后记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