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洞穴旅游学产生的必要性及必然性 1
一、旅游业及旅游洞穴 2
二、旅游洞穴现状 4
三、新学科的指导作用 5
第二节 洞穴旅游学的性质及特点 7
一、交叉科学的性质及特点 8
二、潜科学的性质及特点 15
一、基本概念及研究对象 19
第三节 洞穴旅游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内容、方法及状况 19
二、研究的意义及目的任务 21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23
四、洞穴旅游学的研究状况 25
第二章 旅游洞穴的探察和评价 30
第一节 洞穴景观形成的地学基础 30
一、初步条件基础 30
二、过程条件基础 37
第二节 旅游洞穴的形态测图及物化性态测试 42
一、洞穴形态的测绘 43
二、旅游洞穴的填图 48
三、旅游洞穴的物化性态测试 59
第三节 旅游洞穴资源评价 73
一、洞穴的广义价值观及旅游价值观 73
二、旅游洞穴资源评价 88
第三章 旅游洞穴的规划、设计、施工及保护 97
第一节 旅游洞穴的规划 98
一、大风景区规划 100
二、市场规划 105
三、洞外硬件规划 108
四、洞内硬件规划 110
五、时间纵向规划 114
第二节 旅游洞穴的设计与施工 116
一、设计与施工的精确性与模糊性 117
二、道路及观景点的设计施工 120
三、灯光及景段点的设计施工 125
第三节 旅游洞穴的保护 135
第四节 旅游洞穴的分类 140
一、传统洞穴成因分类法 141
二、洞穴旅游学的分类法 143
第四章 洞穴旅游的观赏、导游及管理 149
一、美 150
第一节 自然美 150
二、自然美 151
三、旅游洞穴的美学特点 160
第二节 洞穴文艺 173
一、民间故事 173
二、游记 176
三、山水诗 181
四、山水音乐 184
五、绘画摄影 190
六、雕塑 197
一、中国山水旅游文化溯源 201
第三节 洞穴文化 201
二、洞穴旅游文化 208
第四节 洞穴导游 211
一、洞穴导游的一般要求 211
二、点导 212
三、对开发思路及实施结果的认知 213
四、艺术美的再创造 214
第五章 非碳酸盐岩的旅游洞穴 221
第一节 冰洞 221
第二节 火成岩洞穴 223
第三节 丹霞洞 226
第四节 其他 230
第六章 宗教洞窟及穴居文化 231
第一节 宗教洞窟的地学条件基础 231
第二节 佛教洞窟 237
第三节 道教洞穴 242
第四节 穴居文化 248
第七章 洞穴的综合利用 252
第一节 洞穴探险 252
第二节 洞穴观赏石 257
第三节 洞穴考古 261
第四节 其他 264
第八章 旅游洞穴开发的实例分析 266
第一节 洞穴开发的基本分析准则 266
第二节 花洞 268
第三节 望天洞 269
第四节 万年冰洞 272
第五节 新神洞 273
第六节 天锅洞 275
参考文献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