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及其安全防护技术》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万金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2575391
  • 页数:3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辐射和电磁辐射的基础知识及其辐射污染防护工程技术理论和手段。

目录 1

第1章 辐射的基础知识 1

1.1 射线及其放射性 1

1.1.1 原子结构 1

1.1.2 射线及其放射性 5

1.2 天然放射系及其衰变 10

1.2.1 天然放射系 10

1.2.2 放射性物衰变规律 11

1.2.3 天然本底辐射 17

1.3 射线的发生 18

1.3.1 X射线的产生 19

1.3.2  γ射线的产生 23

1.4 辐射技术的应用 24

1.5 核辐射的危害与防护技术 24

1.5.1 辐射的危害 24

1.5.2 辐射的防护技术简介 25

1.6 常用辐射量及其单位 27

1.6.1 照射量及其单位 28

1.6.3 剂量当量及其单位 30

1.6.2 吸收剂量及其单位 30

1.6.4 照射量与剂量当量的关系 32

第2章 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4

2.1 α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34

2.1.1 α粒子射程 34

2.1.2 α粒子与核外电子作用 34

2.1.3 α粒子与原子核作用 35

2.2 β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5

2.2.1 电离和激发 35

2.3.1 光电效应 36

2.3.2 康普顿效应 36

2.2.2 韧致辐射 36

2.3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6

2.3.3 电子对效应 37

2.3.4 核光电效应 37

2.4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7

2.4.1 散射 38

2.4.2 吸收 39

2.5.4 中子 40

2.5.3 γ射线 40

2.5.1 α射线 40

2.5 α、β、γ射线和中子的相对危害 40

2.5.2 β射线 40

2.6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41

2.6.1 射线对人体的作用 41

2.6.2 影响辐射损伤的因素 41

3.2 人体生理学基础 45

3.2.1 循环系统 45

3.1 引言 45

第3章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45

3.2.2 呼吸系统 46

3.2.3 消化系统 46

3.3 细胞生物学 46

3.4 辐射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47

3.4.1 最初的物理阶段 47

3.4.2 物理-化学阶段 48

3.4.3 化学阶段 48

3.4.4 生物阶段 48

3.5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48

3.5.1 生物效应的过程 49

3.5.3 水分子的电离 50

3.5.2 直接作用 50

3.5.4 间接作用 52

3.6 辐射的躯体效应 52

3.6.1 辐射的早期效应 52

3.6.2 辐射的远后效应 54

3.7 影响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 58

3.7.1 辐射种类 58

3.7.3 剂量率 59

3.7.2 剂量 59

3.7.4 照射方式 60

3.8 讨论 60

第4章 核辐射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及其安全防护 62

4.1 辐射育种 62

4.1.1 辐射育种机理 62

4.1.2 辐射育种方法 64

4.1.3 不同诱变剂的比较 65

4.2.1 辐射不育基本原理 66

4.2 辐射不育 66

4.2.2 辐射不育技术要点 67

4.3 环境保护中的辐射技术 69

4.3.1 废水的辐射处理 69

4.3.2 废气、废物的辐射处理 69

4.4 中子源的非辐射应用 70

4.4.1 中子水分计 70

4.4.2 中子活化分析 71

4.5.2 辐射灭菌 72

4.5.1 辐射抑制发芽 72

4.5 食品辐射处理及其安全性 72

4.5.3 辐射杀虫 74

4.5.4 辐射改进品质 74

4.6 高分子材料的辐射聚合 75

4.6.1 丙烯酰胺等的辐射聚合 75

4.6.2 辐射共聚合 76

4.6.3 复合材料的辐射制备 77

4.7 高分子材料的辐射改性 78

4.7.1 辐射交联 78

4.7.2 辐射交联聚乙烯热收缩材料 79

4.7.3 辐射接枝 80

4.7.4 辐射裂解 80

4.8 其他应用 81

4.8.1 医疗用品辐射消毒 81

4.8.2 中成药辐射灭菌 81

4.8.3 档案图书辐射杀虫 82

第5章 核辐射装置系统及其辐射源选择应用的安全技术 83

5.1 放射性同位素γ源的一般特性 83

