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压力和心理健康基本原理 3
第一章 压力 3
一、压力研究的目的 4
二、压力源和应对源 8
(一)压力源 8
(二)应对源 11
三、压力反应 21
(一)压力的生物反应 21
(二)压力的心理反应 25
(三)压力的整体健康模型 28
四、压力差异 29
(一)人格差异 29
(二)情绪差异 31
五、压力测量 31
(一)生活改变及压力感量表 31
(二)大学生的最怕 33
(三)不可控消极生活事件量表 35
(四)大学生压力问卷 35
(五)大学生日常烦扰量表 37
(六)社会压力量表 39
一、心理健康研究的由来和发展 44
第二章 心理健康 44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 47
(一)心理健康定义的主要线索 47
(二)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表述 52
三、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61
(一)生物学因素 61
(二)心理学因素 62
(三)社会文化因素 63
四、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64
(一)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 64
(二)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 65
五、心理健康的破坏 66
(一)破坏的判别标准 66
(二)破坏的理论分析 67
六、心理治疗 79
(一)心理治疗的理论 80
(二)心理治疗的方法 89
七、心理健康的测量 94
(一)心理健康积极方面的测量 95
(二)心理健康消极方面的测量 100
下编 新的应对源和大学生心理健康 107
第三章 生命愿景——一个新的应对源 107
(一)进一步深入和发展“自我控制感”研究的切入点 108
一、新的应对源研究的切入点 108
(二)进一步深入和发展“生命意义”研究的切入点 109
(三)切入点研究的总结 115
二、新的应对源的结构和特点 115
(一)新的应对源的结构和维度 116
(二)新的应对源的特点 118
(三)生命愿景——新的应对源的命名及其测量 120
三、新的应对源的作用机制 123
四、现象学对新的应对源的支持 124
(一)对自我的相对积极态度 125
(二)对控制感的相对积极态度 126
(三)对未来的相对积极态度 127
五、生命愿景研究的意义 128
(一)生命愿景研究的理论意义 128
(二)生命愿景研究的现实意义 130
第四章 大学生的压力和心理健康 132
一、大学校园压力 133
(一)中国大学生压力量表的编制 133
(二)大学校园压力的类型和特点 135
(三)大学校园压力的性别差异 140
(四)大学校园压力的年级差异 142
(一)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状况 144
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144
(二)我国高校心理健康研究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145
(三)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150
三、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 161
(一)校园压力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162
(二)学习烦扰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163
(三)个人烦扰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164
(四)消极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165
(五)日常烦扰与消极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166
第五章 生命愿景对校园压力和心理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 167
一、大学生的生命愿景 167
二、生命愿景对校园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172
(一)生命愿景对学习烦扰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174
(二)生命愿景对个人烦扰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175
(三)生命愿景对消极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175
(四)对生命愿景的压力应对作用的检验 176
三、生命控制感对校园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177
四、自我超越的生命意义对校园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181
五、追寻生命意义对校园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182
六、对预防性和干预性研究的建议 184
(一)对预防性研究的建议 185
(二)对干预性研究的建议 185
主要参考文献 187
后记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