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基础与临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德刚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10668943
  • 页数:483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一、中兽医学的概念 1

二、中兽医学发展简史 1

三、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6

四、学习中兽医学的目的和方法 9

基础篇 13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13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3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13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14

三、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16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8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19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9

三、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22

四、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相互关系 24

第二章 脏腑学说 25

第一节 概述 25

一、脏腑学说的概念 25

二、脏腑学说的内容 25

第二节 五脏 26

一、心 26

二、肺 27

三、脾 29

四、肝 31

五、肾 33

第三节 六腑 35

一、胆 35

二、胃 36

三、小肠 36

四、大肠 36

五、膀胱 37

六、三焦 37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38

一、脏与脏的关系 38

二、腑与腑的关系 40

三、脏与腑的关系 41

第三章 气血津液 43

第一节 气 43

一、气的基本概念 43

二、气的生成 44

三、气的运动 44

四、气的生理功能 45

五、气的分类 46

第二节 血 47

一、血的概念 47

二、血的生成 47

三、血的生理功能 47

第三节 津液 47

一、津液的概念 47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48

三、津液的生理功能 49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9

一、气和血的关系 49

二、气和津液的关系 50

三、血和津液的关系 50

第四章 经络 51

第一节 经络的基本概念和经络系统 51

一、经络的概念 51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51

第二节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 53

一、十二经脉 53

二、奇经八脉 54

第三节 经络的主要作用 55

一、生理方面 55

二、病理方面 55

三、治疗方面 56

第五章 病因病理学说 57

第一节 病因病机的基本概念 57

第二节 病因 58

一、外感致病因素 58

二、内伤致病因素 63

三、其它致病因素 64

第三节 病机 67

一、邪正消长 67

二、升降失常 68

三、阴阳失调 68

第六章 辨证 7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70

一、表里 70

二、寒热 72

三、虚实 74

四、阴阳 77

五、八纲辨证与八证论 77

第二节 脏腑辨证 78

一、心与小肠病证 78

二、肝与胆病证 80

三、脾与胃病证 82

四、肺与大肠病证 83

五、肾与膀胱病证 86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87

一、气病辨证 87

二、血病辨证 88

三、津液病辨证 89

第四节 卫气营血辨证 90

一、卫气营血证治 90

二、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 92

第七章 防治法则 93

第一节 预防 93

一、未病先防 93

二、既病防变 94

第二节 治则 95

一、扶正与祛邪 95

二、治病求本 96

三、同治与异治 99

四、三因制宜 99

五、治疗与护养 100

第三节 治法 100

一、内治法 101

二、外治法 105

中药篇 109

