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 1
9.2 建构语境知识 25 1
1.0 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1
目录 1
序言 1
1.1.1 语言的符号性 3
前言 3
1.1 基本语言学观点 3
1.1.2 语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4
1.1.3 语言的系统性 5
1.1.4 语言的层次性 6
1.1.5 语言的功能性 7
1.1.6 情景语境 8
1.1.7 语类 9
1.2 基本语法理论 9
1.2.1 阶与范畴语法 9
1.2.1.1 意义 10
1.2.1.2 范畴 10
1.2.1.3 阶 11
1.2.1.4 词汇 12
1.2.2 系统语法 12
1.2.2.1 系统网络与选择 12
1.2.2.2 体现 13
1.2.3 功能语法 13
1.3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 15
1.3.1 语域理论的发展 15
1.3.2 语类理论的发展 16
1.3.3 评价系统的建立 19
1.3.4 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 20
1.3.5 衔接理论的发展 21
1.3.6 对语用学的再认识 23
1.3.7 认知语言学 23
1.3.8 计算语言学 25
1.4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前景 25
1.5 本书的基本框架 26
第二章 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教学思想 27
2.0 简介 27
2.1 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28
2.1.1 应用语言学 28
2.1.2 语言描述的作用 29
2.2 对比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32
2.3 外语学习 34
2.4 外语教学 35
2.4.1 教学程序与方法 37
2.4.2 外语教学方法 40
2.5.1 系统语言学 43
2.5 系统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43
2.5.2 教学方法 44
2.6 语言变体与外语教学 45
2.6.1 机构语言学 45
2.6.2 机构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47
2.7 语境与外语教学 49
2.8 儿童语言发展与外语教学 50
2.8.1 幼儿语言发展的阶段 50
2.8.2 幼儿语言的功能 51
2.8.3 从幼儿语言到成人语言的过渡 51
2.8.4 儿童语言发展与外语教学 52
2.9 教学目标研究 52
2.10 简评 56
第三章 语言教学研究成果 59
3.1 交际教学法 60
3.1.1 交际教学法简介 60
3.1.2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作用 63
3.2 特殊用途英语 66
3.3 以文化和语境为基础的教学 68
3.3.1 文化与语境 69
3.3.2 话语与文化 71
3.4 以语类为基础的教学 72
3.4.1 语类概念 72
3.4.2 教学循环程序 72
3.4.3 教学过程 72
3.5.1 语法教学的作用 74
3.5 功能语法教学 74
3.5.3 如何教功能语法 76
3.5.2 功能语法的优越性 76
3.6 课程设置研究 77
3.7 第二语言发展研究 79
3.8 研究范围、教学资料和交流 82
3.8.1 研究范围 82
3.8.2 教学资料 84
3.8.3 信息交流 85
3.9 小结 85
第四章 教学目标 87
4.1 教学目标研究 87
4.2 发展学生的意义潜势 88
4.3.1 教学目标系统网络的项目 90
4.3 语言教学目标系统网络 90
4.3.2 教学目标网络的结构 93
4.4 实际语言教学目标 95
4.4.1 一般性目标 96
4.4.2 阶段性目标 96
4.4.3 特殊目标 98
4.4.4 具体性目标 101
4.5 结论 106
第五章 主题交流教学大纲 109
5.1 教学大纲 109
5.2 意义协商语言模式 109
5.3 主题交流教学大纲 112
5.4 交际课程片段实例 117
5.5 主题交流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 124
5.6 过程大纲或是结果大纲 126
5.7 与其他教学大纲的比较 126
5.7.1 功能意念大纲 126
5.7.2 话语模式 127
5.7.3 以任务为基础的大纲 128
5.8 小结 129