5.1.1 选用的γ源应满足的条件 83

5.1.2 半衰期T1/2 85

5.1.3 总活度和比活度 87

5.1.4 γ能量和能谱 88

5.2 γ源的结构 90

5.2.1 源元件 90

5.2.2 环状源 91

5.2.3 平面板源 93

5.3 辐射源的安全倒装 95

5.3.1 倒源准备工作 95

5.4.1 屏蔽水层厚度的确定 96

5.3.2 倒装顺序 96

5.4 辐射源的储藏和升降的技术要求与安全操作 96

5.4.2 储源水井的技术要求 98

5.4.3 γ源的提升系统 100

5.5 核辐射装置及其安全计算 102

5.5.1 γ核辐射装置系统及其建设程序 102

5.5.2 设计、施工基本安全要求 102

5.5.3 装置的调试验收安全要求 103

5.5.4 封闭式辐射装置的基本结构 104

5.6.1 室内装置的平面布局 112

5.6 小型γ室内装置的合理布置 112

5.6.2 辐照室照射率分布 113

5.6.3 样品照射系统 115

5.7 生产性辐射装置的安全技术 116

5.7.1 基本技术要求 116

5.7.2 装置的结构特点 117

5.7.3 生产能力的设计及其安全估算 119

6.1.1 剂量当量限制制度 121

6.1 辐射防护的基本问题 121

第6章 核装置的辐射安全防护技术 121

6.1.2 辐射防护三原则 123

6.1.3 辐射的致害作用 124

6.1.4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措施 125

6.2 辐射源安全防护 128

6.2.1 密封源 128

6.2.2 非密封源 136

6.2.4 操作非密封源时个人卫生措施 139

6.2.3 非密封源的安全操作 139

6.3 加速器辐射安全 140

6.3.1 加速器防护设施及其设计要求 140

6.3.2 加速器的安全运行 140

6.3.3 辐射的安全监测 141

6.4 同位素辐照装置安全 143

6.4.1 辐射装置安全的重要性 143

6.4.2 中子防护特殊要求 144

6.4.3 辐射装置设计的安全要求 147

6.4.4 辐照室的合理进排风 147

6.4.5 辐射安全联锁系统和设施 149

6.4.7 辐照装置的安全管理 150

6.4.6 辐照室的安全运行 150

6.5 辐射环境安全 151

6.5.1 环境辐射与辐射环境评价 151

6.5.2 辐射环境安全管理 152

6.6 辐射事故管理和应急措施 156

6.6.1 辐射事故管理的基本原则 156

6.6.2 事故应急计划与准备 156

6.7.1 放射性物质分类 157

6.6.3 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程序 157

6.7 放射性物质运输安全 157

6.7.2 货包的分类、设计和试验要求 159

6.7.3 货包的试验要求 160

6.7.4 安全运输管理体制 161

6.8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163

6.8.1 废气的净化 163

6.8.2 放射性废液的处理 164

6.8.4 放射性废物的储存 167

6.8.3 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理 167

6.8.5 放射性废物的处置 169

6.9 辐射事故的防止和处理 170

6.9.1 核辐射事故与监测 170

6.9.2 辐射源泄漏的预防和处理 173

6.9.3 源架的迫降 175

6.9.4 人员误入事故的处理 176

第7章 电磁感应与电磁辐射 179

7.1 紫外线、红外线及其辐射伤害 179

7.1.2 红外线辐射特性 180

7.1.1 紫外线辐射及其伤害 180

7.2 射频及射频辐射 181

7.2.1 射频电磁场与射频辐射 181

7.2.2 射频辐射对机体的伤害作用 181

7.3 电磁感应 182

7.3.1 电磁感应 182

7.3.2 电磁振荡 183

7.3.3 电场中的物质变化 184

7.3.4 磁场能量与物质的磁性 186

7.4.1 电磁场与电磁辐射 187

7.4 电磁场与电磁辐射污染 187

7.4.2 电磁辐射作用场区分类 189

7.4.3 电磁辐射场强影响参数 192

第8章 电磁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及其防护 194

8.1 电磁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194

8.1.1 电磁辐射在有机体中的传播特性 194

8.1.2 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初级效应 196

8.1.3 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次级效应 197

8.1.4 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机制 198

8.2.1 高频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影响 202

8.2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影响 202

8.2.2 高频辐射卫生标准的动物实验研究 203

8.2.3 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影响 205

