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细胞连接的类型和特点 1
第一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 1
(一)封闭连接 2
(二)锚定连接 3
(三)通讯连接 5
二、细胞外基质 7
(一)细胞外基质概述 7
(二)胶原 9
(三)纤连蛋白 11
(四)层粘连蛋白 12
(五)弹性蛋白 14
(六)亲玻粘连蛋白 15
(七)粘结蛋白 17
(八)串珠聚糖蛋白 17
(十)冯·威勒布兰德因子 19
(九)凝血酶应答蛋白 19
(十一)骨钙蛋白、骨连蛋白与骨桥蛋白 20
第二章 细胞间信号 23
一、细胞间通讯联络的基本类型 23
(一)直接接触型 23
(二)非直接接触型 24
二、细胞间化学信号分子 24
(一)细胞间化学信号分子的类型 24
(二)细胞间化学信号分子作用靶细胞的方式 25
(三)细胞间化学信号分子的作用特点 27
(四)细胞间化学信号分子的代谢过程 28
第三章 受体与细胞间信号转导 34
一、受体概述 34
(一)受体的概念 34
(二)受体的分类 34
(三)受体的基本结构 36
二、受体的信号转导机制 40
(一)产生第二信使 40
(二)酶促信号直接跨膜转导 42
第四章 G蛋白与信号转导 43
一、G蛋白概况 43
(一)G蛋白的发现和意义 43
(二)G蛋白基本结构 44
(三)G蛋白的种类 45
二、G蛋白信号转导机制 47
(一)G蛋白通过AC的信号转导机制 47
(二)G蛋白通过某些受体门控离子通道的信号转导机制 50
(三)G蛋白通过磷脂酶C的信号转导机制 50
(四)G蛋白通过cAMP磷酸二酯酶活性的信号转导机制 50
(五)小G蛋白 51
(一)G蛋白与心脏疾病 52
三、G蛋白与临床疾病 52
(二)G蛋白与疼痛 53
(三)G蛋白与创伤应激状态下的免疫抑制 54
(四)G蛋白与炎症 54
第五章 蛋白激酶、蛋白磷酸酶与信号转导 56
一、蛋白激酶 56
(一)蛋白激酶的结构 56
(二)蛋白激酶的种类 57
(三)蛋白激酶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73
(四)蛋白激酶间的相互调节 74
二、蛋白磷酸酶 76
(一)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PSTP)的结构 76
(二)PSTP的分类 77
(三)PSTP的生物学作用 78
(四)酪氨酸蛋白磷酸酶(PTP)的结构和分类 79
(五)PTP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81
(六)双重特异性蛋白磷酸酶 82
(七)蛋白激酶及磷酸酶之间的平衡 83
三、以蛋白激酶为靶位的药物治疗策略 83
(一)蛋白激酶作为抑制剂设计的靶位 84
(二)以结构为基础的先导化合物优化原理 86
(三)前景 88
第六章 cAMP、cGMP信号转导通路 90
一、cAMP的发现及第二信使学说的提出 90
二、cAMP信号转导通路 92
(一)cAMP的产生——腺苷酸环化酶系统 92
(二)cAMP作用的靶分子 94
(三)cAMP信号的灭活——cAMP特异性磷酸二酯酶 96
(四)cAMP信号转导通路 98
三、cAMP信号调节的生理过程 100
(一)cAMP对糖原代谢过程的调节 101
(三)cAMP对神经突触传递的调节 102
(二)cAMP对膜蛋白活性的调节 102
(四)cAMP对激素合成与分泌的调节 103
(五)cAMP对基因表达的调节 103
(六)cAMP对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节 104
四、cGMP信号转导通路 105
(一)cGMP信号通路研究的历史回顾 105
(二)cGMP的产生与灭活 106
(三)cGMP作用的靶分子 107
(四)cGMP调节的生理功能 109
第七章 肌醇三磷酸、二酰甘油与信号转导 114
一、肌醇三磷酸和二酰甘油双信使途径 114
二、肌醇磷脂信号分子的产生与灭活 115
(一)肌醇磷脂的酶解作用 115
(二)IP3的灭活 116
(三)DAG的降解 116
三、IP3/Ca2+和DAG/PKC信号传递途径 117
(一)PLC水解膜上肌醇磷脂产生IP3和DAG 118
(二)IP3激活Ca2+信号途径 119
(三)DAG激活PKC信号途径 125
四、双信使途径之间的相互作用 125
第八章 钙离子与信号转导 127
一、细胞总钙 127
(一)细胞钙的分布 128
(二)质膜上的钙转移系统 128
(三)内质网/肌质网钙转移系统 131
二、钙信号的产生、终止及传递途径 134
(一)钙信号的产生与终止 134
(二)钙信号的时空性 134
(三)钙信号的传递途径 135
三、钙调素 135
(一)钙调素的发现 135
(二)钙调素的结构 136
(三)钙调素的理化特性 137
(四)钙调素的活化及作用方式 138
四、膜联蛋白家族 138
(一)膜联蛋白家族的共同特点 139
(二)膜联蛋白的生理功能 139
第九章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 141
一、MAPK信号通路的成员 141
二、MAPK的蛋白结构 142
(一)MAPK的一级结构 142
(二)MAPK的二级结构和超二级结构特征 143
(三)MAPK的空间结构特征 143
三、MAPK通路模式 145
四、MAPK的激活 145
五、酵母MAPK通路 146
(一)酵母菌中MAPK模式的组成和作用 146
(三)浸润通路 147
(二)单倍体酵母与交配有关的通路 147
(四)细胞壁重构通路 149
(五)渗透压感受器和应激通路 149
(六)芽孢形成通路 152
六、哺乳动物MAPK通路 152
(一)ERK通路 153
(二)JNK信号转导通路 157
(三)p38信号转导通路 161
(四)MKK5/ERK5通路 164
(五)孤儿MAPK 165
七、其他有机体中的MAPK通路 166
(一)秀丽线虫 166
(二)黑腹果蝇 166
(三)植物中的MAPK通路 167
八、MAPK信号转导通路间的关系 167
九、结束语 168
