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1章 下一代因特网协议IPv6 1
1.1 IPv6分组格式 2
1.2 扩展头 5
1.2.1 路由选择头 6
1.2.2 逐跳选项头 7
1.2.3 分割头 9
1.2.4 目的地选项头 10
1.2.5 扩展头顺序 10
1.3.1 IPv6地址的表示 11
1.3 IPv6编址 11
1.3.2 初始的分配 12
1.3.3 聚合全局单播地址 14
1.3.4 特殊地址格式 15
1.4 自动配置 16
1.4.1 链路本地地址 17
1.4.2 无状态自动配置 18
1.4.3 重复地址检测 19
1.4.4 有状态配置 20
1.4.5 地址的生命期 20
1.4.6 动态主机配置 21
1.5.1 基本的算法 25
1.5 邻居发现过程 25
1.5.2 从路由器得到信息 27
第2章 IPv6对因特网路由选择和高层协议的影响 29
2.1 IPv6路由选择 29
2.1.1 域间路由选择 30
2.1.2 域内路由选择 36
2.2 ICMP的演变 41
2.3 传输层分组检验和 44
2.4 在域名服务中的IPv6 46
2.5 从IPv4向IPv6过渡的策略 46
3.1.1 流标记 54
第3章 IPv6对实时通信和安全性的支持 54
3.1 IPv6对实时通信和流传输的支持 54
3.1.2 支持预留 55
3.1.3 等级式编码和优先级 57
3.1.4 实时传输协议 61
3.1.5 资源预留协议 63
3.2 IPv6对网络安全性的支持 66
3.2.1 加密和身份验证 66
3.2.2 密钥分布 70
4.2 链路状态组播 72
4.1 组播的概念 72
第4章 组播和任播 72
4.3 距离向量组播 74
4.3.1 反向通路广播 74
4.3.2 反向通路组播 74
4.4 协议无关的组播 75
4.5 基于IPv4实现的组播 77
4.5.1 IP组播地址 78
4.5.2 扩展IP处理组播的功能 79
4.5.3 IGMP协议 79
4.5.4 组成员状态变迁 80
4.5.5 传播路由信息 81
4.5.6 Mrouted程序 82
4.5.7 因特网组播主干网Mbone 83
4.6 采用IPv6协议的因特网组播 84
4.6.1 地址结构 84
4.6.2 组标识符的结构 85
4.6.3 组管理 87
4.6.4 组播路由选择 88
4.7 任播 88
第5章 多协议标记交换 91
5.1 多协议标记交换的基本思想 91
5.2 数据报和面向连接的网络技术 93
5.3 体系结构 96
5.4 标记分配协议LDP 99
5.5 MPLS的应用 100
5.5.1 基于目的地的转发 100
5.5.2 显式路由选择 103
5.5.3 虚拟专用网络和隧道 104
第6章 资源预留和实时协议 109
6.1 实时应用分类 109
6.2.1 服务类别 111
6.2.2 实现机制 111
6.2 资源预留协议 111
6.2.3 流描述 112
6.2.4 许可控制 113
6.2.5 预留协议 114
6.2.6 分组分类和调度 121
6.3 RTP协议 122
6.3.1 基本需求 122
6.3.2 协议机制 123
6.3.3 RTP头格式 123
6.3.4 信息源的同步 125
6.3.5 RTCP协议 125
6.4.1 功能特征 129
6.4 SIP协议 129
6.4.2 体系结构 130
6.4.3 SIP信令 131
6.4.4 SIP命令和响应 133
6.4.5 SIP报文格式 135
第7章 移动IP和三角路由问题 140
7.1 移动主机的路由选择 140
7.2 移动IP的功能设计和工作过程 142
7.2.2 必要条件和设计目标 143
7.2.1 功能特征 143
7.2.3 功能实体及其驻留位置 144
7.2.4 移动IP工作过程小结 146
7.3 代理发现 146
7.4 移动检测和移动登记 148
7.4.1 登记功能 149
7.4.2 登记协议 149
7.4.3 登记操作 151
7.5 路由操作和三角路由问题 153
8.1.1 过度建设 157
8.1.2 优先级 157
8.1 实现QoS的途径 157
第8章 实现QoS的技术途径和网络拥塞控制 157
8.1.3 队列 158
8.1.4 拥塞控制与避免 158
8.1.5 传输整形 158
8.2 QoS的技术进展 159
8.2.1 MPLS对QoS的支持 159
8.2.2 QoS路由技术 159
8.2.3 IPv6对QoS的支持 159
8.3 支持QoS的现有方法类型 160
8.4 拥塞控制 160
8.4.1 开环控制 161
8.4.2 闭环控制 165
8.5 无线TCP及其拥塞问题 168
8.6 用于千兆位网络的传输协议 169
第9章 社区接入网络和多媒体应用系统 171
9.1 社区接入网 171
9.1.1 编码/调制技术 171
9.1.2 带宽条件和服务需求 173
9.1.3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174
9.1.4 有线电视网CATV和混合光纤同轴系统HFC 178
9.1.5 光纤到宅边 183
9.1.6 光纤到户 184
9.1.7 无线本地回路 188
9.2 视频点播 190
9.2.1 视频服务器 191
9.2.2 分布式网络 194
9.2.3 机顶盒 196
第10章 公用无线网络 198
10.1 无线介质的特征 199
10.2 无线通道的容量限制 201
10.3 数字蜂窝无线电的通道分配 202
10.3.1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202
10.3.2 蜂窝数字分组数据系统 204
10.3.3 码分多址 206
10.4 3G和4G 208
11.1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211
第11章 无线局域网 211
11.2 无线局域网的协议体系 214
11.3 无线局域网中的扩展频谱技术 219
11.3.1 跳频 220
11.3.2 直接序列 222
11.4 IEEE 802.11 MAC协议 224
11.4.1 IEEE 802.11帧结构 226
11.4.2 分布式协调功能DCF 227
11.4.3 点协调功能PCF 231
11.5 物理层 232
12.1 基本概念 234
第12章 自组织移动网络 234
12.2 自组织移动网络面临的挑战 235
12.3 自组织移动网络的无线介质访问协议 237
12.3.1 带邀请的MACA协议 237
12.3.2 感知功率的带信令的多址访问协议 238
12.3.3 双忙音多址访问协议 239
12.3.4 采用简化握手过程的介质访问协议 239
12.4 自组织移动网络的按需距离向量路由选择 241
12.5 基于关联的长活路由选择 242
12.5.1 路由发现阶段 244
12.5.2 路由重构阶段 246
12.6 ABR分组头和相关列表 248
12.5.3 路由删除阶段 248
第13章 覆盖网络 251
13.1 因特网的僵化 252
13.2 路由覆盖 252
13.2.1 IP试验基地 253
13.2.2 端系统组播 253
13.3 对等网络 256
13.3.1 Gnutella 256
13.3.2 结构性覆盖 257
参考文献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