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事务领导全书 第4卷 国际金融与国际资本市场》PDF下载

  • 购买积分:2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方建文;李啸尘编
  • 出 版 社: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1730453
  • 页数:87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国际金融制度与国际信贷市场 1

第一章 国际收支与平衡 1

第一节 国际收支概述 2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3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定义 3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 3

一、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判别标准 7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 7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8

三、国际收支调节的必要性 9

四、国际收支调节的措施 10

一、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14

第四节 我国的国际收支 14

二、我国国际收支的管理 15

一、国际储备的概念 17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17

第二章 国际储备与管理 17

三、国际储备的构成 18

二、国际储备的特点 18

第二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 22

四、国际储备的作用 22

二、适度国际储备量的确定应考虑的因素 23

一、国际储备管理的概念 23

三、国际储备的供给 25

四、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26

一、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范围 28

第三节 中国国际储备管理 28

二、我国国际储备管理的内容 29

三、我国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改革措施 30

一、国际金融市场概念 31

第一节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31

第三章 国际金融市场透析 31

二、国际金融市场形成的条件 32

三、国际金融市场的分类 33

五、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34

四、国际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34

六、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 37

二、国际货币市场的交易工具 38

一、国际货币市场的含义 38

第二节 国际货币市场 38

二、国际资本市场的构成 40

一、国际资本市场定义 40

三、货币市场是否完善的判定标准 40

第三节 国际资本市场 40

二、黄金市场 43

一、金融期货与期权交易市场 43

第四节 金融期货、期权交易市场和黄金市场 43

一、欧洲货币市场的定义 44

第六节 欧洲货币市场 44

二、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45

三、欧洲货币市场的规模 46

五、欧洲货币市场的资金来源 47

四、欧洲货币市场的特征 47

六、欧洲货币市场的业务活动 48

七、辛迪加银团贷款 49

八、欧洲债券市场 50

九、欧洲货币市场上的金融创新 54

十、欧洲美元市场的货币创造 57

十一、欧洲货币市场的作用 58

十二、欧洲货币市场的管制 59

十三、欧元的启用与欧洲货币市场的走势 60

十四、欧洲单一货币如何影响国际货币体系 63

十五、欧元对国际汇率体系会产生的影响 64

三、亚洲美元市场迅速发展的原因 65

二、亚洲美元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65

第七节 亚洲货币市场 65

一、亚洲货币市场的构成 65

五、主要亚洲美元市场 66

四、亚洲美元市场的资金来源和运用 66

一、国际信贷市场的含义及分类 68

第一节 国际信贷市场的概述 68

第四章 国际信贷市场透析 68

三、政府贷款 69

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69

四、出口信贷 71

五、政府混合贷款 73

六、“福费廷”业务 76

二、外债的构成 78

一、外债的定义 78

第五章 国际债务与外债管理 78

第一节 国际债务概述 78

四、国际债务的衡量指标 79

三、20世纪80年代国际债务的特点与原因 79

一、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状况与特点 81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 81

二、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 82

三、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 84

四、国际债务危机的趋势 86

五、国际债务危机的启示 87

二、我国的外债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88

一、我国的外债定义 88

第三节 我国的外债问题 88

四、我国外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89

三、我国的外债管理机制 89

二、“二战”后的国际金融组织 90

一、国际金融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90

第六章 国际主要金融组织 90

第一节 国际金融组织概述 90

四、国际金融机构的特点 91

三、国际金融机构的类型 91

一、国际货币基金(IMF)组织的创建 92

第二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92

五、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 92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制 93