第八章 中药与方剂基本知识 109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109

一、中药的产地 109

二、中药的采集 110

三、中药的贮藏 112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113

一、炮制的目的 113

二、炮制的方法 114

第三节 中药的性能 117

一、四气五味 117

二、升降浮沉 119

三、归经 120

四、毒性 121

第四节 中药的配伍 122

一、配伍关系 123

二、用药禁忌 124

第五节 方剂的组成原则与加减变化 125

一、组成原则 125

二、加减变化 126

第六节 中药的剂型、用药剂量与用法 127

一、中药的剂型 127

二、中药的用药剂量 129

三、中药的用法 129

第七节 中药的化学成分 130

一、中药的化学成分概述 130

二、中药的化学成分简介 131

第八节 中药添加剂概述 134

一、中药添加剂的概念 134

二、中药添加剂的特点 134

三、中药添加剂的研究利用前景与展望 136

四、应用中药添加剂应注意的问题 137

第九章 常用中草药与方剂 138

第一节 解表药与解表方 138

一、解表药 138

(一)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药) 138

麻黄 139

桂枝 139

紫苏 140

荆芥 141

生姜 142

防风 143

白芷 143

细辛 144

辛夷 145

苍耳子 145

藁本 146

葱白 146

(二)辛凉解表药(发散风热药) 147

薄荷 147

菊花 148

柴胡 149

葛根 150

牛蒡子 151

蝉蜕 151

桑叶 152

升麻 153

二、解表方 154

麻黄汤 154

桂枝汤 155

荆防败毒散 155

发汗散 156

银翘散 156

小柴胡汤 157

第二节 清热药及方剂 157

一、清热药 157

(一)清热泻火药 158

石膏 158

知母 159

栀子 159

天花粉 160

芦根 161

夏枯草 162

淡竹叶 162

(二)清热燥湿药 163

黄芩 163

黄连 164

黄柏 165

龙胆草 166

秦皮 167

苦参 167

三棵针 168

胡黄连 168

(三)清热解毒药 168

金银花 169

连翘 170

鱼腥草 170

板蓝根 171

蒲公英 172

大青叶 172

青黛 173

射干 174

山豆根 174

紫花地丁 175

黄药子 175

白药子 176

穿心莲 176

(四)清热凉血药 176

生地黄 177

丹皮 177

玄参 178

白头翁 179

地骨皮 180

(五)清热解暑药 180

青蒿 180

香薷 181

绿豆 182

荷叶 182

二、清热方 182

白虎汤 183

清营汤 183

犀角地黄汤 184

黄连解毒汤 184

五味消毒饮 185

消黄散 185

仙方活命饮 186

加减普济消毒饮 186

龙胆泻肝汤 187

清肺散 187

郁金散 188

白头翁汤 188

香薷散 189

茵陈蒿汤 189

洗心散 190

青蒿鳖甲汤 190

苇茎汤 190

第三节 泻下药及方剂 191

一、泻下药 191

(一)攻下药 191

大黄 192

芒硝 193

番泻叶 194

芦荟 194

(二)润下药 195

火麻仁 195

郁李仁 195

蜂蜜 196

食用油 196

(三)峻下逐水药 197

牵牛子 197

续随子 197

甘遂 198

大戟 198

芫花 199

商陆 199

巴豆 200

二、泻下方 201

大承气汤 201

马价丸 201

当归苁蓉汤 202

温脾汤 202

十枣汤 203

第四节 消导药及方剂 203

一、消导药 203

山楂 203

神曲 204

麦芽 205

莱菔子 205

鸡内金 206

二、消导方 206

保和丸 207

曲麦散 207

木香导滞丸 208

和胃消食汤 208

第五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及方剂 208

一、化痰止咳平喘药 208

(一)化痰药 209

半夏 210

天南星 210

白芥子 211

桔梗 212

旋复花 213

白前 213

前胡 214

瓜蒌 214

川贝母 215

浙贝母 216

天竺黄 216

竹沥 217

竹茹 217

(二)止咳平喘药 218

杏仁 218

百部 219

紫菀 220

款冬花 220

苏子 221

桑白皮 221

葶苈子 222

马兜铃 223

白果 223

洋金花 224

二、化痰止咳平喘方 225

二陈汤 225

半夏散 225

止嗽散 226

款冬花散 226

麻杏石甘汤 227

清燥救肺汤 227

苏子降气汤 227

第六节 温里药及方剂 228

一、温里药 228

附子 229

干姜 230

肉桂 230

吴茱萸 231

花椒 232

小茴香 233

丁香 233

高良姜 234

二、温里方 234

理中汤 234

桂心散 235

四逆汤 235

