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吕连生著
  • 出 版 社: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10932020
  • 页数:3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地研究了国内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背景、构成设计、运作空间、相关法律制度、监管方式,并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一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编 基础研究 1

第1章 中国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背景 1

1.1 中国实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背景及现状 1

1.1.1 实施背景 1

1.1.2 实施现状 3

1.1.3 问题分析 6

1.2 进一步认识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必要性 10

1.2.1 从中小企业角度认识 11

1.2.2 从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角度认识 15

1.2.3 从政府角度进一步认识 17

1.2.4 从改善我国的信用环境角度认识 18

1.3 建立全国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可能性 19

1.3.1 从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经验中认识 19

1.3.2 从各级政府财力基础角度认识 20

1.3.3 从企业积极性角度认识 21

1.3.4 从商业银行角度认识 23

第2章 中国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理论构想 25

2.1 理论基础 25

2.1.1 怎样认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25

2.1.2 怎样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30

2.1.3 怎样确定担保对象 32

2.1.4 怎样分散信用担保的巨大风险 34

2.1.5 什么是担保体系成效的衡量标准 36

2.2 信用担保体系的基本架构 38

2.2.1 担保业有关各方的关系 39

2.2.2 担保资金体系 40

2.2.3 分散担保风险体系 41

2.2.4 监督管理体系 43

2.3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方向 44

2.3.1 由政府出资为主向政府出资与民间出资并重的方向发展 44

2.3.2 从零星试点向连片联网的方向发展 45

2.3.3 由贷款担保为主向贷款担保和履约担保并重的方向发展 46

2.3.4 由短期融资担保为主向短期融资担保和中长期融资担保并重的方向发展 47

2.3.5 从实收制担保向权责制担保与实收制担保并重的方向发展 47

第3章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的来源分析 50

3.1 从公共财政体制看各级政府的财政出资 50

3.1.1 政府出资的可能性 50

3.1.2 政府出资强度的分析 52

3.1.3 政府出资效率的评价标准 53

3.2 民间资金和国外资金引入的可能性分析 54

3.2.1 发展会员制信用担保机构 54

3.2.2 民间投资担保服务行业 56

3.2.3 国外资本投资担保服务行业 57

3.3 建立信用担保基金补充机制 58

3.2.4 社会捐赠的可能性分析 58

第4章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成设计 61

4.1 建立四级信用担保基金 62

4.1.1 县级信用担保基金 62

4.1.2 市级(地级市)信用担保基金 63

4.1.3 省级信用担保基金 65

4.1.4 中央级信用担保基金 67

4.2 四类担保机构的模式 68

4.2.1 完全由政府出资的信用担保中心 68

4.2.3 民间出资的商业担保公司 69

4.2.2 含有政府出资的信用担保机构 69

4.2.4 企业互助担保机构 70

4.3 协作银行体系 71

4.3.1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71

4.3.2 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 73

4.3.3 农村信用合作社 74

4.4 再担保和信用保险的体系 75

4.4.1 再担保机构的职责及风险分担比例 76

4.4.2 我国信用保险的发展趋势 77

第5章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运作空间分析 79

5.1 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 79

5.1.1 担保费收入 79

5.1.3 其他收入 81

5.1.2 再担保费收入 81

5.2 反担保的运作 82

5.2.1 反担保的意义 82

5.2.2 企业可提供抵押反担保的财产 83

5.2.3 不动产的抵押 83

5.2.4 动产的抵押与质押 84

5.2.5 无形资产的质押 86

5.2.6 其他反担保措施 86

5.3 担保运作成本分析 88

5.3.1 管理费用的控制 88

5.4.1 督促债务人制定还款计划 90

5.4 代偿后的追索和补偿 90

5.3.2 营业税的减免 90

5.4.2 与协作银行联合追索贷款 91

5.4.3 处置抵押、质押的物品和权证 91

5.4.4 其他补偿措施 91

第6章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相关法律问题 95

6.1 国外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立法的经验及启示 95

6.2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立法现状及缺陷 96

6.2.1 《担保法》关于担保的规定 97

