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学实验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谭德福主编;王遵琼,牛阳,卢训丛,汪?植,张长城,陈龙全,陈良金,周平,程传国,谭波,谭复成,谭德福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01565355
  • 页数:22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对各中医基础学科教学实验内容整合形成的实验基础教材。

目录 1

绪论 1

第一节 中医基础学科实验的目的与任务 1

一、培养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 1

二、培养科学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三、培养创新意识及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 2

第二节 中医基础学科实验的内容 2

一、基本知识 2

二、基本技能 2

三、实验指导 2

第三节 中医基础学科实验的基本要求 3

一、实验前 3

二、实验中 3

三、实验后 3

第四节 中医基础学科实验发展简史 4

一、沿革 4

二、进展 5

一、强化基础 7

二、勤于动手 7

三、善于思考 7

四、忠于真实 7

第五节 中医基础学科实验的学习方法 7

第一节 观察 9

一、观察的特点 9

第一章 中医基础学科实验的基本方法 9

第一篇 中医基础学科实验基本知识 9

二、观察的类型 10

三、观察的作用和应用 11

第二节 实验 12

一、实验的特点 12

二、实验的类型 13

三、实验的作用和应用 14

第三节 理论思维 15

一、分析与综合 16

二、归纳与演绎 17

三、假说与验证 18

第二章 中医基础学科实验的设计思路 21

第一节 实验设计的立题 21

一、立题过程 21

二、选题 22

三、假说的建立 23

第二节 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25

一、被试因素 25

二、受试对象 27

三、观察指标 28

第三节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30

一、对照原则 30

二、随机原则 31

三、重复原则 32

第四节 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32

一、完全随机设计 32

三、配伍设计 35

二、配对设计 35

四、拉丁方设计 36

五、正交设计 37

第五节 实验设计的基本格式 37

一、题目 37

七、记录方式和表格 38

十、参考文献 38

九、附录 38

八、统计学处理 38

五、实验器材和药品 38

六、实验方法和步骤 38

四、实验对象 38

三、前言 38

二、设计者和参与者 38

第三章 中医基础学科实验的信息获取 40

第一节 医学文献的种类 40

一、教科书 40

六、期刊 41

五、论文全集或选集 41

二、专著(专论) 41

三、会议文集 41

四、进展丛书 41

第二节 索引的应用 42

一、索引杂志 42

一、常用法 43

二、分段法 43

三、追溯法 43

第三节 查阅文献的方法 43

二、数据资源系统 43

第四节 文献资料的累积 44

一、累积文献卡片 44

二、撰写文献综述 44

第五节 中医古典文献的收集 45

一、常用的中医古籍书目 45

二、中医图书馆藏情况检索 47

三、中医古文献其他检索途径 48

二、样本 52

一、总体 52

第四章 中医基础学科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52

第一节 实验数据统计处理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52

三、参数 53

四、统计量 53

五、抽样误差 53

六、概率 53

第二节 计量资料的基本统计方法 53

一、常用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53

二、计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54

第三节 计数资料的基本统计方法 55

一、常用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 55

二、计数资料的统计推断 55

第四节 直线回归和相关 56

一、直线回归分析 56

二、直线相关分析 56

一、基本要求 58

第五章 中医基础学科实验论文与实验报告的写作 58

第一节 中医基础学科实验论文的写作 58

二、一般格式 59

三、基本结构 60

第二节 中医基础学科实验报告的写作 62

一、一般内容和项目要求 62

二、实验方法和步骤 62

三、实验结果 63

四、分析与讨论 63

五、结论 63

第三节 常用书写规范与格式 64

一、文题 64

二、署名 64

三、摘要 65

四、主题词 67

五、正文的编排 67

六、表格 67

七、插图 68

八、法定计量单位 69

九、数字用法 70

十、参考文献 71

十一、致谢 71

第二篇 中医基础学科实验基本技能 73

第六章 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与使用 73

第一节 微循环显微仪 73

一、性能与用途 73

二、主要技术指标 74

三、基本操作 75

四、维护与保养 76

第二节 脉象仪 77

一、性能与用途 78

二、主要技术指标 78

三、基本操作 79

一、性能与用途 84

第三节 二导生理记录仪 84

二、基本操作 86

三、维护与保养 88

第四节 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 89

一、性能与用途 89

二、主要技术指标 89

三、基本操作 90

四、血样标本准备 92

五、维护与保养 93

二、主要技术指标 95

第五节 分光光度计 95

一、性能与用途 95

三、基本操作 96

四、维护与保养 98

第六节 多媒体光电感应人体针灸经络模型 100

一、性能与用途 100

二、基本操作 101

一、按遗传学特征分类 103

第七章 中医基础学科实验常用动物的选择 103

第一节 常用实验动物的品系 103

二、按微生物学特征分类 104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 105

一、与人类疾病的相关性 105

二、对人类疾病表达的稳定性 106

第三节 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及特性 106

一、小鼠 106

二、大鼠 107

三、豚鼠 108

四、家兔 108

第四节 实验动物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109

一、种属的选择 109

二、品系的选择 109

三、个体的选择 109

一、实验动物的捉拿、固定方法 111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捉拿、固定和编号方法 111