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业务活动 96

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来源 96

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积极作用 101

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局限 102

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方案 103

第三节 世界银行集团 105

八、我国与IMF的关系 105

一、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106

二、国际开发协会(IDA) 111

三、国际金融公司 112

四、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113

二、国际清算银行的组织结构 114

一、国际清算银行的成立 114

第四节 国际清算银行 114

四、中国人民银行同国际清算银行的关系 115

三、国际清算银行的主要职能 115

一、亚洲开发银行的建立和宗旨 116

第五节 亚洲开发银行 116

三、亚洲开发银行的资金来源 117

二、亚洲开发银行的组织机构 117

四、亚洲开发银行的贷款业务 118

一、非洲开发银行的建立和宗旨 120

第七节 非洲开发银行 120

五、亚洲开发银行的技术援助业务 120

三、非洲开发银行的资金来源与主要业务 121

二、非洲开发银行的组织机构 121

一、泛美开发银行 122

第八节 其他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 122

四、我国与非洲开发银行的关系 122

三、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 123

二、欧洲投资银行 123

一、创立国际商品储备货币 124

第一节 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方案 124

第七章 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及其前景 124

三、建立替换账户 125

二、建立国际信用储备制度 125

六、加强各国经济政策协调以稳定汇率 126

五、恢复美元本位制 126

四、恢复金本体制 126

九、推行储备货币多元化 127

八、设立汇率目标区 127

七、过渡到特别提款权本位制 127

十、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128

一、欧洲货币体系(EMS)的产生 129

第二节 欧洲货币体系 129

二、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131

三、欧洲货币体系取得的成就 134

五、《马约》与欧元启用 136

四、欧洲货币体系发展前景 136

六、欧元启动的巨大影响 137

附录 欧洲货币体系发展进程 138

二、分业经营及监管的影响 140

一、我国实行金融业分业经营及监管的情况 140

第八章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战略对策与趋势 140

第一节 金融业分业及混业经营体制的理论探讨与实践 140

四、混业与分业经营各自的利弊 141

三、混业经营是银行业在国际发展趋势下的必然选择 141

五、欧洲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主要原因 142

七、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实行分业经营的必要性 143

六、目前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 143

九、探索过渡的模式 144

八、在迈向混业经营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的对策建议 144

开放型金融结构:中国金融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145

专家论坛 145

论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展望 150

金融全球化与货币、资本及汇率政策 158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发展中国家的视角 161

“入世”对我国引进外资的影响及对策 164

“十五”期间外商对华投资趋势分析 169

加入WTO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17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资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73

