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治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2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诚信主编;刘起勇,姜志宽,袁光明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2574409
  • 页数:818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了有害生物治理的发展过程、介绍了治理有害生物的化学药剂和器械。

1 总论 1

1.1 发展概况 1

1.1.1 历史记载 2

1.1.2 农药的发展 3

1.1.3 药害与综合治理 4

1.1.4 “除四害”活动的出现与走向 7

1.1.5 学科与行业的兴起 8

1.2 有害生物与环境系统 9

1.2.3.1 有害生物与温度的关系 10

1.2.3 有害生物与环境系统的关系 10

1.2.1 生态系统 10

1.2.2 有害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10

1.2.3.4 有害生物与栖息环境的关系 11

1.2.3.3 有害生物与水的关系 11

1.2.3.2 有害生物与光照的关系 11

1.2.3.6 有害生物在环境系统能流和物流中的作用 13

1.2.3.5 有害生物食性与环境的关系 13

1.2.3.8 有害生物与天敌的关系 14

1.2.3.7 有害生物繁殖与环境系统的关系 14

1.2.3.9 有害生物种群数量与环境系统的关系 15

1.3 有害生物与经济发展 18

1.2.3.10 有害生物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关系 18

1.3.1.1 鼠类对农业的危害 19

1.3.1 有害生物对农业的危害 19

1.3.1.2 昆虫对农业的危害 20

1.3.2.1 有害生物对草地畜牧业的危害 21

1.3.2 有害生物对畜牧业的危害 21

1.3.3 有害生物对林业果园花木的危害 23

1.3.2.2 有害生物对禽畜养殖业的危害 23

1.3.6 有害生物对其他行业的危害 24

1.3.5 有害生物对城镇居民区的危害 24

1.3.4 有害生物对水利工程和建筑物的危害 24

1.4.1 传染病生态系 25

1.4 有害生物与人类健康 25

1.4.2 人畜共患病 26

1.4.3.2 传染病流行三环节 28

1.4.3.1 生物的寄生关系 28

1.4.3 传染病生态系中人和其他动物的关系 28

1.4.4 几类传染病之间的相互关系 30

1.4.6 有害生物在人类传染病传播中的作用 31

1.4.5 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媒介生物性疾病 31

1.5.1 生物恐怖由来及生物战剂研制 33

1.5 有害生物与生物恐怖 33

1.5.3 我国有害生物防治与反生物恐怖 34

1.5.2 生物战剂与可能用作生物战剂的种类 34

1.5.4.1 生物恐怖攻击特点 36

1.5.4 与有害生物相关的生物恐怖攻击的防治 36

1.5.4.2 有害生物的识别与防治 38

1.5.4.3 应对生物恐怖攻击的处理原则 39

参考文献 40

2 治理药械与方法 41

2.1 药物治理 42

2.1.1 杀虫剂概述 43

2.1.2.1 六六六 46

2.1.2 有机氯杀虫剂 46

2.1.2.2 林丹 47

2.1.2.4 甲氧二二三 48

2.1.2.3 二二三 48

2.1.3 有机磷类杀虫剂 49

2.1.2.5 三氯杀虫酯 49

2.1.3.1 敌百虫 50

2.1.3.3 敌敌畏钙 51

2.1.3.2 敌敌畏 51

2.1.3.4 马拉硫磷 52

2.1.3.6 辛硫磷 53

2.1.3.5 倍硫磷 53

2.1.3.8 杀螟松 54

2.1.3.7 双硫磷 54

2.1.3.9 地亚农 55

2.1.3.10 皮蝇磷 56

2.1.3.12 毒死蜱 57

2.1.3.11 乙酰甲胺磷 57

2.1.3.15 甲基嘧啶磷 58

2.1.3.14 喹硫磷 58

2.1.3.13 二溴磷 58

2.1.4 氨基甲酸酯杀虫剂 59

2.1.4.3 混灭威 60

2.1.4.2 西维因 60

2.1.4.1 恶虫威 60

2.1.4.5 巴沙 61

2.1.4.4 速灭威 61

2.1.4.8 残杀威 62

2.1.4.7 丁硫克百威 62

2.1.4.6 双乙威 62

2.1.5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 63