6.2.2 《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信用担保的规定 98

6.2.3 部门规章及政策性文件对信用担保的规制 98

6.3 信用担保法律体系的构建 100

6.3.1 制定和实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本法 101

6.3.2 补充修改社会信用体系的法规 102

6.3.3 清理部门管理规章 103

6.3.4 制定信用担保业协会的自治性规范 104

6.4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形式及法律地位 105

6.4.1 政府资助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法律地位 106

6.4.2 企业互助担保机构的法律地位 107

6.4.3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及其法律地位 108

6.5 信用担保机构与被保证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109

6.5.1 保证人的追偿权及其法律依据 109

6.5.2 保证人的抗辩权 111

6.7 担保费收入的法律依据 113

6.6 反担保和再担保的法律依据 113

6.8 监督与管理的法律依据 115

6.8.1 对在保项目的监督和管理 115

6.8.2 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 116

第7章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风险控制 117

7.1 信用担保风险的识别 117

7.1.1 担保风险因素的分类 117

7.1.2 信用担保资信风险的评价 123

7.1.3 信用担保项目风险的评估 123

7.2 担保风险的事前控制 125

7.2.1 登记审查 126

7.2.3 设计反担保组合方案 127

7.2.2 客户的信用测试 127

7.2.4 签订相关法律文书 129

7.3 事中控制 130

7.3.1 担保后的跟踪调查 130

7.3.2 事中分级控制 131

7.4 事后补救 132

7.4.1 担保延期 132

7.4.2 撤销担保 133

7.4.3 追偿 133

7.5.1 担保的审批管理权限和职责制度 134

7.5.2 预警指标体系 134

7.5 预警制度 134

7.6 提高担保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 136

第8章 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监督管理方式研究 139

8.1 政府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所充当的角色 139

8.1.1 信用担保政策的制定者 140

8.1.2 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推动、引导和组织者 140

8.1.3 担保基金的筹集者 140

8.1.4 担保活动的监督管理者 141

8.1.5 担保市场的规范者 141

8.1.6 担保风险的分担者 141

8.1.7 中小企业信用制度的设计者和管理者 142

8.2 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权利和职责 143

8.2.1 监管会组成 143

8.2.2 监管会主要职能 144

8.2.3 监管会工作制度 145

8.3 国家、省区、城市的信用担保总风险控制 145

8.3.1 市县信用担保总风险控制 145

8.3.2 省级层面信用担保总风险控制 146

8.3.3 国家层面信用担保总风险控制 147

8.4 防范风险的措施选择 148

8.4.1 担保行业的准入制度 148

8.4.2 资本金补偿制度 149

8.4.3 担保机构评级制度 149

8.4.4 委托代理制度 149

8.4.5 风险控制制度 150

8.4.6 担保公司行业自律及自我维权 154

8.5 监督管理委员会与重大担保项目的决策程序 154

8.6 民营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 155

8.7 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监督管理的重点 156

第9章 民营担保机构研究 158

9.1 民营担保的发展空间及意义 158

9.1.1 民营担保在中国的发展空间 158

9.1.2 民营担保在建立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的作用 160

9.1.3 发展民营担保对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重大意义 160

9.2.3 设立标准,按比例补贴 161

9.2.2 政府引导资金予以参股 161

9.2 对民营担保机构的法律与政策的支持 161

9.2.1 明确民营担保机构的法律地位 161

9.2.4 对扶持中小企业有贡献的予以税收减免 162

9.3 对民营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 162

9.3.1 对政府出资的管理 163

9.3.2 对民营担保机构的资格管理 163

9.3.3 对民营担保机构的风险监控 164

9.3.4 对民营担保机构的信用管理 164

9.4 发展民营担保的局限性分析 165

第10章 不同省区信用担保体系的比较研究 167

10.1 上海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167

第二编 比较研究 167

10.1.1 市区两级政府共同出资组建担保基金 168

10.1.2 商业担保发展较快 169

10.1.3 探索再担保的新方式 170

10.1.4 贷款担保的损账补贴和奖励 170

10.1.5 成立中小企业辅助机构 172

10.2 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172

10.2.1 担保机构多形式、多层次发展 172

10.2.2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发展的瓶颈 173

10.2.3 信用担保业务规模逐年扩大 174

