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 经济学的国民性 1
第一节 经济学:一门经验解释性的科学 1
一、经济学:一门经验科学 1
二、经济理论只有既能证实又能证伪,才具有科学的解释性 3
三、想像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 5
第二节 经济学:一门经世致用之学 7
一、经济学:一门经世之学 7
二、经济学:一门致用之学 9
第三节 经济学的国民性 10
一、服务于自身的理论应该产生于自身的问题 10
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12
小结 15
思考题 15
第一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18
第二章 经济制度:结构、功能与变迁 18
第一节 社会经济制度及其变迁 18
一、制度的内涵 18
二、“经济制度”的含义 22
三、制度的功能 24
四、制度变迁理论 2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回顾 31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论述 31
二、20世纪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论战 34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探索与发展 38
第三节 制度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因素 40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及其“悖论”现象 40
二、制度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因素 43
小结 45
思考题 46
第三章 中国经济体制转轨 47
第一节 市场经济制度 47
一、资源配置方式及其内在制度结构 47
二、世界市场经济制度一体化和市场经济模式多元化 49
第二节 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方式 51
一、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方式 51
二、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地区模式比较 57
三、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意义 64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进程 66
第三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及其基本经验 66
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 68
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69
四、今后若干年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 72
第四节 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测度 74
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测度 74
二、关于政府在市场化中的行为问题 79
小结 80
思考题 81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含义 82
第四章 社会主义财产所有制 82
第一节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产权理论 82
二、产权理论和产权制度 83
三、产权制度是所有制的具体化 8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及其调整 85
一、所有制结构的含义 85
二、改革开放前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特点 8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 88
一、公有制和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88
三、“公有制优越性”的理论内涵要与时俱进 90
二、关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问题 90
四、“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理论内涵要与时俱进 91
五、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92
六、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98
第四节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规范 100
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00
二、清理所有制问题上“左”的观念 101
三、21世纪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趋势 103
小结 104
思考题 105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 106
第一节 按劳分配:经典理论及其社会主义实践 106
一、经济学说史上的分配理论 106
二、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和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108
三、关于公平、效率与收入差距问题的探讨 111
第二节 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和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深化 112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与市场经济新实践 112
二、依据新的实践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114
三、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和收入分配理论的深化 116
一、按要素分配的内涵 121
第三节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121
二、我国实行按要素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123
三、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现实意义 124
第四节 我国私营企业主的高收入和剥削问题 126
一、关于我国私营企业主的高收入问题 126
二、关于我国私营企业主的剥削问题 129
小结 133
思考题 133
第一节 市场竞争与垄断 135
第六章 市场信用与市场秩序 135
一、市场竞争 136
二、垄断 140
第二节 道德与市场信用 145
一、信用的含义与功能 145
二、道德的含义与功能 146
三、市场经济中的道德 148
第三节 法治与市场信用 154
一、法治的功能 155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156
三、以法律促进市场信用体系的建立 157
一、目前我国市场秩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159
第四节 市场秩序的治理和规范 159
二、政府的设租性管制 162
三、如何整治市场秩序混乱 165
四、维护市场秩序的制度设施 166
小结 168
思考题 169
第一节 微观经济主体 172
一、微观经济主体分类 172
第七章 社会主义微观经济主体 172
第二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 172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的特征 176
第二节 企业经济行为分析 178
一、企业经营目标 179
二、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 182
三、企业决策行为 182
四、企业创新行为 185
五、企业发展 190
一、城市居民消费行为 191
第三节 城市居民经济行为分析 191
二、城市居民投资行为 194
第四节 农户经济行为分析 197
一、不同体制结构中农户经济行为的特征 198
二、农户承包制下的投资行为问题 200
三、农业规模经营与农户投资行为 201
小结 203
思考题 204
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05
第一节 作为理性主体的政府行为界限 205
第八章 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特殊主体的政府 205
二、政府在市场中的最佳行为 206
第二节 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提供 207
一、公共物品 208
二、公共物品市场供应的不足 209
三、公共物品的政府供应 209
四、政府供应公共物品的效率 210
第三节 政府的规制行为 212
一、产权规制 213
二、外部性规制 214
三、垄断规制 216
四、信息规制 218
第四节 征税与政府购买支出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220
一、政府的购买支出行为及其对价格机制的影响 220
二、政府的税收行为及其对价格机制的影响 221
第五节 现阶段我国政府的经济行为考察 222
一、我国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提供 223
二、我国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规制行为 224
思考题 231
小结 231
第九章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 233
第一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原因与政策目标 233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原因 233
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35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和管理的特点 236
第二节 需求管理政策 236
一、财政政策 237
二、货币政策 245
第三节 供给管理政策 255
一、结构调整与产业倾斜 255
二、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261
第四节 经济周期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 267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与种类 267
二、经济周期波动的成因 269
三、中国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动 271
第五节 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演变 274
一、改革开放以前:“放乱紧死”交替的宏观经济管理 274
二、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需求抑制型的宏观管理政策 275
三、1997年以后扩大需求的宏观调控 282
四、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转换与优化 284
小结 287
