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
第一篇 概述篇 2
第一章 恐怖活动是威胁人类安全的“政治瘟疫” 2
一、恐怖与恐怖活动 2
(一)恐怖活动的内涵 2
(二)恐怖活动的新特点 3
二、恐怖活动的类型和手段 6
(一)传统恐怖活动 6
(二)新型恐怖活动 9
(三)超级恐怖活动 17
三、恐怖活动的危害和根源 20
(一)恐怖活动的危害 20
(二)恐怖活动的根源 23
四、反恐怖斗争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37
(一)反恐怖是现代国防的重要内容 38
(二)反恐怖斗争逐渐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立足点 39
一、信息恐怖活动的出现及前提条件 42
第二章 信息恐怖是危害更大的恐怖活动 42
(一)信息恐怖活动的出现 43
(二)信息恐怖活动的前提条件 45
二、信息恐怖主义的基本含义及相关范畴 48
(一)计算机化激进主义与信息恐怖主义 49
(二)黑客行动主义与信息恐怖主义 50
(三)计算机犯罪与信息恐怖主义 51
(四)信息恐怖活动是信息战的一种类型 53
三、信息恐怖活动的组织形式及特征 56
(一)信息恐怖活动的组织形式 56
(二)信息恐怖活动的特征 58
四、信息恐怖主义的活动方式 63
(一)利用互联网加强恐怖主义宣传和扩大恐怖组织 63
(二)以信息和网络设施为破坏目标 64
(三)运行机制机动灵活 65
(一)信息恐怖主义有进一步泛滥的趋势 66
五、信息领域反恐怖是各国人民面临的重要任务 66
(二)恐怖主义集团的网络化要求反恐的国际合作 67
第三章 信息恐怖的主要类型及作用机制 69
一、黑客及其攻击行为 69
(一)黑客的信息恐怖行为 70
(二)黑客攻击行为的主要手段 71
(三)黑客信息恐怖的特点及危害 73
二、病毒及其攻击模式 74
(一)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及分类 74
(二)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与生命周期 76
(三)计算机病毒是危害极大的信息恐怖 78
三、信息恐怖的作用机制和领域 80
(一)信息恐怖的作用机制 80
(二)信息恐怖的作用领域 82
一、信息污染与信息欺骗 86
(一)信息污染 86
第四章 信息恐怖活动的主要手段 86
(二)信息欺骗 90
二、信息遮断与信息封锁 92
(一)信息遮断 92
(二)信息封锁 95
三、信息窃取与信息破解 97
(一)信息窃取 97
(二)信息破解 101
(一)信息威慑 102
四、信息威慑与实体摧毁 102
(二)实体摧毁 103
第二篇 信息反恐怖技术篇 108
第五章 网络恐怖入侵的检测与预防技术 108
一、网络恐怖入侵的检测技术 108
(一)入侵检测概念 108
(二)入侵检测系统类型 110
(三)常用检测方法 115
(四)入侵检测系统选择 116
(五)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117
二、网络恐怖的入侵预防技术 119
(一)网络入侵预防 119
(二)入侵隔离技术 123
第六章 抗黑客攻击技术 127
一、安全操作系统 127
(一)操作系统安全是系统安全的基础 127
(二)操作系统安全模型与安全评估准则 130
(三)我国安全操作系统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131
二、网络加密技术 133
(一)加密的基本方法 133
(二)密钥管理技术 134
三、信息认证技术 136
(一)口令鉴别 137
(二)信物鉴别 139
(三)生物特征鉴别 139
(四)数字签名技术 140
(五)报文鉴别 141
(六)证书鉴别(GA) 142
四、信息过滤技术 143
(一)防火墙 143
(二)垃圾邮件过滤器 146
(三)网页过滤器 148
五、安全审计技术 149
(一)安全审计过程 149
(二)安全审计技术 150
(三)审计跟踪实施 151
六、无线网络抗恐怖攻击技术 153
(一)抗恐怖攻击基础技术 154
(二)新的无线网络安全标准——IEEE802.11i 156
(三)动态安全链路(DSL)技术 157
(四)虚拟专用网(VPN)技术 159
(一)病毒的预防 161
第七章 反病毒攻击技术 161
一、病毒的预防、检查和消除 161
(二)病毒的检查 166
(三)病毒的消除 172
二、网络病毒的防范 175
(一)Novell网的病毒预防 175
(二)WindowsNT网络的病毒防范 176
(三)预防网络病毒的措施 177
三、反病毒技术 178
(一)实时反病毒技术 178
(二)32位内核技术 179
(三)VxD机制 180
(四)无缝连接 180
(五)虚拟机技术 181
(六)主动内核(Active K)技术 182
(七)检查压缩文件病毒技术 182
(二)病毒防治的对策 183
四、反病毒工作中的对策 183
(一)防病毒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 183
(三)防病毒产品的开发原则 184
第八章 数据库安全防范技术 186
一、数据库系统的入侵防护技术 187
(一)口令管理 187
(二)用户分类授权和存取控制 188
(三)身份认证 189
(四)数据库完整性检测和数据隔离 190
(五)漏洞扫描 191
(六)审计跟踪和攻击检测 192
(七)操作系统防护和网络防护 192
二、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加密技术 193
(一)数据库安全技术 194
(二)数据库加密的目的和要求 195
(三)数据库加密技术 197
(一)数据库系统的管理技术 200
三、数据库系统的反摧毁技术 200
(二)数据库容错技术 202
(三)数据库中间件技术 202
(四)主动监测技术 203
(五)身份取证技术和攻击陷阱技术 203
四、数据库系统的备份和恢复技术 204
(一)数据库系统备份的目的 205
(二)备份介质的选择和比较 206
(三)备份技术 207
(四)备份策略和备份方式 209
(五)灾难恢复 210
第三篇 对策篇 214
第九章 积极防御,确定国家信息安全战略 214
一、信息安全战略是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 214