参附汤 235

茴香散 236

丁香散 236

阳和汤 237

第七节 祛湿药及方剂 237

一、祛湿药 237

(一)祛风湿药 237

独活 238

羌活 238

木瓜 239

威灵仙 240

蕲蛇 240

秦艽 241

豨莶草 241

防己 242

桑寄生 243

五加皮 243

(二)利水渗湿药 244

茯苓 244

泽泻 245

薏苡仁 246

猪苓 246

瞿麦 247

海金沙 247

地肤子 247

萹蓄 248

萆薢 248

车前子 249

关木通 249

滑石 250

茵陈蒿 251

金钱草 251

(三)化湿药 252

苍术 252

藿香 253

厚朴 253

砂仁 254

二、祛湿方 254

独活散 255

独活寄生汤 255

活络丹 256

五苓散 256

八正散 256

五皮饮 257

平胃散 257

藿香正气散 258

第八节 理气药及方剂 258

一、理气药 258

橘皮 259

青皮 260

枳实 261

木香 262

香附 262

薤白 263

乌药 263

槟榔 264

草果 264

二、理气方 265

越鞠丸 265

橘皮散 265

健脾散 266

旋复代赭汤 266

第九节 理血药及方剂 267

一、理血药 267

(一)活血化瘀药 267

川芎 267

延胡索 268

郁金 269

乳香 270

丹参 271

红花 272

益母草 272

赤芍 273

牛膝 274

桃仁 275

鸡血藤 276

莪术 276

水蛭 277

没药 277

五灵脂 278

三棱 278

自然铜 278

土鳖虫 279

酒 279

醋 279

(二)止血药 280

小蓟 280

地榆 281

三七 281

茜草 282

白及 283

艾叶 284

仙鹤草 284

蒲黄 285

棕榈 285

血余炭 286

大蓟 286

侧柏叶 286

血竭 287

槐花 287

二、常用理血方剂 288

桃红四物汤 288

血府逐瘀汤 288

当归散 289

生化汤 289

通乳散 290

十黑散 290

小蓟饮子 291

槐花散 291

第十节 收涩药及方剂 292

一、收涩药 292

(一)涩肠止泻药 292

乌梅 292

诃子 293

肉豆蔻 293

石榴皮 294

五倍子 294

罂粟壳 295

(二)敛汗涩精药 295

五味子 295

龙骨 296

牡蛎 296

浮小麦 297

金樱子 297

桑螵蛸 297

芡实 298

二、收涩方剂 298

四神丸 298

金锁固精丸 299

乌梅散 299

牡蛎散 300

玉屏风散 300

第十一节 补益药及方剂 301

一、补益药 301

(一)补气药 301

党参 302

人参 303

太子参 304

黄芪 304

白术 305

山药 306

白扁豆 306

甘草 307

大枣 308

(二)补阳药 309

巴戟天 309

肉苁蓉 309

淫羊藿 310

杜仲 311

胡卢巴 311

续断 312

狗脊 312

补骨脂 313

骨碎补 314

益智仁 314

冬虫夏草 315

蛤蚧 315

紫河车 316

菟丝子 317

沙苑子 318

锁阳 318

阳起石 319

(三)补血药 319

当归 319

熟地黄 320

何首乌 321

白芍 322

阿胶 323

龙眼肉 323

(四)补阴药 324

北沙参 324

南沙参 325

麦门冬 325

天门冬 326

石斛 327

玉竹 327

黄精 328

百合 328

枸杞子 329

龟板 330

鳖甲 330

女贞子 331

桑椹 331

山茱萸 332

二、补益方剂 332

四君子汤 332

参苓白术散 333

补中益气汤 333

四物汤 333

归芪益母汤 334

归脾汤 334

炙甘草汤 335

六味地黄汤 335

生脉散 336

百合固金汤 336

透脓散 336

第十二节 平肝药及方剂 337

一、平肝药 337

石决明 337

草决明 338

羚羊角 338

珍珠 339

天麻 340

钩藤 340

刺蒺藜 341

全蝎 342

蜈蚣 342

僵蚕 343

地龙 344

罗布麻 345

木贼 345

谷精草 346

密蒙花 346

青葙子 346

夜明砂 347

天竺黄 347

白附子 347

二、常用平肝方剂 348

洗肝散 348

千金散 348

天麻散 349

镇肝熄风汤 349

补阳还五汤 349

决明散 350

第十三节 安神开窍药及方剂 350

一、安神开窍药 350

(一)安神药 350

朱砂 351

龙骨 352

琥珀 352

酸枣仁 353

柏子仁 353

远志 354

合欢皮 355

(二)开窍药 355

麝香 356

冰片 357

苏合香 358

石菖蒲 358

蟾酥 359

皂角 360

牛黄 360

二、安神开窍方剂 361

朱砂散 361

镇心散 361

通关散 362

第十四节 驱虫药及方剂 362

一、驱虫药 362

雷丸 362

使君子 363

川楝子 363

南瓜子 364

大蒜 364

蛇床子 364

鹤虱 365

