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篇 1
第1章 自然界 1
1.1 我们失去了什么 1
1.2 现存生物的多样性 3
1.3 生物多样性的格局 4
1.4 对自然界的利用 12
1.5 荒野体验 13
小结 14
第2章 地球的主要生态系统 16
2.1 生态系统的概念 16
2.2 陆地环境 17
2.3 山地环境 38
2.4 水域环境 39
小结 42
第二篇 45
第3章 人类的冲击 45
3.1 人类的兴起 45
3.2 目前的人类冲击 57
3.3 人类引起的物种灭绝 62
小结 64
第4章 生境破坏的后果 66
4.1 引言 66
4.2 生境破坏的模式 67
4.3 生境片断化的生物学后果 69
4.4 物种分布区的收缩 88
小结 89
5.2 化学污染 91
5.1 引言 91
第5章 生境干扰的后果 91
5.3 外来物种的引入 97
5.4 疾病的引入 104
5.5 遗传修饰体 108
5.6 对生态系统动态的物理干扰 109
5.7 评注:干扰总是不好吗 109
小结 110
第6章 非持续利用 111
6.1 什么是可持续利用 111
6.2 对野生生物种群的过度开发 111
6.3 非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及其影响 121
小结 122
第7章 保护生物学的崛起 125
7.1 引言 125
第三篇 125
7.2 早期的自然保护主义者 126
7.3 保护生物学的诞生 127
7.4 里约高峰会议与生物多样性公约 130
7.5 保护生物学与自然保护运动 131
小结 131
第8章 自然保护区的选设 133
8.1 引言 133
8.2 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133
8.3 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史 135
8.4 衡量各个地区保护价值的标准 138
8.5 实用的自然保护区划定法 146
小结 152
第9章 自然保护区的设计与管理 154
9.1 自然保护区的设计 154
9.2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157
9.3 半自然群落的管理 159
9.4 对自然保护区变化的监测 173
小结 176
第10章 物种保护Ⅰ.就地保护 178
10.1 物种的常见性与稀有性 178
10.2 评估和划分人类活动对物种的威胁 179
10.3 管理小种群 186
10.4 测量物种的衰落 189
10.5 小种群的遗传管理 191
10.6 物种的遗传管理 195
10.7 种群的可持续收获 202
小结 204
第11章 物种保护Ⅱ.迁地保护与物种再引入 206
11.1 什么是迁地保护,什么时候必须开展迁地保护 206
11.2 对植物的迁地保护 207
11.3 对动物的迁地保护:人工繁育 208
11.4 对物种的再引入 213
11.5 对物种的直接转移 221
11.6 对种群的个体增援 225
11.7 概括评述 226
小结 228
第12章 景观尺度上的自然保护 230
12.1 景观中的斑块化 230
12.2 景观生态学与自然保护 231
12.3 增强物种在景观中的运动 233
12.4 城市景观中的自然保护 239
12.5 对生态系统功能的保护 241
12.6 对生态系统的管理 242
12.7 景观尺度的管理:英国自然区域概念 243
小结 246
第13章 对生物进化过程的保护(一种长期观点的自然保护) 248
13.1 自然保护不能仅限于处理短期的危机 248
13.2 保护自然不能仅限于对自然的控制 249
13.3 系统发生地理学在自然保护中的应用 249
13.4 在生物进化与生物地理学尺度上,用遗传学来规划自然保护 253
13.5 把遗传多样性与群落多样性联系起来 258
13.6 生物分类学在自然保护中的应用 260
13.7 对生物进化过程的保护 260
小结 261
第14章 生态恢复 262
14.1 引言 262
14.2 实际生态恢复中的有关因素及影响 266
14.3 生态恢复的研究实例 269
14.5 农业-环境计划 275
14.4 生态恢复应该在哪里开展 275
14.6 生境创建 277
14.7 生态恢复作为自然保护中的实践活动,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279
小结 280
第15章 把保护生物学推向实践 282
15.1 引言 282
15.2 实践者与科学家的对立立场 282
15.3 以“证据为基础的”自然保护:对医学与公众卫生领域的借鉴 286
15.4 对自然保护行动计划的筹划:一次为鸿沟架桥的机会 289
15.5 保护生物学与自然保护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296
15.6 采取行动 298
小结 303
参考文献 305
索引 317
译后记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