(一)信息时代的国家安全观 214
(二)中国面临的信息安全形势和威胁 218
(三)确定积极防御型的信息安全战略 220
(一)国家组织体系 226
二、国家信息反恐体制架构 226
(二)运行机制 229
(三)法规管理 230
三、角逐信息战场,捍卫网络疆土 234
(一)制信息权是赢得信息反恐的关键 234
(二)建设信息系统防护技术体系 237
(三)建设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39
一、信息反恐怖基础设施建设方略 243
第十章 打牢根基,全面加强信息反恐基础建设 243
(一)重视信息技术基础的建设,特别是智能型基础设施的建设 244
(二)强化和发挥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功能 245
(三)努力扫除“信息盲”,提高全社会的信息能力 246
(四)保卫信息文化主权,加强治理信息环境 247
(五)切实加强对关键信息网络系统即信息基础设施保护 247
(六)建立关于信息反恐怖基础设施安全状态的国家级和地方级的数据库 248
二、信息反恐怖法规建设 249
(七)把信息反恐怖斗争建立在自主产品和核心技术基础上 249
(一)信息反恐怖法规建设的含义和目标 250
(二)信息反恐怖立法的措施 251
(三)信息反恐怖立法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253
三、信息反恐怖动员体系 256
(一)营造反恐怖信息环境,完善信息反恐怖动员体系 256
(二)加强信息反恐怖法规的教育与实施 257
(三)重视网络政治动员与信息软权力的威胁,构筑多维度信息反恐怖安全战略 259
四、信息反恐怖的人才建设 262
(一)培养信息反恐怖人才的现实意义和历史紧迫感 262
(二)对信息安全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264
(三)跨越式培养信息反恐怖人才 266
第十一章 严密组织,营造信息反恐环境 272
一、强化信息安全管理 272
(一)信息安全管理的制约因素 272
(二)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273
(一)掌握信息恐怖活动规律 277
二、开展信息安全督查 277
(二)强化信息安全检查 278
三、消除信息安全隐患 279
(一)防范外界环境的影响 280
(二)评估信息系统的缺陷和脆弱性 280
(三)完善早期预警和安全监测功能 282
(四)堵塞信息保密管理漏洞 283
(一)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284
四、控制信息资源分配 284
(二)控制信息资源分配 286
(三)加强信息资源管理 287
五、营造有利环境,打击信息恐怖行为 288
(一)抢占制高点,构筑信息反恐怖的技术平台 288
(二)树立防范意识,营造打击信息恐怖的氛围 289
(三)开展全民教育,增强群众性信息反恐怖基础 290
(四)加强监管,净化信息安全环境 291
(一)信息源保护 293
第十二章 整体保护,确保信息系统安全 293
一、信息获取系统安全的防范 293
(二)信息获取过程安全防护 296
二、信息传输系统安全的防范 297
(一)信息加密 298
(二)用户识别、控制与管理 298
(三)网络安全 300
三、信息处理系统安全的防范 303
(一)外部连接环境保护 304
(二)信息处理平台保护 309
(三)信息处理过程保护 313
四、信息存储系统安全的防范 314
(一)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保护 314
(二)系统信息容灾 315
(三)数据环境安全保护 316
(四)数据审计控制与标识鉴别 316
(一)网络安全管理 318
一、技术安全管理措施 318
第十三章 措施有力,强化信息安全管理 318
(二)密钥的管理 322
(三)软件和设备的管理 322
二、行政管理措施 325
(一)安全组织机构 325
(二)安全人事管理 327
(三)应急管理 328
三、物理环境管理措施 329
(一)物理环境管理原则 329
(二)防电磁泄漏措施 330
(三)防微波炸弹措施 334
第十四章 综合保障,推进联合信息防御 338
一、联合信息防御的指挥体系 339
(一)国家信息防御指挥体系的组成 339
(二)联合信息防御的指挥机制 344
(三)国家信息反恐怖力量体系 345
二、联合信息防御的综合保障体系 347
(一)联合信息防御的战略保障体系 348
(二)联合信息防御的评价保障体系 351
(三)联合信息防御情报保障体系 352
(四)联合信息反恐怖的社会心理保障体系 353
三、国际信息反恐怖的合作机制 355
(一)国际信息反恐怖联盟的建立 355
(二)国际信息反恐怖的合作机制 356
第十五章 经验借鉴,研究发达国家信息反恐怖措施 357
一、把反信息恐怖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358
(一)美国的四大国家战略 358
(二)《打击恐怖主义国家战略》的主要内容 359
(三)其他发达国家的反信息恐怖战略 361
二、设立信息反恐怖协调机构 362
(一)美国的反信息恐怖协调机构 362
(二)法国和日本的反信息恐怖协调机构 364
(一)美国《信息时代关键的基础设施保护》命令的内容 365
三、加强对信息时代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 365
(二)美国计算机网络防护的机构 368
四、重视研发反信息恐怖新技术 368
(一)美国各部门积极加强新技术研发工作 369
(二)美国研发出的反恐怖新技术 370
(三)技术研发中实行红/蓝队体制 371
五、保护信息网络的安全 372
(一)美国防范网络攻击的主要对策 374
(二)美国新的反恐怖法案 376
六、加强情报的搜集和分享 377
(一)美国的反信息恐怖方面的情报工作 377
(二)其他国家的反信息恐怖的情报工作 378
七、开展国际信息安全合作 380
(一)开展国际信息合作已成为国际共识和行动 380
(二)在国际信息安全合作方面存在的困难与对策 382
主要参考文献 385
后记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