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历程 11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产生和发展 11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产生的历史条件 12
(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 14
(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理论贡献 17
二、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22
(一)党初创时期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23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31
(三)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37
(四)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理论贡献 45
三、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历史发展的深刻启示 49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成功与否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49
(二)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前提 50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发展 51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结合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 52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在同非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展开的 52
(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任重道远 53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战略地位 54
(一)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解放的思想武器 55
一、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55
(二)理论教育是使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的基本途径 60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人类解放事业 64
(一)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 64
(二)启发工人阶级自我意识 67
(三)引领社会发展方向 71
(四)培育共产主义新人 74
(一)全新事业中一项总揽全局的根本性工作 77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77
(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根本举措 81
(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事业 84
(四)夺取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 87
(五)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要求 90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特征 95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质的再认识 95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质的重大意义 95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 100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阶级性 103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质特征的具体内涵 103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科学性 108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性 112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批判性 116
三、坚持阶级性、科学性、实践性和批判性的有机统一 120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关系 120
(二)自觉把阶级性、科学性、实践性和批判性统一于教育实践中 123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规律 127
(一)教育活动的本质关系 128
一、教育活动的本质关系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殊性 128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殊本质关系 131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规律 132
(一)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相适应的规律 132
(二)与无产阶级奋斗目标相适应的规律 136
(三)与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相适应的规律 140
(四)与受教育者特点相适应的规律 144
三、积极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的特点和规律 147
(一)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的特点和规律的重要性 147
(二)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的特点和规律 149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结构 159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 160
(一)科学体系 161
(二)基本原理 165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169
(一)毛泽东思想 171
(二)邓小平理论 174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78
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183
(一)马克思主义各形态理论的关系 183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经验 187
四、内容结构优化的原则 192
(一)系统性原则 192
(二)时代性原则 195
(三)层次性原则 198
(四)开放性原则 201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原则方法 205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原则 206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06
(二)党性原则 210
(三)灌输原则 213
(四)自我教育原则 216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方法 220
(一)理论教育方法 221
(二)实践教育方法 224
(三)层次性教育方法 226
(四)比较教育方法 228
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方法 231
(一)积极探索利用现代传媒开展理论教育的新方法 231
(二)积极探索问题前导式互动教育的新方法 233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体和客体 236
一、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客体的意义 237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客体研究的不同观点 237
(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客体的意义 240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体 243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的涵义 243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的特性 247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的功能 248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客体的涵义 249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客体 249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客体的特性 250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对象 251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客体的辩证关系 257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客体的辩证统一 257
(二)自觉遵循主体客体转化的规律 258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环境因素 261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环境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262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环境的定义 262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环境的要素 263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环境的基本特点 266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环境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相互关系 267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环境分析 269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环境 270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实环境 273
(三)立足现实环境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275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环境的建设 279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环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279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 281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环境建设的基本内容 284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管理 290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及其管理 291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过程及其内在矛盾 291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管理的概念阐释 295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管理的功能和环节 301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管理的基本功能 301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管理的主要环节 304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管理的规律和原则 310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管理的基本规律 310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管理的基本原则 319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效果评估 328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果评估的意义和难点 329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果评估的意义 329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果评估的难点 333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果评估的内容和重点 336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果评估的内容 336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果评估的重点 338
(一)评估目的的鲜明政治性 341
(二)评估内容的严格规定性 341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果评估的特点 341
(三)评估主体的明显多元性 342
(四)评估方法的高度科学性 344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队伍建设 346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队伍建设的意义 347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队伍的地位和责任 347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队伍面临的新问题 351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队伍的素质结构 357
(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358
(二)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360
(三)宽厚的科学文化基础 362
(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364
(五)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 366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队伍的能力建设 368
(一)不断提高正确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 369
(二)不断提高研究和回答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 371
(三)不断提高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能力 374
(四)不断提高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的能力 376
参考文献 381
后记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