贯众 365

石榴皮 366

常山 366

二、驱虫方剂 366

万应散 366

肝蛭散 367

化虫汤 367

第十五节 外用药及方剂 367

一、外用药 368

冰片 368

硫磺 368

雄黄 368

铅丹 369

炉甘石 369

石灰 370

明矾 370

儿茶 371

硇砂 371

硼砂 371

斑蝥 372

二、外用方剂 372

生肌散 372

桃花散 373

冰硼散 373

青黛散 373

如意金黄散 374

雄黄散 374

九一丹 374

防腐生肌散 375

防风汤 375

拨云散 375

擦疥方 376

临床篇 379

第十章 猪病的防治 379

一、猪瘟 379

二、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 380

三、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381

四、猪流行性感冒 383

五、猪传染性胃肠炎 384

六、猪肺疫 385

七、猪丹毒 386

八、仔猪副伤寒 387

九、仔猪大肠杆菌病 388

(一)仔猪黄痢 389

(二)仔猪白痢 389

(三)仔猪水肿病 390

十、猪痢疾 391

十一、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392

十二、猪气喘病 393

十三、猪链球菌病 394

十四、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396

十五、猪坏死杆菌病 396

十六、蛔虫病 398

十七、姜片吸虫病 399

十八、球虫病 399

十九、弓形体病 400

二十、疥癣 401

二十一、泄泻 402

二十二、便秘 403

二十三、感冒 404

二十四、风湿症 405

二十五、脱肛 406

第十一章 家禽疾病的防治 407

一、鸡新城疫 407

二、禽流感 408

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409

四、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410

五、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411

六、禽痘 412

七、鸭瘟 413

八、鸭病毒性肝炎 414

九、小鹅瘟 415

十、禽霍乱 416

十一、禽沙门氏菌病 417

(一)鸡白痢 418

(二)禽伤寒 419

(三)禽副伤寒 419

十二、禽大肠杆菌病 420

十三、鸡弧菌性肝炎 421

十四、禽葡萄球菌病 422

十五、鸡慢性呼吸道病 423

十六、鸡传染性鼻炎 423

十七、鸭疫巴氏杆菌病 424

十八、家禽球虫病 425

十九、鸡盲肠肝炎 426

二十、鸡住白细胞原虫病 426

二十一、肉鸡腹水综合征 427

第十二章 牛羊疾病防治 429

一、牛羊口蹄疫 429

二、牛流行热 430

三、牛羊巴氏杆菌病 431

四、牛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432

五、牛羊破伤风 433

六、牛羊布氏杆菌病 434

七、羊梭菌性疾病 435

(一)羊肠毒血症 436

(二)羔羊痢疾 436

八、牛伊氏锥虫病(苏拉病) 437

九、牛焦虫病 438

十、脾虚不磨 439

十一、宿草不转 440

十二、瘤胃臌气 441

十三、百叶干 443

十四、不孕症 444

十五、产后恶露不尽 445

十六、产后缺奶 446

十七、胎衣不下 447

十八、乳痈 447

十九、产后发热 449

二十、牛腐蹄病 449

第十三章 犬猫病证防治 451

一、犬流行性感冒 451

二、犬瘟热 452

三、犬细小病毒病 453

四、犬传染性肝炎 454

五、犬传染性支气管炎(犬病毒性呼吸道病) 455

六、犬痢疾 455

七、犬疥癣 456

八、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瘟热) 457

九、呕吐 458

第十四章 兔病证防治 459

一、兔传染性水疱性口炎 459

二、兔巴氏杆菌病 459

三、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 461

四、兔大肠杆菌病 461

五、兔沙门氏菌病 462

六、兔球虫病 463

七、兔螨病 464

八、兔泄泻 464

第十五章 鸽病证防治 466

一、鸽流感 466

二、鸽葡萄球菌病 466

三、鸽溃疡性肠炎 467

四、鸽钩端螺旋体病 467

五、鸽痘 467

六、鸽血变原虫病(鸽疟疾) 468

第十六章 鱼虾病证防治 469

一、草鱼出血病 469

二、白头白嘴病 469

三、鲢鱼打印病 470

四、鱼烂鳃病 471

五、鱼赤皮病 471

六、鱼肠炎病 472

七、竖鳞病 473

八、九江头槽绦虫病 473

九、虾背脊甲壳变红症(白浊病) 474

附录 畜禽针灸图谱 475

参考文献 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