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 法治概念的历史考察 1
1.1 古希腊罗马的法治理念 1
序言 1
1.2 西方中世纪的法治思想 3
1.3 近代以来西方法治概念的演变 7
1.4 西方法治概念对非西方国家(文化)的影响——以印度为例 15
1.5 法治与文化 20
1.6 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26
1.7 对法治概念的反诘 30
2.1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民主与法制奋斗的70年 35
第二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 35
2.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 49
2.3 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研究 58
2.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 70
第三题 依法治国与政治文明建设 82
3.1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文明的基本观点 82
3.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90
3.3 建设政治文明和法治国家应当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 95
3.4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障 101
3.5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考与建议 106
4.1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是兴国安邦的根本保证 118
第四题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 118
4.2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应相互配合 125
4.3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要同步推进 131
第五题 实施依法治国的特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140
5.1 中国实施依法治国的主要特点 140
5.2 中国实施依法治国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46
附1:中国《紧急状态法》的宪政立法模式 150
附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司法权的性质与作用 158
6.1 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166
第六题 司法体制改革与司法机关建设 166
6.2 司法机关的组织建设 173
6.3 司法机关的制度建设 185
第七题 推进民主法制改革,建设法治国家 196
7.1 中国1978年以来法治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196
7.2 “九五”期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202
7.3 21世纪初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213
7.4 21世纪初中国民主法治发展的基本态势 219
第八题 依法治国与执政党的执政方式 222
8.1 依法治国的宪政逻辑 223
8.2 执政党与国体、政体 234
8.3 执政党与法治 243
8.4 政治体制改革:“党政分开”还是“党政一体” 254
8.5 “党政一体”的宪政制度设计 269
第九题 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宪政阐释 281
9.1 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 281
9.2 西方执政党的主要宪政特征 288
9.3 中国共产党执政必须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298
9.4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宪政特点 307
第十题 宪法修改的研究报告 321
10.1 宪法修改的三种思路 322
10.2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载人宪法 324
10.3 国际法与中国国内法的关系应当载入宪法 327
10.4 确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330
10.5 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制度 332
10.6 恢复公民迁徙自由的宪法权利 337
10.7 恢复公民罢工自由的宪法权利 339
10.8 在宪法正文中明确载入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在内的全部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343
10.9 在宪法中设立全民公决制度 347
10.10 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当加强宪法解释工作 349
附: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提供宪法保障 353
11.1 政府立法的性质 358
第十一题 政府立法的理论 358
11.2 政府立法产生的原因 364
11.3 政府立法的授权原则 368
11.4 政府立法的权限 373
11.5 政府立法的程序化监督 377
第十二题 法理学的几个问题 386
12.1 中国法理学的命运 386
12.2 法学研究方法的过去与现在 387
12.3 实体法与程序法 398
12.4 法的渊源 402
12.5 法与政治 422
第十三题 法理学与法治研究综述 436
13.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建设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436
13.2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研究人权理论 443
13.3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法理学 456
13.4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研讨会综述 461
13.5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综述 471
13.6 依法治国与廉政建设研讨会综述 484
13.7 依法治国与司法改革研讨会综述 498
13.8 努力开创跨世纪法理学研究的新局面 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