10.3 安徽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175

10.3.1 铜陵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创新 175

10.3.3 民营企业家协会的资金担保组织 176

10.3.2 省级再担保机构的探索 176

10.4 江苏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177

10.4.1 镇江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在全国率先建立 178

10.4.2 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网络初步形成 178

10.4.3 信用担保引入境外资金 178

10.5 广东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179

10.5.1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未形成体系 179

10.5.2 深圳担保业在全国领先 180

10.6 山东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181

10.6.1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具有显著特点 181

10.6.2 民间资金在担保业占有主要地位 181

10.7.1 建立信用担保共同基金 182

10.7 北京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182

10.7.2 信用担保业协会工作富有成效 184

10.7.3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已基本建立 185

10.8 山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186

10.8.1 山西省信用担保公司在国内领先 187

10.8.2 信用与担保协会作用显著 187

10.8.3 存在的问题 187

10.9 河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188

10.10 结语 188

第11章 不同类型担保机构的比较研究 190

11.1.1 国有独资性质的担保机构 191

11.1 不同投资性质的担保机构比较 191

11.1.2 国有控股非国有参股性质的担保机构 192

11.1.3 非国有控股国有参股性质的担保机构 192

11.1.4 非国有资本独资的担保机构 193

11.2 不同投资规模的担保机构比较 194

11.2.1 全国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规模情况 194

11.2.2 担保资本金规模与担保金额、担保对象之间的关系 195

11.2.3 对利益的追逐决定对担保对象的选择 196

11.3 担保机构的绩效分析 199

11.3.1 衡量担保机构绩效的标准 199

11.3.2 担保机构的绩效分析 200

11.4.2 “零保费”运作的担保机构 204

11.4 几种不同类型的运作模式 204

11.4.1 担保资本金不存入协作银行的担保机构 204

11.4.3 股东不分红的担保公司 205

11.5 不同政策规定下担保机构赢利情况的比较 206

11.5.1 相同放大倍数不同资本规模的比较 206

11.5.2 相同资本规模不同放大倍数 208

11.6 同一区域内担保机构的相互关系 209

第12章 评美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212

12.1 美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主要特点 213

12.1.1 信用担保计划具有法律效应 213

12.1.2 信用担保对象有清晰的界定标准 213

12.1.4 信用担保的项目覆盖面宽 214

12.1.3 信用担保环节少,手续简便,效率高 214

12.2 美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作用与缺陷 215

12.3 美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借鉴意义 216

12.3.1 信用担保申请机制高效化 216

12.3.2 信用担保基金补偿机制的法制化 216

12.3.3 政府干预金融机构分担担保贷款的风险比例 217

12.3.4 信用担保向中长期贷款方向延伸 217

12.3.5 注重防范信用担保的高风险 218

13.1 德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主要特点 219

13.1.1 担保机构分布成网络 219

第13章 评德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219

13.1.2 担保贷款项目以中长期为主 220

13.1.3 申请担保程序简便 220

13.1.4 担保银行财务自求平衡 221

13.1.5 担保风险分担体系健全合理 221

13.2 德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作用与缺陷 221

13.3 启示与借鉴意义 223

13.3.1 注重实效,提高效率 223

13.3.2 贷款银行需要分担贷款担保风险的比例 224

13.3.3 需要充分发挥经济界互助作用 224

13.3.4 正确处理信用担保与保护公平竞争的关系 225

14.1 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特点 226

14.1.1 信用担保拥有完备的法制保障 226

第14章 评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 226

14.1.2 担保组织的网络化 227

14.1.3 信用担保基金以财政资金为主 227

14.1.4 担保以信用保险基金为后盾 228

14.1.5 信用担保是全额的担保 228

14.1.6 信用担保的放大倍数较高且有约束 229

14.2 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作用与缺陷 229

14.3 我们能借鉴什么 232

