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论核物理 1
1-1 质子子壳与中子子壳及相互交织(A=80~100区域) 1
1-2 稀土区的中子子壳与质子子壳及二者的相互交织 3
1-3 质子-中子相互作用在原子核形变中的重要作用 5
1-4 角动量扩散张量对低能深部非弹反应中角动量转移的非平衡态过程的影响 7
1-5 双核分子物理图象微观研究 9
1-6 裂变和快裂变中的转动惯量 11
1-7 对于对称裂变变形过程和输运过程的统一描述 14
1-8 预平衡统计模型中复杂粒子发射的研究 16
1-9 运动方程方法和对关联 18
1-10 粒子数守恒表象中对于先辈数为2的激发的一种处理方法 20
1-11 中重质量范围内偶-偶核的β强度函数 22
2.实验核物理和核化学 24
2-1 碳-12引起α粒子发射的两种方式 24
2-2 12C离子与各种靶核相互作用的裂变激发函数 27
2-3 3.9—5.3MeV/u16O+27A1耗散碰撞的研究 29
2-4 93MeV14N轰击40Ca反应的弛豫过程研究 33
2-5 12C+112Sn系统中短寿命蒸发余核截面的测量 35
2-6 14N+58Ni深部非弹性碰撞测量 37
2-7 N+Ni反应的α粒子发射 39
2-8 12C+64Ni反应质子能谱的运动源模型分析 41
2-9 12C+64Ni反应a、3He、D能谱的结合模型分析 43
2-10 14N+58Ni和14N+64Ni耗散反应产物的同位素分布 45
2-11 中重核鞍点的有效转动惯量 47
2-12 从β谱直接提取100Sr的β强度函数 49
2-13 73Br的衰变研究 51
2-14 12C+115In反应中余核I和Sb的反冲研究 53
2-15 245MeV/A的139La和139La相互作用时靶碎片的质量分布 55
2-16 400MeV/A238U引起La靶的碎裂 57
2-17 1.8GeV/A40Ar引起197Au靶的碎裂 59
2-18 中能重离子反应的非完全熔合和全熔合 61
2-19 中能的全熔合和非完全熔合研究 63
3.核技术应用 65
3-1 α-Fe2O3+α-Cr2O3+K2O经高温活化形成的固溶体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65
3-2 海绿石的穆斯堡尔分析 68
3-3 短寿命放射性同位素167Tm的制备和临床应用 70
3-4 聚碳酸酯核孔滤膜的制备(Ⅱ) 72
3-5 建造中的2×2MV实验终端——PIXE装置 74
4-1 一种新型的布喇格探测器 76
4.核探测技术和核电子学 76
4-2 用于粒子鉴别的布喇格曲线谱学探测器 78
4-3 快-快符合系统的正电子寿命谱仪 80
4-4 用于穆斯堡尔谱学研究的流气式正比计数器和共振计数器 82
4-5 检验探测器级硅材料的一种简易方法 84
4-6 小型多丝正比室性能的进一步测试 86
4-7 位置灵敏平行板雪崩计数器 88
4-8 相图显示与测量装置中的电子路线 90
4-9 47路I/V转换系统 92
4-10 用于束流断面鉴测的二次电子发射多丝室 94
4-11 微电流检测 96
4-12 可在PDP11/44上使用的γ谱分析程序 98
4-13 一个正电子湮没寿命谱的解析程序 100
4-14 计算机辅助求解阻抗转换网络 102
4-15 NIM线性扇出器AF1000的研究 104
4-16 CAI接口电路研制 106
5.串列静电加速器的研制 108
5-1 2×2MV串列静电加速器的进展 108
5-2 用光纤传输的多路控制系统 110
6-1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的建设进展 112
6.重离子加速器 112
6-2 磁场室1984年进展情况 114
6-3 磁场测量数据质量监督软件 116
6-4 高频相位模拟稳定环路和在1.5米回旋加速器中的实验 118
6-5 HIRFLSSC大型法兰金属密封的试制 120
6-6 HIRFL SSC液氮管道的试验研究 122
6-7 磁通道MSI3最佳补偿垫片尺寸的计算 124
6-8 标准磁铁的设计 127
6-9 SFC-SSC束运线 129
6-10 用于SSC电源的微型机控制系统 131
6-11 SSC束流相位探测器 133
6-12 SSC的束流径向探测器 135
6-13 SSC的引出径向探测器 137
6-14 SFC中心区内粒子轨道的优化 139
6-15 SFC主磁铁电源的改进 141
6-16 多电荷离子源实验台的进一步研究 143
7.附录 145
7-1 1984年国际学术交流 145
7-2 1984年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的文章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