金融全球化与我国的金融安全 181

全球化和金融监管理论的创新 183

2000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报告 186

一、外汇的概念 189

第一节 外汇 189

第二编 外汇操作与国际结算 189

第一章 外汇汇率与汇率制度 189

二、外汇的分类 190

三、外汇的作用 192

一、汇率的概念 193

第二节 汇率 193

二、外汇汇率的标价 194

三、汇率的种类 195

二、二战前及大战中的汇率制度 197

一、汇率制度的定义 197

第三节 汇率制度 197

三、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198

四、牙买加货币体系 199

五、人民币汇率的改革 203

第四节 西方国家的汇率决定理论 205

二、外汇管制的目的 213

一、外汇管制的概念 213

第二章 外汇管制 213

第一节 外汇管制的对象、内容与措施 213

三、外汇管制的演进 214

五、外汇管制的方式 215

四、外汇管制的类型 215

七、外汇管制的对象 216

六、外汇管制的机构 216

八、外汇管制的内容 217

九、外汇管制的利弊 221

一、货币自由兑换的涵义 223

第二节 货币的自由兑换 223

二、实现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 224

二、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历程 225

一、我国外汇管理的任务 225

第三节 我国的外汇管制 225

三、人民币汇率的进一步改革 228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229

附录二 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 234

附录三 保税区外汇管理办法 239

附录四 贸易进口付汇核销监管暂行办法 242

一、即期外汇交易的概念 245

第一节 即期外汇交易 245

第三章 外汇买卖业务 245

二、即期外汇交易的种类 246

三、确定汇率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247

四、即期外汇交易的汇率 248

五、计算交叉货币汇率 249

六、即期外汇交易的方式 250

七、外汇市场信息 251

八、即期外汇交易的操作 253

二、远期外汇交易的特点 254

一、远期外汇交易的定义 254

第二节 远期外汇交易 254

四、远期外汇交易的作用 255

三、远期外汇市场的参加者 255

五、远期外汇交易的升水和贴水 257

七、远期外汇交易的期限和交割日 259

六、远期汇率的标价方法 259

八、择期远期外汇买卖 260

九、套汇 262

十、有关远期外汇的计算 265

二、外汇在国际结算中的作用 268

一、国际结算基本原理 268

第四章 国际结算业务介绍 268

第一节 国际结算概论 268

三、国际结算的工具 269

一、汇付 272

第二节 国际结算的基本方式 272

二、托收 273

三、信用证 275

四、如何选择适当的托收方式 277

一、外汇风险的概念与构成因素 278

第一节 外汇风险概述 278

第五章 外汇风险及其管理 278

二、外汇风险的类型 280

三、外汇风险的管理过程 282

二、外汇风险的管理策略 282

第二节 外汇风险管理概论 282

一、外汇风险管理的原则 282

一、银行经营中的外汇风险管理 283

第三节 外汇风险管理的一般方法 283

第四节 企业外汇风险防范 285

一、金融市场操作 286

二、利用对销贸易法 289

二、单位外汇存款 291

一、定义 291

第六章 外汇存款及其管理 291

三、个人(乙、丙种)外汇存款 293

四、外汇存款的管理 295

二、外汇贷款资金的来源 297

一、外汇贷款的概念 297

第七章 外汇贷款及其运用 297

第一节 概念 297

三、外汇贷款的特点 298

五、外汇贷款的使用范围 299

四、外汇贷款的对象 299

六、外汇贷款的使用条件 300

八、外汇贷款的期限 301

七、外汇贷款的发放原则 301

十、企业单位申请外汇贷款应具备的条件 302

九、外汇贷款的利率 302

二、外汇贷款申请的审批 303

一、外汇贷款的申请 303

第二节 外汇贷款的审批和管理 303

一、现汇贷款 305

第三节 外汇贷款的种类 305

二、现汇贷款的管理 306

三、政府贷款 308

四、特种外汇贷款 309

完善外汇管理与服务积极迎接对外开放 310

专家论坛 310

五、特种外汇贷款的管理 310

我国外汇储备稳定性问题研究 312

中外合资企业外汇汇出的法律问题 315

第一节 金融衍生工具概述 319

第一章 国际金融衍生工具概述 319

第三编 期货市场与国际金融衍生工具 319

一、期货(远期合同)市场的发展 321

第二节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 321

三、掉期市场的发展 322

二、期权市场的发展 322

一、对冲保值者 323

第三节 衍生工具市场的参与者 323

二、套利者 324

三、投机者 325

一、衍生工具市场的作用 326

第四节 金融衍生市场的作用、风险及监管 326

三、对衍生工具市场的监管 327

二、衍生工具交易中的风险 327

一、期货市场概念 329

第一节 期货市场的概念与经济原理 329

第二章 期货市场的概念与功能 329

二、期货交易的原理 331

三、有关期货市场的一些基本概念 332

一、期货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334

第二节 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334

二、期货市场的起源 335

三、期货市场的形成 337

一、期货市场的功能 338

第三节 期货市场的功能、作用及特征 338

二、期货市场的作用 339

一、电子化趋势 340

第四节 现代世界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 340

三、期货市场的特征 340

三、一体化趋势 342

二、品种创新趋势 342

一、期货合约的概念 344

第一节 期货交易对象——期货合约 344

第三章 期货市场的运行机制 344

二、期货商品的构成条件 345

三、期货合约的内容 346

四、期货合约的履行方式 347

六、期货合约的种类 349

五、期货合约的交易方式 349

一、期货市场的基本框架 351

第二节 期货市场的组织结构 351

二、商品期货交易所 352

三、期货经纪行 354

四、期货清算所 355

五、期货交易的参与者 358

一、期货市场的管理体制 360

第三节 期货市场的管理体制及规则 360

二、期货交易所管理规则 362

二、保证金的种类 364

一、保证金制度的含义 364

第四节 期货市场的主要保障制度——保证金制度 364

二、现货和持仓套利 367

一、持仓费用 367

第五节 期货价格的决定 367

