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本书的写作背景和意义 1
二 本题研究回顾与综述 6
三 本书的研究进路和研究方法 24
四 本书的基本思想和结构 27
第一章 基本法理:环评程序的功能设计与法效力 31
一 环评程序功能设计的基本背景 31
二 环评程序的多元功能及其与通用行政程序的关系 37
三 环评程序的效力设定:以前置性否决权装置为中心 52
第二章 基本构造:环评程序的多阶段构造及其技术装置 74
一 环评程序的多阶段构造 74
二 主要构造之一:启动时点设计 75
三 主要构造之二:过滤装置 87
四 主要构造之三:报告编制与审查程序 99
第三章 核心装置(一):环评公众参与的法理基础与功能设计 129
一 环评公众参与概念的厘定及其意义 130
二 环评公众参与的法理基础:民主与法治之间 139
三 环评公众参与的功能设计:以构建风险沟通的基础性平台为中心 158
四 环评公众参与的基础性条件和重要构成:环境资讯公开 169
第四章 核心装置(二):环评公众参与的规范结构设计 185
一 参与程序的静态结构之一:参与主体的界定与甄选 185
二 参与程序的静态结构之二:参与的方式及其强度分布 201
三 环评公众参与的动态结构:参与主体、方式、时机的动态组合 232
第五章 外围保障:环评程序与司法审查 240
一 司法审查之于环评程序:功能、局限及实践 241
二 环评司法审查之可得性 245
三 对法定环评程序装置的司法保障 252
四 环评程序司法审查的扩张:具备实质性内涵的程序审查 259
五 回到“行政程序基本面”(代结语) 263
关键词索引 265
人名索引 271
地名索引 274
参考文献 276
一 中文文献(含译著) 276
二 英文文献 290
后记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