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1
1.1 EMI发生之原因 1
1.2 传输路径 3
1.3 EMI效应 4
1.4 EMC实务 5
1.5 EMC之发展 6
1.6 本书之编排方式 6
第二章 传导性干扰及其特性 7
2.1 传导性干扰源之特性 7
2.2 干扰之特性 13
2.3 减少传导性干扰之设计实务 18
第三章 辐射干扰源及其特性 21
3.1 辐射干扰源 21
3.2 电磁脉波(EMP) 44
3.3 将来可能的干扰源 52
3.4 设计实务 53
第四章 经传导和辐射的干扰耦合 55
4.1 传导路径耦合 58
4.2 辐射耦合 63
4.3 设计经验 68
第五章 接地和搭接 70
5.1 设计过程 70
5.2 接地和搭接的定义 71
5.3 基本接地观念 72
5.4 电路接地考虑 78
5.5 电源接地 81
5.6 继电器的接地 84
5.7 电缆线屏蔽接地 85
5.8 设备接地 89
5.9 大地接地 91
5.10 接地电阻测量 95
5.11 接地设计指南 100
5.12 搭接的目的和型式 101
5.13 搭接的方法 102
5.14 表面处理 104
5.15 腐蚀及合金 104
5.16 搭接效率 108
5.17 搭接电阻 109
5.18 搭接阻抗 112
5.19 搭接测试 113
第六章 屏蔽 116
6.1 固态材料的屏蔽效率 116
6.2 多层固态屏蔽 121
6.3 薄膜屏蔽 122
6.4 屏蔽接合处 124
6.5 非固态屏蔽 126
6.6 电缆和连接头的屏蔽 137
6.7 良好屏蔽实务的摘要 148
7.1 波绕射 151
第七章 障壁屏蔽 151
第八章 滤波 158
8.1 滤波器特性 158
8.2 滤波器设计 160
8.3 暂态抑制 169
8.4 电源线滤波器 171
8.5 杂讯消除电路 173
8.6 特殊滤波器组件 175
8.7 特殊滤波器类型 177
第九章 材料与特殊元件 182
9.1 垫材 182
9.2 指状片 188
9.3 传导性膜 190
9.4 具滤波器之接点?结器 194
第十章 设备设计 199
10.1 发射机 199
10.2 接收机 201
10.3 天线系统 202
10.4 电源供应器 203
10.5 马达 203
10.6 控制装置 204
10.7 数位电路 205
10.8 数位电脑 206
10.9 积体线路之感受度 210
第十一章 数学模式 220
11.1 源模式 222
11.2 耦合模式 223
11.3 感受体模式 225
11.4 模式发展之举例 226
11.5 总结 229
第十二章 系统内及系统间分析程式 230
12.1 系统内程式 233
12.2 系统间程式 259
12.3 程式选择 264
第十三章 EMI预估 267
13.1 电脑分析原理 268
13.2 利用模式之相容性分析 269
13.3 利用模式订定规格 270
13.4 利用模式做撤销规格评估 275
13.5 使用及加入测试资料 276
13.6 程式输出例 276
第十四章 军用标准及规格 277
14.1 标准及规格之哲理 277
14.2 军用EMC标准 278
14.3 限制量之单位 283
14.4 定义与术语 284
第十五章 工业与政府规格 287
15.1 公布EMC标准之组织 287
15.2 FCC需求 288
15.3 欧洲EMC需求 289
15.5 SAE标准 290
15.4 NCMDRH需求 290
15.6 CISPR建议 291
第十六章 EMC测试计划及? 294
16.1 建立测试环境 294
16.2 介面考虑 295
16.3 测试计划内容 295
16.4 相容性准则 296
16.5 测试自动化 296
16.6 测试准备 297
16.7 测试步骤 299
第十七章 场强度及传导性干扰之测量方法 300
17.1 频宽及接收机灵敏度 300
17.2 扫描频率测量 301
17.3 场强度测量 302
17.4 时域对频域之测量 304
18.1 传导性测量 306
第十八章 测试装备 306
18.2 辐射测量 308
18.3 信号源 313
18.4 接收器 315
18.5 自动EMI测试? 315
18.6 光纤 317
第十九章 测试设备 319
19.1 屏蔽室 319
19.2 吸波器 320
19.3 开式测试场地 322
第二十章 计算机装置之FCC及VDE需求测试 326
20.1 测试用装置 326
20.2 需求 327
20.3 测量方法 327
附录 335
参考文献 338
英汉名词对照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