三、逆向现货和持仓套利 368

五、便利收益 369

四、小结 369

六、有关期货价格的其他问题 370

一、套利交易的含义、原理及作用 372

第一节 套利交易 372

第四章 期货交易的基本运作知识 372

二、跨月份套利 373

三、跨市场套利 378

一、套期保值的概念、形式、作用及原则 380

第二节 期货交易中的套期保值 380

二、基差 384

三、商品期货的套期保值 385

五、股票指数期货套期保值 387

四、利率期货的套期保值 387

一、投机交易的含义 388

第三节 期货市场中的投机交易 388

三、投机交易的特点 389

二、套期保值与投机的差异 389

四、正常投机在期货市场中的作用 390

五、非正常投机对期货市场的不利影响 391

一、期权交易的演进及现状 393

第一节 期权基础知识 393

第五章 期权交易与期权应用 393

三、有形市场期权交易 394

二、期权分类 394

一、期权交易者 396

第二节 期权市场结构 396

四、交易费用 397

三、期权报价解读 397

二、结清期权头寸与执行期权 397

一、符号与公式 398

第三节 看涨期权交易 398

五、清算行的作用 398

二、买进看涨期权 399

三、卖出看涨期权 403

四、卖出看跌期权 405

一、互换市场的衍化与现状 408

第一节 互换市场简介 408

第六章 互换市场和其他利率合同应用 408

一、利率互换的产生 409

第二节 利率互换 409

二、金融互换的分类 409

二、利率互换结构 410

三、固定—浮动利率债券和利率互换 411

五、利率互换的要素 413

四、作为远期利率合同的利率互换 413

七、利率互换的避险操作 414

六、利率互换定价 414

八、利率互换的获利操作 415

九、利率互换的其他类型 417

二、远期利率协议的主要内容 418

一、概念及作用 418

第三节 远期利率协议 418

三、远期利率协议的报价 421

四、远期利率协议的应用 422

从国际经验看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创建 423

专家论坛 423

金融衍生产品的特性及功能 430

重启中国期货市场 432

附录 中国期货业发展备忘录 438

一、证券的含义 441

第一节 证券 441

第四编 证券投资与中外证券市场 441

第一章 证券投资概述 441

二、证券的作用 442

二、证券市场的结构 443

一、证券市场的定义 443

第二节 证券市场 443

四、证券市场的作用 445

三、证券市场的特点 445

六、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趋势 446

五、证券市场的组织机构 446

七、国际证券投资的发展趋势 447

一、债券的定义 448

第三节 债券 448

三、债券的基本要素 449

二、债券和股票的区别 449

四、债券的种类 450

六、国际债券的种类 451

五、国际债券的定义 451

八、国际债券的发行 452

七、国际债券的特点 452

二、股票的票面内容 453

一、股票投资的概念 453

第四节 股票 453

四、股票的种类 454

三、股票的基本性质 454

六、普通股投资利弊分析 457

五、股票的基本要素 457

一、证券发行市场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459

第一节 证券发行市场概述 459

第二章 证券发行市场概览 459

二、证券发行市场结构 460

一、股票发行目的 461

第二节 股票发行市场 461

三、股票发行方式 463

二、股票发行条件 463

四、股票发行价格 465

五、股票发行程序 466

一、债券发行目的 467

第三节 债券发行市场 467

二、债券发行条件的确定 469

三、债券偿还方式 470

四、债券发行方式 471

五、债券信用评级 472

一、证券流通市场的特点 477

第一节 证券流通市场概述 477

第三章 证券流通市场的功能及其运作方式 477

三、交易市场的结构 478

二、证券流通市场的功能 478

四、证券流通市场的参与者 479

二、证券交易的特征 480

一、证券交易所的起源和发展 480

第二节 证券交易所 480

四、交易所的主要成员 481

三、证券交易所的组织形式 481

六、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基本程序 483

五、交易市场的交易方式 483

二、场外交易市场的证券商 485

一、场外交易所的特征 485

第三节 场外交易所 485

三、场外交易市场的形式 486

四、场外交易市场的交易对象 487

二、投资基金的特点和作用 488

一、投资基金的概念 488

第四章 投资基金的作用与管理 488

第一节 投资基金的特征与种类 488

三、基金证券与股票、债券的区别 490

四、投资基金的种类 491

一、投资基金的设立 499

第二节 投资基金的设立与管理 499

二、投资基金的管理 501

三、中国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 505

二、证券投资风险的种类 506

一、证券投资风险的概念 506

第五章 证券投资的风险和收益评估 506

第一节 证券投资的风险 506

三、影响证券投资风险的因素 508

四、风险的衡量 509

六、降低风险的方法 511

五、风险和收益的关系 511

第二节 证券投资的收益 512

一、投资收益的定义 512

二、债券收益率 513

三、股票收益率 515

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516

第一节 证券投资基本分析 516

第六章 证券投资分析的基本方法 516

二、社会政治分析 518

三、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521

第二节 证券投资的技术分析 523

一、统计数字与图表 524

二、解释图表 525

三、趋势法 527

四、投资技巧 528

二、证券管理的作用 530

一、证券市场管理的概念 530

第七章 证券市场的管理 530

三、证券管理体制的类型 531

六、关于证券商的管理 532

五、对证券交易所的管理监督 532

四、证券发行市场的管理 532

一、纽约证券交易所概述 533

第一节 美国证券市场 533

第八章 世界主要证券市场透析 533

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条件 534

一、伦敦证券交易所概述 535

第二节 欧洲证券市场 535

二、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条件 536

一、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条件 537

第三节 亚洲证券市场 537

二、新加坡证券市场上市条件 539

三、东京证券交易所 540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543

