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 转形问题的由来 1
一、李嘉图的价值和价格理论 1
(一)李嘉图对斯密的批判 1
(二)李嘉图的价值理论 2
(三)李嘉图的矛盾 4
二、马克思的价值和生产价格理论 6
(一)马克思对李嘉图的批判 6
(二)马克思的价值和生产价格理论 9
第二章 庞巴维克的最先挑战 14
一、庞巴维克对马克思的第一个指责 15
二、庞巴维克对马克思的第二个指责 18
三、庞巴维克对马克思的第三个指责 20
四、庞巴维克对马克思的第四个指责 23
五、庞巴维克的逻辑错误 25
一、博特凯维茨对转形问题的解法 27
第三章 20世纪60年代以前国外对价值转形问题的研究 27
(一)博特凯维茨的价值与价格计算 28
(二)博特凯维茨对转形问题的解法 33
二、斯威齐对博特凯维茨解法的继承 37
三、温特尼茨模型的一般化 39
(一)温特尼茨的解法 39
(二)评论 41
四、多布的见解 43
(一)米克的解法 45
五、米克的历史和逻辑分析法 45
(二)评论 47
六、迪金逊对转形问题的见解 51
(一)迪金逊的见解 51
(二)评论 52
七、塞顿的多部门模型 53
(一)模型介绍 54
(二)评论 58
八、本章小结 60
一、斯拉法的标准体系 62
第四章 20世纪60—70年代国外对价值转形问题的研究 62
(一)斯拉法体系的假定前提 64
(二)斯拉法的三种生产模式 65
(三)斯拉法探讨的三个问题 71
(四)斯拉法的联合生产问题 76
(五)一些西方学者对斯拉法体系的评论 78
二、萨缪尔森对转形问题的论述 80
(一)“劳动价值论无用”论 82
(二)“转形是不必要的迂回”论 85
(三)对萨缪尔森论点的批判 87
三、森岛通夫对转形问题的论述 92
(一)森岛通夫的解法 93
(二)评论 103
四、斯蒂德曼对转形问题的论述 104
(一)斯蒂德曼的生产价格理论 105
(二)对斯蒂德曼观点的批判 107
(一)鲍莫尔 117
五、马克思主义赞同者或同情者的观点 117
(二)赖布曼 118
(三)置盐信雄 119
(四)德赛 122
(五)伊藤诚 123
(六)阿齐兹 124
(七)纽蒂 129
六、本章小结 131
(八)沃尔夫 131
第五章 20世纪80年代国外对价值转形问题的研究 132
一、西方学者对新李嘉图主义的批判 132
(一)谢克 132
(二)兰斯顿 135
(三)吉萨尼 136
(四)曼德尔 138
(五)萨拉马 140
(六)阿巴拉辛 141
(七)弗里曼 142
(八)科利尔 143
二、20世纪80年代新解主义的兴起 144
(一)富森 144
(二)利皮茨 146
(三)杜梅尼尔 153
(四)格利克和埃尔巴 155
(五)斯祖姆斯基 157
三、本章小结 159
一、辛哈对新解主义的批评 160
第六章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对价值转形问题的研究 160
二、莫斯利对马克思转形理论的辩护 163
(一)莫斯利对新李嘉图主义的辩驳 163
(二)莫斯利对马克思转形问题的解释 164
(三)莫斯利对弗利观点的评论 167
(四)评论 168
三、坎贝尔 169
四、克里曼 170
五、科克肖特和科特雷尔 171
六、本章小结 173
第七章 国内学者对价值转形问题的研究 174
一、张理智的变形价格理论 177
(一)历史分析 177
(二)逻辑分析 180
(三)K部门的一般转形解法 187
(四)评论 191
二、白暴力的平分余量法 192
(一)三个问题和三个观点 193
(二)三个问题的解决 194
(三)评论 199
三、丁堡骏和岳宏志的解法 201
(一)丁堡骏的解法 201
(二)岳宏志的改进 204
(三)刘艳龙的评论 206
(四)评论 207
四、张忠任的解法 210
五、本章小结 214
一、商品价值的决定 215
第八章 价值转形问题的新解法(Ⅰ) 215
(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量 217
(二)价值的量化 220
(三)生产力对价值的影响 222
(四)同质劳动的约化 224
二、货币与商品价格 228
(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228
(二)商品价格的形成 229
(三)货币流通数量与商品价值和价格的关系 231
三、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 235
(一)劳动力的价值 236
(二)劳动力的价格和工资 241
四、马克思基本定理 242
五、一般利润率的形成 244
(一)剩余价值率向利润率的转化 244
(二)周转次数对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影响 246
(三)部门利润率向一般利润率的转化 248
(四)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偏离 251
六、本章小结 253
第九章 价值转形问题的新解法(Ⅱ) 255
一、转形问题中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255
(一)不变性假定是否必需的问题 255
(二)一般利润率与生产价格是否同时决定的问题 258
(三)生产投入要素是否需要转形的问题 259
二、非联合生产条件下的动态转形模型 262
(一)没有固定资本的转形模型 263
(二)具有固定资本的转形模型 268
三、联合生产问题 272
(一)关于价值和价格的一些基本性质 273
(二)联合生产条件下的动态转形模型 275
四、逆转形问题 279
五、本章小结 283
第十章 结论 284
参考文献 290
数学符号说明 305
后记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