第十章 Wnt与Notch信号转导 172
一、Wnt信号通路 172
(一)Wnt信号通路组成及信号转导途径 172
(二)Wnt信号与胚胎体轴和中胚层模式的建立 176
(三)Wnt信号与器官发生 177
(四)Wnt信号与细胞特化和干细胞分化 178
(五)Wnt信号与肿瘤发生 178
二、Notch信号通路 179
(一)Notch信号通路成员 180
(二)配体诱导的Notch信号通路 181
第十一章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相互作用 184
一、细胞信号网络的概念及其生物学功能 184
(一)细胞膜受体蛋白 184
(二)细胞内信号系统通过信号网络传递信号 185
二、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分子开关” 185
(一)可逆性蛋白磷酸化 186
(二)GTP结合蛋白 187
三、细胞信号通路间交互作用的生物学基础 188
(一)细胞内信号转导复合物可以增强反应的速度、效率以及特异性 188
(二)蛋白结构域在信号蛋白分子相互作用中的作用 188
四、小结 189
第十二章 神经元间的信号转导 192
一、神经元和神经元回路 192
(一)神经元的独特结构 192
(二)神经元的分类 193
(三)局部神经元回路 194
二、突触的形式和微回路 195
(一)突触的形式 195
(二)微回路 198
(一)化学性突触的超微结构 199
三、化学性突触的结构与分类 199
(二)化学性突触的分类 203
四、化学突触的信息转导 204
(一)递质的量子释放和囊泡假说 204
(二)递质的自发释放与调节释放 204
(三)突触的递质释放机制 205
(四)递质释放的调节 210
(五)化学突触的突触后机制 212
五、电突触 215
(一)结构 215
(二)功能 216
(三)化学与电突触的主要功能区别 218
六、神经元受体信号转导机制 218
(一)离子通道的关闭:最快速的传导机制 219
(二)受体/离子通道偶联的兴奋性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 219
(三)代谢型受体介导的生化效应 219
(五)蛋白质磷酸化:信号转导的重要形式 220
(四)Ca2+:重要的第二信使 220
第十三章 细胞周期的调控 222
一、细胞周期的时序调控 222
(一)CDK的调节 222
(二)周期素 224
(三)CAK和磷酸酶 226
(四)CDK抑制因子 227
(五)CDK和周期素调节蛋白 228
二、DNA复制的调控及其机制 229
(一)复制前复合物的分子结构 229
(二)复制前复合物的形成 230
(三)MCM六聚体的活化与复制的启动 231
三、细胞周期的检查点调控 232
(一)DNA损伤检查点调控 232
(二)DNA复制检查点调控 233
(三)纺锤体组装检查点调控 234
第十四章 肿瘤与信号转导 236
一、肿瘤生长的调控与信号转导 236
(一)肿瘤的一般特征 236
(二)肿瘤生长相关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236
(三)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生长因子受体 244
(四)酪氨酸激酶受体介导的信号反应 245
(五)癌细胞中与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有关的异常现象 250
二、肿瘤的扩散与信号转导 253
(一)黏附 256
(二)蛋白水解作用 258
(三)肿瘤细胞的迁移 260
三、信号转导机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261
(一)生长信号通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261
(二)癌浸润和转移信号通路在治疗中的应用 264
(三)抗血管形成治疗 265
(二)受体异常 267
(一)信号分子的异常 267
第十五章 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 267
一、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发生的基本规律 267
二、糖尿病与信号转导障碍 268
(一)胰岛素作用的信号转导通路 269
(二)糖尿病信号转导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69
三、神经变性疾病与信号转导 272
四、心血管疾病与细胞信号转导 274
(一)高血压 274
(二)动脉粥样硬化 276
第十六章 细胞识别和识别病 279
一、细胞识别的生物学意义 279
二、细胞识别的特异性 280
三、细胞识别的分子基础 281
(一)流感病毒对受体糖链的识别 282
(三)糖蛋白寡糖链在精卵识别中的作用 283
(二)细菌对受体糖链的识别 283
四、细胞识别反应类型 284
(一)由细胞识别导致配体进入细胞内 284
(二)由识别导致的细胞黏着 284
(三)由细胞识别导致信息传入细胞,引起细胞生理效应 284
五、与B、T细胞识别、黏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 284
(一)与B细胞识别、黏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 285
(二)与T细胞识别、黏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 287
六、黏附分子与细胞间信息传递 290
(一)整合素家族 290
(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291
(三)选择素家族 292
(四)钙依赖性黏附素家族 293
(五)其他未归类的黏附分子 294
中英文对照表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