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1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 4
政治经济学要揭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特点 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点 9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1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13
第一节 商品 13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3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5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7
商品的价值量 19
第二节 货币 21
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21
货币的职能 23
第三节 价值规律 27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 27
价值规律的作用 29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31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31
货币向资本转化 31
劳动力成为商品 33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35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35
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7
第三节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38
剩余价值率 38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40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42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45
第四节 工资 47
工资的本质 47
工资的基本形式 48
第四章 资本积累 51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51
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51
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实质 54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56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 56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 61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66
资本主义的墓本矛盾 66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68
第五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70
第一节资本的循环 70
产业资本循环的阶段和形式 70
产业资本三个循环的统一 72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74
资本周转时间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74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76
第六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息和地租 79
第一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 79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79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81
第二节 商业利润 83
商业资本的产生和职能 83
商业利润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84
第三节 利息和银行利润 86
借贷资本和利息 86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87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 88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88
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88
第七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91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91
社会总资本和社会生产两大部类 91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 93
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 96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101
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01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105
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墓本矛盾尖锐化 108
第八章 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 110
第一节 生产集中和垄断 110
垄断的形成 110
垄断组织的形式和垄断利润 113
垄断和竞争 115
第二节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116
银行的集中和垄断。银行的新作用 116
金 融资本的形成 118
金融寡头的统治 11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21
第三节 资本输出 125
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25
资本输出的形式和后果 127
第四节 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129
国际垄断同盟的产生和发展 129
国际垄断组织在经济上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132
第五节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133
帝国主义时代殖民地的作用 133
列强对世界领土的瓜分 135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136
第九章 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 140
第一节 垄断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条件 140
垄断使生产接近全面的社会化 141
垄新使资本社会化和生产管理职能社会化 142
第二节 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 143
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及其停滞的趋势 143
食利阶层的增长和食利国的形成 147
军费开支日益增长 148
经济危机的加深 149
政治上全面反动和社会危机加深 151
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形成和泛滥 152
第三节 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153
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153
社会主义在一国胜利的理论 155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胜利的曲折性 156
第十章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15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生 159
社会主义公有制产生的前提条件 159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产生 160
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产生 163
第二节 社会主义两种公有制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65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66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69
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的特点 173
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作用和特点 17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176
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内容 176
经济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加速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 177
从中国特点出发搞现代化建设 179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性质和形式 18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 183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183
实现生产目的的手段 187
社会主义墓本经济规律 19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 192
社会主义生产中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 193
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的重要性 195
贯彻物质利益原则要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19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生产仍然是商品生产 197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必然性 198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点 200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有计划发展 20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204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必然性 204
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 20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 214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作用的特点 215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 216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 220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竞争 22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化和综合平衡 225
国民经济计划化及其客观依据 225
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227
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230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的流通 23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 234
社会主义商品交换的性质和作用 234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形式 238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 24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 243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 243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渠道 245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规律 24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信贷 247
社会主义信贷的性质和作用 247
社会主义银行 249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利息 251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的分配 25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252
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252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254
社会主义的积累和消费 25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263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263
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 265
实现按劳分配的形式 268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的企业 272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72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 272
企业是能动的经济组织 274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统一性和企业的独立性 276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 277
经济效果和经济核算 277
成本和利 280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 282
资金循环 282
资金周转 283
第四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 286
企业要实行科学管理 286
企业管理中的几个原则 288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 290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 290
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崇高的理想 290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 291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 29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 297
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 297
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