第一节 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分析 543

第九章 中国证券市场 543

二、我国证券业的现状 544

三、我国证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545

四、发展中国证券市场的若干建议 546

二、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法律问题 547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 547

第二节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方向 547

三、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融资 548

附录 上海证券交易所业务规则 550

加入WTO后国内证券公司如何调整发展思路 561

专家论坛 561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阶段特征与发展原则 567

欧洲证券交易所的重整 573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含义 577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的含义、特点及方式 577

第五编 国际直接投资与中国“入世”后的引资新战略 577

第一章 国际直接投资概述 577

三、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 578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 578

一、战后国际直接投资变化的背景及影响因素 582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582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现状 583

三、有关法规方面的最新变化 584

第三节 国际直接投资的作用 585

一、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母国的影响 586

二、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东道国的影响 587

一、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 588

第四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比较 588

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 592

一、垄断优势理论的形成 595

第一节 垄断优势理论 595

第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介绍 595

二、垄断优势是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 596

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597

三、垄断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597

二、产品周期论的发展 598

一、产品周期论概述 598

一、内部理论的由来及其含义 599

第三节 内部化理论 599

二、市场内部化的动因 600

四、内部化理论的意义 601

三、内部化的实现条件 601

一、国际生产折衷论概述 602

第四节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602

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动态分析:投资发展周期论 603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 604

第五节 比较优势理论 604

三、国际生产折衷论简评 604

三、小岛清理论的特点 605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 605

四、比较优势论导出的政策主张 606

五、比较优势论的特点及简评 607

一、国际投资环境的概念 608

第一节 国际投资环境概述 608

第三章 国际投资环境分析 608

二、国际投资环境的分类 610

三、国际投资环境的特点 612

一、国际投资环境的构成要素 613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的具体内容 613

四、国际投资环境的作用 613

二、国际投资环境的微观分析 615

一、多因素评分法 619

第三节 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价方法 619

二、加权等级分析法 624

三、动态分析法 625

四、抽样评估法 626

六、投资障碍评价法 627

五、成本分析法 627

七、“闵氏多因素评估法”和“关键因素评估法” 628

一、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629

第一节 跨国公司概述 629

第四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的运作模式及走向 629

二、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 631

三、跨国公司的含义与特征 632

二、跨国公司组织的结构模式 635

一、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设置原则 635

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经营与管理 635

三、跨国公司管理体制 639

四、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 642

一、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类型 644

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 644

二、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方式 645

二、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发展 651

一、外商投资企业的概念 651

第五章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运作实务 651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概况 651

