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形式下产融结合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勇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220068662
  • 页数:23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从关注中国经济改革出发,论述了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基本战略是产融结合。

目录 1

1.我国产融结合研究总论 1

1.1 产融结合界定 1

1.1.1 产融结合关系 1

1.1.2 产融结合的实质 4

1.2 新经济形势要求继续深入研究我国产融结合 6

1.2.1 经济体制转型新阶段及其新要求 6

1.2.2 经济结构的新阶段及其新要求 10

1.2.3 经济过剩运行阶段及其新要求 15

1.2.4 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及其新要求 17

1.3 我国产融结合现状迫切要求深入研究中国产融结合 19

1.3.1 中国产融结合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19

1.3.2 我国产融结合的主要问题及其迫切要求 26

1.3.3 后德隆时期的产融结合发展趋势 28

1.4 有效产融结合问题是产融结合研究的核心问题 30

1.4.1 有效产融结合的界定与内容 30

1.4.2 有效产融结合的判断标准 32

1.4.3 有效产融结合的现实意义 35

2.我国产融结合的分析框架 40

2.1 垄断利润:一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方法 40

2.1.1 垄断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 40

2.1.2 垄断利润是产、融资本结合的动力和源泉 41

2.1.3 我国工商企业参股金融企业的动机 42

2.1.4 银行资本内在矛盾的有效解 44

2.2.1 交易成本 45

2.2 风险与交易成本:一种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45

2.2.2 风险 48

2.3 有效产融结合:新竞争经济学分析 50

2.3.1 正确处理竞争优势战略与产融结合战略的关系 50

2.3.2 科学的、正确的定位产融结合战略目标 54

2.4 有效产融结合是可能的 56

2.4.1 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提出了有效产融结合的可能性 57

2.4.2 改革深化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了市场主体及其实力 58

2.4.3 我国产融结合的金融环境逐步改善 59

2.4.4 国家正逐步加大产融结合的支持力度 60

3.1 国外产融结合的环境分析 63

3.1.1 历史文化背景与经济发展水平 63

3.产融结合的环境分析 63

3.1.2 法律的约束和规范 64

3.1.3 社会融资结构 64

3.1.4 政府参与经济的程度 65

3.1.5 政府选择金融制度的态度 66

3.1.6 银企之间的交易和联系机制 67

3.2.2 金融结构问题 68

3.2 我国产融结合的环境分析 68

3.2.1 金融压抑及政策法规的约束 68

3.2.3 国有企业体制问题 71

3.3 我国产融结合的环境建设 80

3.3.1 政策法规的完善 80

3.3.2 产融结合机制建设 82

3.3.3 产融结合组织体系建设 86

4.1.1 美国经验 91

4.产融结合的模式和内容 91

4.1 国际经验借鉴 91

4.1.2 日本经验 93

4.1.3 欧洲经验 97

4.2 中国产融结合模式选择 99

4.2.1 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模式 100

4.2.2 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模式 104

4.2.3 中国产融结合的目标模式 108

4.3 内容的创新 111

4.3.1 创建产权联系和产权融合 111

4.3.2 培育专业性中介组织 114

4.3.3 新型投融资方式的拓展 117

4.3.4 金融衍生 121

4.3.5 咨询服务型产融结合是产融结合的有效拓展 122

5.产融结合的途径 125

5.1 产融结合的途径设计 126

5.1.1 以新型银企关系为目标的途径设计 126

5.1.2 基于控制风险和财团、企业集团成长目标的途径设计 134

5.1.3 以金融控股集团及其风险控制为目标的途径设计 140

5.2 产融结合的技术途径确定 147

5.2.1 信贷方式 147

5.2.2 单向持股方式 149

5.2.3 双向持股方式 153

5.2.4 人事派遣方式 155

5.2.5 协议合作方式 156

5.2.6 担保和抵押形式 157

6.1 工具选择之一——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 159

6.产融结合的工具选择 159

6.2 工具选择之二——资产及银企债务重组 162

6.2.1 银行和企业相互参股 162

6.2.2 上市公司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关系 164

6.3 工具选择之三——信托投资公司 166

6.3.1 发展途径 166

6.3.2 信托投资公司在推进产融结合方面的优势 167

6.3.3 信托投资公司参与产融结合和债务重组 168

6.3.4 操作实施中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69

6.4 工具选择之四——融资租赁 170

6.4.1 融资租赁的特点 171

6.4.2 融资租赁的优点 172

6.4.3 融资租赁的具体方式 174

6.4.4 几种创新模式选择 178

6.5 工具选择之五——上市公司参股、控股证券公司 181

6.5.1 上市公司参股控股证券公司的动因 181

6.5.2 上市公司参股控股证券公司的类型 182

6.6.1 产业投资基金是中小企业产融结合的基本工具 186

6.6 工具选择之六——产业投资基金 186

6.6.2 产业投资基金组织形式与结构问题 188

6.6.3 产业投资基金的退出问题 189

6.7 工具选择之七——金融控股型保险集团 189

6.7.1 保险集团的优势 189

6.7.2 保险集团的发展战略 190

6.8 工具选择之八——典当 191

6.8.2 典当创新 192

6.8.1 典当的六大优势 192

6.8.3 找准银行业务空隙 193

7.产融结合的实证分析 194

7.1 山东鲁能——向多业型的投资集团的转型 195

7.1.1 集团简介 195

7.1.2 多业型转型过程中的金融支持 196

7.1.3 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 197

7.1.4 制度和非制度方面的安排 198

7.1.5 资源和技术条件的利用 198

7.2 涌金集团——从资本运作向实业投资的转型 199

7.2.1 集团简介 199

7.2.2 资本运作 200

7.2.3 向实业投资转型 201

7.2.4 涌金集团的产融结合的基本经验 202

7.3 首创集团——“大投行”之路 203

7.3.1 集团简介 203

7.3.2 产业结构分布 204

7.3.3 整合金融资源 205

7.3.4 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 207

7.4 海尔——倾力打造产融帝国 208

7.4.1 集团简介 208

7.4.2 打造产融帝国 209

7.4.3 财务公司是海尔公司产融结合的切入点 210

7.4.4 海尔公司的产融结合的经验及问题 211

7.5 东方集团——在资本浪潮下腾飞 212

7.5.1 集团简介 212

7.5.2 产融结合中的创业轨迹 213

7.5.3 多元化架构下的产业核心——金融 215

7.5.4 宏观经济效应 215

7.6 中信集团——产融结合的巨舰 217

7.6.1 集团简介 217

7.6.2 全能金融的发展势态 218

7.6.3 制度方面的安排 221

7.6.4 中信集团产融结合的基本经验 222

参考文献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