思考题 288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就业与失业 289
第一节 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与就业状况 289
一、我国的人口与劳动力资源状况 289
二、我国的就业现状 290
第二节 我国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 294
一、城镇登记失业率不断攀高 295
二、城镇职工“下岗”与真实失业率 295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 296
一、资本深化失业 297
第三节 我国失业高峰的成因 297
二、体制性失业 298
三、农业剩余劳动力失业 299
第四节 解决中国失业的政策思考 300
一、扩大就业需求,降低劳动供给 301
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环境 305
小结 311
思考题 312
一、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社会保障思想 313
第一节 社会保障:思想起源 313
第十一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 313
二、西方思想家的社会保障思想 314
三、福利经济学中的社会保障思想 316
四、凯恩斯主义中的社会保障思想 317
五、贝弗里奇报告中的福利国家思想 319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演进 320
一、资本主义以前的经济保障:从人口变动角度的分析 320
二、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 322
三、当今世界主要的社会保障模式 325
四、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和改革 327
第三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改革、发展和面临的困境 329
一、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329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330
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 333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原则、内容和特征 335
一、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 335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337
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338
四、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征 342
小结 343
思考题 344
第十二章 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 345
第一节 世界经济一体化 345
一、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与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345
二、经济一体化的含义与内容 348
三、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351
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状 354
第二节 关于经济一体化的理论 355
一、关税同盟理论 355
二、最优货币区域理论 360
三、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经济一体化 364
第三节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均衡 373
一、IS—LM—BP模型 373
二、固定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374
三、浮动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375
第四节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377
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一步 377
二、世贸组织规则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378
三、趋利避害,转变政府职能 380
四、实行适度贸易保护政策 382
小结 383
思考题 384
第三篇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386
第十三章 发展: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386
第一节 人类发展观的演变 386
一、经济发展的含义 386
二、发展经济学的演化 388
三、社会发展观念的转变 390
四、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 392
一、中国在发展模式方面的教训 394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观 394
二、新发展观的内容 396
三、新发展观下的发展指标 398
第三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400
一、新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变 401
二、21世纪中国现代化战略目标及其进程 403
三、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404
四、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406
思考题 407
小结 407
第十四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08
第一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408
一、小康社会的概念 408
二、小康社会的标准 409
第二节 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的现状 412
一、小康发展现状低水平的主要表现 412
二、小康发展现状不全面的主要表现 413
三、小康发展现状不平衡的主要表现 414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特点 414
一、农民增收:三农核心,国家大局 417
第三节 “三农”问题与小康 417
二、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 418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举措 420
第四节 城镇化与农村小康 422
一、城镇化的发展优势 422
二、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423
三、城镇化的行为主体 424
四、制度约束:城镇化滞后的根本原因 425
思考题 426
小结 426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427
第一节 中国区域经济结构及其发展战略的历史沿革 427
一、中国区域经济结构 427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沿革 429
三、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探讨 432
第二节 西部大开发 433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 433
二、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 435
三、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437
第三节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441
一、东北地区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442
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思路 444
三、加快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 446
小结 450
思考题 451
第十六章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 452
第一节 中国新型工业化的道路选择 452
一、工业化道路的类型 452
二、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选择 453
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455
第二节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455
二、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456
三、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457
四、充分发挥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 458
五、工业化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 459
第三节 工业化与生态文明 459
一、工业化与人类文明 459
二、生态文明:当代文明新形态 460
三、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 462
思考题 467
小结 467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 468
第一节 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制度优劣的根本标准 469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469
二、分工与生产力的关系 47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人的地位 472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的发展的经典论述 472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475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 476
一、社会主义生产的最终目标 48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目标与人的全面发展 480
二、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人的发展的前提条件 481
三、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482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 483
一、市场经济中个人的经济自由 483
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人的全面发展 485
小结 487
思考题 488
参考文献 489
后记 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