三、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 653

一、中外合资经营公司 657

第二节 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类型及优惠政策 657

二、中外合作经营公司 659

三、外资企业 661

四、BOT投资方式 662

五、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 663

一、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664

第三节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664

二、外商直接投资问题剖析 666

三、发展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对策建议 667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 669

一、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与对外直接投资 669

第六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与走向 669

第一节 中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 669

一、特点 672

第二节 中国海外投资的特点及作用 672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 675

一、我国对外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677

第三节 我国发展对外投资的战略思想 677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思想 679

试论入世后利用外资的新战略 681

专家论坛 681

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向 683

利用外资的国际经验及其新特点 685

百年国际直接投资:演化、贡献及启示 690

一、国际税收的概念 699

第一节 国际税收概述 699

第六编 国际税收与国际避税的运作规则 699

第一章 国际税收概论 699

二、关于国际税收概念的不同观点 700

三、国际税收与涉外税收、外国税收、国家税收的联系与区别 701

一、国际税收的产生原因 703

第二节 国际税收的产生和发展 703

二、国际税收的发展 705

一、国际税收的研究对象 707

第三节 国际税收的研究对象、内容与范围 707

二、国际税收的研究内容 708

三、国际税收的研究范围 709

一、税收管辖权的概念 711

第一节 税收管辖权 711

第二章 税收管辖权与国际双重征税及其避免的方法 711

二、税收管辖权的确立原则 713

三、税收管辖权的类型 714

一、重复征税的含义 715

第二节 国际双重征税 715

二、国际双重征税的基本特征 716

三、双重征税的类型 717

四、税收管辖权重叠的几种情形 718

五、国际双重征税产生的原因 719

六、国际重复征税的危害 721

一、解决国际双重征税的一般理论和原则 724

第三节 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式和方法 724

二、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基本方法 726

三、其他缓解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 732

五、避免和消除国际双重征税的意义 735

四、避免国际双重征税的国际法 735

一、饶让抵免的含义 736

第四节 税收的饶让与抵免 736

二、税收饶让的产生与发展 737

四、税收饶让的方式 738

三、税收饶让抵免的适用范围 738

一、国际避税和逃税的概念 740

第一节 国际避税和逃税概述 740

第三章 国际避税与逃税的常见方法及管理措施 740

二、国际避税与国际逃税的形成原因 741

三、国际避税与逃税的危害 744

二、国际避税地的类型 746

一、国际避税地的概念 746

第二节 国际避税地 746

三、国际避税地形成的原因 747

四、国际避税地形成的条件 748

五、国际避税地评价 749

一、主体转移方式 752

第三节 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 752

三、客体转移方式 754

二、主体非转移方式避税 754

四、不转移纳税客体进行国际避税 758

二、滥用税收协定的常见手法 760

一、滥用税收协定的概念 760

第四节 国际避税的特殊方法——滥用税收协定 760

一、单边反避税方法 763

第五节 国际反避税方法与措施 763

二、国际法上防止国际逃税的措施 764

三、防止国际逃税和避税的措施 765

第一节 涉外税收负担原则的分类及意义 767

第四章 涉外税收负担原则及国际税收处理的通行惯例 767

一、涉外税收负担原则的分类 768

二、涉外税收负担原则的意义 768

第二节 优惠原则 770

一、优惠原则的含义 770

二、优惠原则的分类 770

三、优惠原则的选择与实现 773

第三节 平等原则 775

一、涉外税收平等原则的内容 775

二、涉外税收平等原则的理论依据 776

三、平等原则的效应 776

第四节 最大负担原则 777

一、最大负担原则的含义及类型 777

二、最大负担原则的作用 779

三、最大负担原则的理论依据与分歧 779

四、税收歧视与最大负担原则 780

第五节 国际税收处理的若干问题 780

一、对不合理保留利润的处理 781

二、对税利分配次序的处理 781

三、对某些收入的征税权的处理 782

四、对利息征税的处理 782

五、对股息征税的处理 783

附录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对所得和财产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 784

附录二:联合国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 793

附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 804

附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 813

附录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对所得和财产收益相互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 823

附录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 833

附录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关于对所得和财产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 842

附录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 853

附录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防止偷漏税的协定 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