8.3 射频干扰及感应危害 208

8.3.1 射频干扰感应 208

8.3.2 射频干扰传播 209

8.3.3 其他影响和危害 209

8.4 电磁辐射安全控制标准 210

8.4.1 电磁辐射吸收剂量与人体响应 210

8.4.2 电磁辐射作业安全标准 211

8.4.3 电磁辐射居民安全标准 216

8.4.4 射频设备漏场标准 217

8.4.5 工业干扰允许标准 217

8.5 电磁辐射防护措施 218

8.5.1 电磁辐射热效应标准计算 218

8.5.2 射频辐射的预防措施 219

9.1 射频设备电磁辐射 223

9.1.1 射频设备电磁辐射的危害 223

第9章 工业、科学和医疗射频设备辐射污染与防护技术 223

9.1.2 射频设备电磁辐射机理 225

9.1.3 射频设备电磁辐射特性分析 226

9.1.4 电机电磁辐射 227

9.1.5 电磁感应 228

9.2 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辐射污染与安全防护 231

9.2.1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工艺过程 231

9.2.2 职业性危害 233

9.2.3 高频电磁场危害的防护措施 235

10.1.1 广播的电磁辐射污染 239

10.1 广播电视的电磁辐射污染与危害 239

第10章 广播、电视和电气化交通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护技术 239

10.1.2 电视广播对微波信号的干扰 240

10.1.3 接收机的无用辐射 242

10.1.4 中短波电磁辐射的危害 244

10.1.5 电磁辐射生物防护容许值标准 244

10.2 电气化铁道的电磁污染与危害 246

10.2.1 电气化铁道在无线电频段内产生干扰影响的原因 247

10.2.2 电气化铁道的电磁辐射频率特性与其传播特性 247

10.2.3 电气化铁道的主要辐射污染及其后果 249

11.1.1 探伤用X射线装置原理 250

11.1.2 探伤用X射线装置结构 250

第11章 机械射线探伤及其安全防护 250

11.1 射线探伤装置 250

11.1.3 X射线管构造 251

11.1.4 X射线管回路 260

11.1.5 X射线发射器 263

11.1.6 高压发生器 265

11.1.7 高压电缆 266

11.1.9 操纵台 267

11.1.8 油泵冷却系统 267

11.1.10 X射线机线路 268

11.1.11 X射线机常见故障的排除和安全维修 268

11.1.12 常见国产及国外X射线机型号及技术性能 270

11.1.13 X射线探伤机的选择 272

11.1.14 射线探伤安全监察 273

11.2 射线探伤的防护技术 276

11.2.1 屏蔽防护技术 276

11.2.3 时间防护 278

11.2.2 距离防护 278

第12章 电磁辐射安全检测与计量技术 279

12.1 电磁辐射近区场强测量技术 279

12.1.1 射频设备漏场水平的测量 279

12.1.2 近区场工作空间场强测定 281

12.2 电磁辐射环境污染场强测量技术 287

12.2.1 测量仪器 288

12.2.2 测量方法 291

12.3 环境电磁辐射场强实用计算公式 301

12.3.1 电场强度计算公式 301

12.3.2 辐射功率密度计算公式 302

12.3.3 微波天线主视方向下的安全静空距离与建筑物标高的计算公式 303

第13章 电磁辐射的抑制与安全防护 304

13.1 射频设备的漏场抑制 304

13.1.1 线路传导辐射的抑制 304

13.1.2 设备的漏场辐射抑制 307

13.2 屏蔽技术 309

13.2.1 影响屏蔽效果的若干问题 309

13.2.2 屏蔽材料的选择 311

13.3.1 屏蔽体与场源间距大小的关系及其确定原则 316

13.3 屏蔽体的设计 316

13.3.2 屏蔽体的结构设计原则 318

13.3.3 孔隙的设计 319

13.3.4 设备屏蔽的实施原则 320

13.4 接地与接地系统 320

13.4.1 接地与接地系统的基本问题 320

13.4.2 接地程度与屏蔽效能的关系 323

13.4.3 接地系统结构设计与实施 327

13.5.1 屏蔽室设计 329

13.5 屏蔽室的设计与设计举例 329

13.5.2 屏蔽室设计举例 334

13.6 屏蔽室屏蔽效能的测试 336

13.6.1 屏蔽室屏蔽效能的表达式 336

13.6.2 屏蔽效能测试 337

13.6.3 微波频段检测 344

13.7 其他电磁干扰的抑制技术 347

13.7.1 本振辐射干扰抑制措施 347

13.7.2 电磁兼容与相互回避 349

13.7.3 汽车点火系统干扰辐射的防止技术 350

13.8 微波防护 351

13.8.1 减少与降低微波场源的直接辐射 351

13.8.2 工作地点实行屏蔽或加大场源与工作部位距离——远控 351

13.8.3 个体防护 352

13.8.4 加强卫生预防工作 352

13.8.5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误操作 352

13.9 建筑物电波干扰及其防止 352

13.9.1 干扰形态 352

13.9.2 抑制技术方案 352

主要参考文献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