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总论 1
第一章 绪论 2
第一节 植物生态学的性质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2
第二节 植物生态学定义 8
第三节 植物生态学的内容、目的、任务和要求 9
第二章 植物生态学间史 12
第一节 生态学在自然科学发达史中的地位 12
第二节 植物生态学历史人物及其贡献 14
第二编 环境因素的生态作用 30
第三章 生态因素的基本概念 30
第一节 生态因素的原始形态和它与植物体的关系 31
第二节 大循环和小循环的意义 32
第三节 生态因素的分类 35
第四章 大气环境 40
第一节 空气条件 40
第二节 风(空气的运动) 43
第三节 湿度 48
第四节 温度 54
第五节 光 64
第五章 土埌 78
第一节 土埌的成因 78
第二节 土埌的组成和性质 79
第三节 土埌的生物因子 82
第四节 土埌微生物的生态意义 86
第六章 地理环境 89
第一节 地理因素的概念 89
第二节 地形因素及其作用 91
第三节 地位因素及其作用 95
第七章 生物因素 97
第一节 生物因素的概念 97
第二节 植物因素 97
第三节 动物因素 101
第四节 人为因素 103
第三编 个体生态学——植物的生活型 107
第八章 植物的生态分法(以演化为基础) 108
第一节 生态分类目的和要求 108
第二节 生态分类举例 110
第三节 以水分因素为对象的生态分类系统 116
第九章 中生植物(Mesophytes) 119
第一节 中生植物的环境 119
第二节 中生植物的一般特征 120
第三节 中生植物类的分类 123
第十章 ?生植物 139
第一节 概论 139
第二节 植物体的水分比例 141
第三节 旱生植物的种类 143
第十一章 水生植物(淹不死的植物) 162
第一节 水生植物的环境 162
第二节 水生植物的起源及其发育过程 170
第三节 淡水水生植物的分类 173
第十二章 盐渍、酸沼、和寒原植物生态 196
第一节 盐生植物 196
第二节 酸沼植物 202
第三节 冷生植物 205
第四编 植物群落学—群体生态 214
第十三章 植被及其作用 214
第一节 植被的概念 214
第二节 植被的作用 216
第三节 植被的破坏与重建 218
第四节 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238
第十四章 植物群落的结构性 242
第一节 植物群落的识别点 242
第二节 群落性质的分析 244
第五章 植物群落的发展性 260
第一节 植物群落的形成及某些基本作用 260
第二节 群落演替的一般实例 263
第三节 对英美学派群落学说的批判 274
第四节 群落的分类 276
第一节 植物的分布区 279
第十六章 植被群落的区域性 279
第二节 自然地带 281
第三节 植物群落的区域性 287
第四节 栽培植物的区域性 295
第十七章 群落的研究方法 296
第一节 植被研究的基本原则 296
第二节 标准地 297
第三节 具体的工作步骤与方法 299
第四节 原始材料的整理 301
第一节 植被类型的研究简史 306
第十八章 世界植被的基本类型 306
第五编 植物的分布—植物地理学 306
第五节 植被调查 306
第二节 世界植物大群 307
第十九章 中国的植被 319
第一节 我国地理条件的特点及自然地带 319
第二节 我国植被的基本类型 321
第二十章 历史植物地理学 332
第一节 地质年代中环境条件的变迁及植物的进化 332
第二节 被子植物进化的几个重要的时期及近代植物大群的形成 334
第三节 世界植被的统一性 340
第四节 人类活动对植物群的作用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