14.3.1 需要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信用担保网络 232

14.3.2 需要全面推进信用再担保 233

14.3.4 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分散担保风险 234

14.3.3 需要优选担保对象 234

14.4 结论 235

第15章 评台湾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 236

15.1 台湾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主要特点 236

15.1.1 信用担保基金来源单一 237

15.1.2 信用担保项目多、范围广 237

15.1.3 信用担保申请方便 238

15.1.4 以互助担保制度及其基金作为补充 238

15.2 台湾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作用与缺陷 239

15.3 台湾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借鉴意义 240

15.3.1 扶持对象的选择得当 240

15.3.2 信用担保与中小企业金融体系同步发展 241

15.4 结论 242

15.3.3 信用担保与中小企业管理辅导相结合 242

第16章 A省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建设方案研究 244

16.1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需求分析 244

第三编 案例研究 244

16.2 基金来源分析 246

16.2.1 政府部门拨款 246

16.2.2 企业参与缴纳会员费 246

16.2.3 市地担保机构上存的担保资金 247

16.2.4 其他捐赠和支持 247

16.3 A省担保体系总体框架 248

16.3.1 A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督管理委员会 248

16.3.4 协议银行 249

16.4 主要业务 249

16.3.2 城市和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督管理委员会 249

16.3.3 城市和城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249

16.5 风险防范 250

16.6 组织实施 252

16.7 担保基金运作的风险计算与敏感性分析 253

16.7.1 资本金的归集 253

16.7.2 省信保中心的运作成本 253

16.7.3 省信保中心的收入分析 254

16.7.4 代偿率的估计 255

16.7.5 担保的风险计算 255

16.7.6 担保风险的敏感性分析 257

17.1 民生担保公司的角色定位 261

第17章 M商业型担保机构的市场定位研究 261

17.2 M公司的业务特点 262

17.3 M公司的管理与风险控制 263

17.3.1 严格保前调查 263

17.3.2 建立严格、科学的评审制度 264

17.3.3 采取灵活多样的反担保措施 264

17.3.4 控制担保总额,经营范围多元化 264

17.3.7 做好保后追偿 265

17.4.1 担保资本金不足 265

17.4 存在的问题 265

17.3.6 强化保中监督,防范经营风险 265

17.3.5 加入再担保体系,接受监督指导 265

17.4.2 风险补偿机制未落实 266

17.4.3 风险管理工作有待规范和加强 266

17.4.4 协作银行不承担贷款风险 266

17.5 点评 266

第18章 L县信用担保协会章程的研究 268

18.1 会员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的存在意义 268

18.2 L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章程的主要内容 269

18.2.1 协会的性质、宗旨及目标 269

18.2.2 协会的业务范围 269

18.2.4 会员的分类及条件 270

18.2.3 反担保要求 270

18.2.5 会员的权利与义务 271

18.2.6 组织机构的设置 272

18.2.7 负责人的产生及罢免 272

18.2.8 协会的资金来源及资产管理 274

18.2.9 协会的风险防范 274

18.2.10 协会的终止程序及财产处理 275

18.3 点评 275

第19章 评W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贷款担保合作协议 277

19.1 担保协议的背景 277

19.1.1 时代背景及体现的意义 277

19.1.2 协议产生地说明 277

19.2.3 担保期限 278

19.2.4 保证程序 278

19.2 担保协议的主要内容 278

19.2.2 担保方式 278

19.2.1 担保对象 278

19.2.5 担保责任范围 279

19.2.6 利率 279

19.2.7 贷款催收及贷款展期 279

19.2.8 保证履行 279

19.2.9 信用承诺 280

19.3 评点分析 280

19.3.3 担保额度可达到存款余额的10倍 281

19.3.1 商业银行开始承担部分责任和风险 281

19.3.2 担保对象从中小企业扩展至微型企业 281

第20章 小额担保贷款研究 282

20.1 中国推行小额担保贷款的重大意义 282

20.2 小额担保贷款制度的特点 283

20.2.1 担保对象限定较窄 283

20.2.2 担保贷款的程序较复杂 283

20.2.3 反担保条件要求较为宽松 283

20.2.4 担保贷款的额度与期限把握较严 284

20.2.5 担保贷款的收费较优惠 284

20.3.1 加大宣传力度,让符合条件者知晓 285

20.3 主要问题的分析及政策建议 285

20.2.6 担保贷款的管理与考核较严 285

20.3.2 继续简化程序,方便符合条件者申请 286

20.3.3 扩大适用范围,给低收入者同等对待 286

20.3.4 再次减低门槛,让创业者得到有力的扶持 287

20.3.5 严审创业计划,辅之专业辅导 287

20.3.6 建立警示制度,严防骗贷风气产生 288

20.4 小结 288

附录 安徽省合肥市小额贷款担保调查问卷分析 290

主要参考文献 325

后记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