第八章 中医基础学科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技术 111

二、注意事项 113

三、实验动物的编号方法 113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与方法 115

一、摄入法给药 115

二、注射法给药 116

第三节 实验动物体液的采集方法 119

一、血液的采集方法 119

三、涂布法给药 119

二、胆汁的采集方法 122

三、尿液的采集方法 123

第四节 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 124

一、麻醉药品的分类 124

二、常用麻醉药物的选择 125

三、常用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 125

四、常用动物麻醉技巧 127

一、吸入麻醉法 128

第五节 常用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 128

五、动物麻醉深度的判定 128

六、动物麻醉注意事项 128

二、二氧化碳吸入法 129

三、注射麻醉法 129

四、颈椎脱臼法 129

五、空气栓塞法 129

六、心脏取血法 129

七、大量放血法 129

八、其他方法 129

第九章 中医基础学科实验动物模型与复制 131

第一节 实验动物模型与复制的意义 131

一、避免人体实验造成的危害 132

二、增加方法学上的可比性 132

第二节 实验动物模型与复制的理论依据 132

一、依据中医基础理论 133

一、相似性 135

第三节 实验动物模型与复制的基本原则 135

三、依据已经获得的科研成果 135

二、依据现代医学理论知识 135

二、重复性 136

三、适用性 136

四、直观性、客观性 136

五、易行性、经济性 136

第四节 实验动物模型与复制的评价 137

一、必须与临床诊断依据一致 137

二、必须依据于病因 137

三、必须以各种症状表现为主要观察点 137

四、治疗反证是衡量模型成功与否的标准 137

第三篇 中医基础学科实验指导 139

第十章 基础类实验 139

实验一 “气能摄血”理论的实验观察 139

实验二 “津伤耗气”理论的实验观察 141

实验三 “津血同源”理论的实验观察 142

实验四 “血遇寒则凝”理论的实验观察 143

实验五 “肺主通调水道”理论的实验观察 145

实验六 经络分布与循行的实验观察 146

实验七 麻黄、麻桂发汗作用的实验观察 147

实验八 秦艽祛风湿作用的实验观察 148

实验九 天麻熄风止痉作用的实验观察 149

实验十 番泻叶泻下作用的实验观察 150

实验十一 猪苓利尿作用的实验观察 151

实验十二 附子炮制前后毒性变化的实验观察 152

实验十三 金铃子散镇痛作用的实验观察 154

实验十四 茵陈蒿汤利胆作用的实验观察 155

实验十五 酸枣仁汤镇静作用的实验观察 157

实验十六 小青龙汤平喘作用的实验观察 158

实验十七 汗、清、下法退热作用的实验观察 159

第十一章 综合类实验 162

实验一 爪甲甲襞微循环的实验观察 162

实验二 舌苔脱落细胞的实验观察 165

实验三 脉图采样与处理 168

实验四 甘草与甘遂配伍对肝药酶的影响 169

实验五 湿邪致病与自由基损伤关系的实验观察 172

实验六 延胡索活血止痛作用的实验观察 173

实验七 失笑散活血化瘀作用的实验观察 174

实验八 炙甘草汤益气补血复脉作用的实验观察 176

实验九 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作用的实验观察 177

实验十 参麦注射液升压作用的实验观察 179

实验十一 四逆汤回阳救逆作用的实验观察 180

实验十二 逍遥散疏肝解郁作用的实验观察 182

实验十三 四君子汤益气健脾作用的实验观察 185

实验十四 脾气虚证与胰腺外分泌关系的实验观察 187

实验十五 脾阳虚证动物肠系膜微循环的实验观察 188

实验十六 人参对虚证动物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的影响 190

实验十七 虚寒证动物环核苷酸水平变化的实验观察 193

实验十八 阴虚、阳虚证动物环核苷酸水平变化的实验观察 194

第十二章 设计类实验 198

第一节 设计类实验的程序、范围及要求 198

一、基本程序 198

例一 黄芪补气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观察 200

第二节 设计类实验举例 200

二、选题范围 200

三、基本要求 200

例二 类风湿液温阳通络功效的实验观察 201

附表 203

附表一 小鼠常用正常生理生化数据表 203

附表二 大鼠常用正常生理生化数据表 203

附表三 豚鼠常用正常生理生化数据表 204

附表四 兔常用正常生理生化数据表 204

附表五 动物的血液温度、粘稠度、比值及相对密度表 205

附表六 实验动物体表面积表 205

附表七 人和动物间按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表 206

附表八 常用实验动物不同给药途径的容量表 206

附表九 常用实验动物重要脏器重量表 207

主要参考文献 208

汉英名词对照索引 209

英汉名词对照索引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