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权威研究 制度规范与社会秩序》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松玉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1907426
  • 页数:291 页
图书介绍:在新的形势下,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情况下,制度权威问题的研究是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研究的重要问题,从哲学的角度审视这一问题,寻求制度权威的根源和条件,无疑会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本书较全面地探讨了制度合理性、有效性的客观根源和必要条件,阐述了制度权威对于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极端重要性。作者在制度权威问题研究过程中,结合我国现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以及现实的人的状况,对诸如制度与制度权威、制度权威的基本类型、制度权威的根源、制度权威的历史发展过程、制度权威与个人权威、制度权威的实现条件、制度权威与社会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权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理论上有所新突破,对推进我国的制度问题研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录 1

制度权威研究的过去与现在(导言) 1

(一)制度权威研究的过去与现在 1

(二)制度权威研究的意义 11

第一章 制度与制度权威 19

第一节 制度 19

一 制度之本质 19

二 制度之形式 31

第二节 制度权威 39

一 制度权威之本质 39

二 制度权威之可能 41

三 制度权威之必要 47

第二章 制度权威的基本类型 59

第一节 经济制度权威 59

一 经济制度权威的基本内涵 60

二 经济制度权威的历史演变 63

第二节 政治制度权威 72

一 政治制度权威的本质 73

二 政治制度权威的历史演变 85

第三节 组织制度权威 92

一 组织与组织制度权威 92

二 组织制度权威的作用 95

第三章 制度权威的根源性考察 10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制度权威根源理论 106

一 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说明 106

二 制度权威根源的具体考察 107

第二节 西方制度权威根源理论 120

一 经济学解释 120

二 哲学、社会学说明 125

三 西方学术界的理论误区 130

第三节 制度权威根源问题争论的实质 132

第四章 制度权威的历史发展 138

第一节 制度权威发展的历史过程 138

一 自然力权威占主导地位条件下的制度权威 139

二 人的权威占统治地位条件下的制度权威 143

三 资本权威占统治地位条件下的制度权威 151

四 作为社会权威关系主导地位的制度权威 156

第二节 制度权威发展的基本动因 159

一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59

二 社会关系的改善 166

三 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 170

第五章 制度权威与个人权威 176

第一节 个人权威之本质 176

一 社会权威关系概述 176

二 个人权威之实质 179

一 理论界的几种说明 188

第二节 制度权威和个人权威的关系 188

二 制度权威和个人权威的对立统一 189

第六章 制度权威的实现条件 194

第一节 制度自身的合理性 194

一 制度自身合理性的根本前提 195

二 制度自身合理性的现实前提 198

三 制度自身合理性的直接前提 199

四 制度自身合理性的逻辑前提 201

第二节 文化因素的作用 203

一 文化因素作用的特点 203

二 文化因素作用的表现 206

一 外在强制的缘由 212

第三节 必要的外在强制 212

二 外在强制的主体和客体 214

第七章 制度权威与社会发展 217

第一节 制度权威与社会经济发展 217

一 社会经济发展的组织性和秩序性 217

二 制度权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222

第二节 制度权威与社会政治文明 227

一 社会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 227

二 制度权威对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的作用 231

第三节 制度权威与社会交往 236

一 西方学者的解释 236

二 社会交往之本质 237

三 交往的制度权威需求 239

第四节 制度权威与社会平等 243

一 社会平等之本质 243

二 制度权威与社会平等的内在统一 247

第五节 制度权威与人的自由 254

一 自由之本质 255

二 制度权威与自由的内在统一 258

第八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权威 263

第一节 我国制度权威的现状分析 263

一 成绩的取得 263

二 存在的问题 266

三 问题的原因 269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制度权威的意义 272

一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273

二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 275

三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278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制度权威的基本路径 281

一 建立合理的、完善的制度体系 281

二 坚持依法治国,强化制度的外在约束 284

三 坚持以德治国,增强人们的自律观念 286

四 坚持“三个代表”,全面促进人民群众素质的提高 289

后记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