第六章 语境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131
6.1 语境在各种外语教学方法中的作用 131
6.2 语境与教学内容 132
6.2.1 作为知识的语境 133
6.2.2 作为工具的语境 133
6.3 语境与教学方法 141
6.3.1 教学理念 141
6.3.2 教学方法 143
6.4 语境与多媒体教学 158
6.4.1 用语言解决文化问题 158
6.4.2 新的学习方法的特点 159
6.5.1 真实语料 160
6.5 语境与真实语料 160
6.5.2 语料的文化真实性 161
6.5.3 外语教学中的真实语料 162
6.5.4 语料真实化的教学方法 163
6.6 小结 165
第七章 语法教学 167
7.0 引言 167
7.1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观 167
7.2 表现事物与过程 170
7.2.1 表现事物 170
7.2.1.1 名词词组 170
7.2.1.2 名词词组的教学:如何表现事物 175
7.2.2 表现过程 180
7.2.2.1 及物系统 180
7.2.2.2 及物系统的教学:如何表现过程 184
7.3 语言交流 188
7.3.1 交际角色与言语功能 188
7.3.2 语气 189
7.3.3 情态 192
7.3.3.1 情态 193
7.3.4 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 194
7.3.3.2 意态 194
7.3.4.1 言语功能的教学 195
7.3.4.2 语气系统的教学 196
7.3.4.3 情态系统的教学 197
7.4 组织信息 199
7.4.1 主位结构 200
7.4.2 信息结构 201
7.4.3 衔接系统 204
7.4.3.1 指称 204
7.4.3.2 省略 205
7.4.3.3 替代 206
7.4.3.4 连接 207
7.4.3.5 词汇衔接 210
7.4.4 信息组织能力的培养 211
7.5 小结 213
8.1 语篇教学理论 217
第八章 语篇教学 217
8.2 语篇分析的方法 223
8.3 语篇分析的过程 230
8.4 语类与语域在语篇教学中的作用 240
8.5 小结 244
第九章 听力和口语教学 247
9.0 引言 247
9.1 口语 248
9.1.1 口语的本质 248
9.1.2 口语的重要性 249
9.1.3 口语与书面语的连续体关系 249
9.2.1 词汇语法 253
9.2.2 语音 254
9.2.3 非语言特征 255
9.3 交际意图与听说教学 258
9.4 听力:理解语篇的整体意义 261
9.4.1 蕴含和预设 262
9.4.2 语境含义 264
9.5 寻找与语境和意图相关的关键成分 265
9.5.1 基于语言形式的解码 267
9.5.2 意义空环的解码 269
9.6 口语:组织语篇的整体意义 270
9.6.1 口语语篇的意义组织模式 271
9.6.2 语类 272
9.6.3 语域 274
9.7 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276
9.7.1 词和词组 276
9.7.2 小句层表达 277
9.7.3 小句的衔接与语篇的建构 280
9.8 小结 283
第十章 阅读教学 285
10.0 引言 285
10.1 阅读程序和模式探讨 285
10.2 目前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287
10.3 新的阅读教学模式 288
10.3.1 制定新的写作教学模式应该考虑的因素 288
10.3.2 新模式的结构 290
10.4 阅读理解能力测试问题的设计 299
10.4.1 已有的问题设计模式 300
10.4.2 新的问题设计模式 303
10.5 小结 306
第十一章 写作教学 309
11.0 引言 309
11.1 读写活动的统一性 310
11.2 写作课程设置和计划 310
11.3 阅读和写作的循环 311
11.4 教学程序 314
11.4.1 建构相关话语范围的知识 314
11.4.2 建立相关语类的语篇模式 317
11.4.3 合作创作语篇 321
11.4.4 独立创造语篇 323
11.6 小结 324
11.5 评价和测试 324
第十二章 外语教学中的诊断和评估 329
12.0 引言 329
12.1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作用 332
12.2 样本的功能分析 334
12.2.1 词素层分析 334
12.2.2 词层分析 336
12.2.3 词组层分析 337
12.2.4 小句层分析 340
12.3 写作能力的评价 348
12.4 小结 350
参考文献 351
附录1:词条索引 373
附录2:引用索引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