2.1.4.9 混杀威 63

2.1.5.2 烯丙菊酯 64

2.1.5.1 除虫菊素 64

2.1.5.4 富右旋反式烯丙菊酯 65

2.1.5.3 右旋烯丙菊酯 65

2.1.5.6 右旋反式烯丙菊酯 66

2.1.5.5 生物烯丙菊酯 66

2.1.5.9 甲醚菊酯 67

2.1.5.8 胺菊酯 67

2.1.5.7 苄呋菊酯 67

2.1.5.11 炔戊菊酯 68

2.1.5.10 炔呋菊酯 68

2.1.5.13 右旋炔丙菊酯 69

2.1.5.12 右旋烯炔菊酯 69

2.1.5.16 氯菊酯 70

2.1.5.15 右旋苯氰菊酯 70

2.1.5.14 右旋苯醚菊酯 70

2.1.5.17 氯氰菊酯 71

2.1.5.20 溴氰菊酯 72

2.1.5.19 高效氯氰菊酯 72

2.1.5.18 顺式氯氰菊酯 72

2.1.5.22 氰戊菊酯 73

2.1.5.21 高效氟氯氰菊酯 73

2.1.5.24 氟氯氰菊酯 74

2.1.5.23 戊菊酯 74

2.1.5.26 五氟苯菊酯 75

2.1.5.25 二氯炔戊菊酯 75

2.1.6.1 氟虫胺 76

2.1.6 有机氟类杀虫剂 76

2.1.5.27 醚菊酯 76

2.1.6.3 伏蚁腙 77

2.1.6.2 氟虫腈 77

2.1.7.2 球形芽孢杆菌 78

2.1.7.1 苏云金杆菌 78

2.1.6.4 氟磺酰胺 78

2.1.7 生物杀虫剂 78

2.1.8.1 除虫脲 79

2.1.8 昆虫生长调节剂 79

2.1.8.4 苯氧威 80

2.1.8.3 氟虫脲 80

2.1.8.2 灭幼脲 80

2.1.8.5 吡丙醚 81

2.1.9.2 绝育磷 82

2.1.9.1 不育特 82

2.1.8.6 杀蛉脲 82

2.1.9 昆虫不育剂 82

2.1.11.1 增效醚 83

2.1.11 增效剂 83

2.1.10 昆虫引诱剂 83

2.1.10.1 诱虫烯 83

2.1.10.2 呋喃酮 83

2.1.10.3 吲哚 83

2.1.11.3 增效磷 84

2.1.11.2 八氯二丙醚 84

2.1.12.2 鱼藤酮 85

2.1.12.1 烟碱 85

2.1.11.4 增效灵 85

2.1.12 植物杀虫剂 85

2.1.12.4 川楝素 86

2.1.12.3 印楝素 86

2.1.12.5 番荔枝内酯 87

2.1.12.7 柠檬烯 88

2.1.12.6 苦皮藤素 88

2.1.12.9 胡椒酰胺 89

2.1.12.8 细辛醚 89

2.1.12.10 光活性毒素 90

2.1.13.1 有效性评价标准 91

2.1.13 卫生杀虫剂评价标准 91

2.1.13.2 安全性评价标准 95

2.1.14.1 医学昆虫抗性现状 96

2.1.14 杀虫剂抗性及对策 96

2.1.13.3 稳定性评价标准 96

2.1.14.2 抗性机制 98

2.1.14.3 抗性治理 101

2.1.15 杀虫剂应用剂型与配方 104

2.1.15.1 粉剂 108

2.1.15.2 可湿性粉剂 109

2.1.15.3 悬浮剂 110

2.1.15.4 乳油与乳剂 112

2.1.15.5 喷射剂 114

2.1.15.6 气雾剂 116

2.1.15.8 热烟雾剂 119

2.1.15.7 超低容量喷雾剂 119

2.1.15.9 烟剂 120

2.1.15.10 蚊香 121

2.1.15.11 毒饵 127

2.1.15.12 缓释剂 128

2.1.15.13 其他剂型 130

2.1.16 灭鼠剂概述 132

2.1.17.1 毒力 133

2.1.17 灭鼠剂评价标准 133

2.1.17.2 适口性 134

2.1.17.5 稳定性 135

2.1.17.4 作用速度 135

2.1.17.3 耐药性和抗药性 135

2.1.18.1 目前还在使用或者有应用前景的灭鼠剂 136

2.1.18 急性灭鼠剂 136

2.1.17.6 其他条件 136

2.1.18.3 国家禁用的急性灭鼠剂 153

2.1.18.2 已经淘汰的急性灭鼠剂 153

2.1.19 慢性灭鼠剂 155

2.1.19.3 毒理作用 156

2.1.19.2 分类 156

2.1.19.1 发现 156

2.1.19.4 作用特点 158

2.1.19.7 优点与推广 159

2.1.19.6 毒性 159

2.1.19.5 理化通性 159

2.1.19.8 第1代香豆素类抗凝血灭鼠剂 160

2.1.19.9 茚满二酮类抗凝血灭鼠剂 162

2.1.19.10 第2代抗凝血灭鼠剂 164

2.1.19.11 我国家栖鼠抗药性发生情况 168

2.1.20 鼠类不育剂 170

2.1.21.2 抗凝血灭鼠剂的抗性 172

2.1.21.1 灭鼠剂抗性的概念 172

2.1.21 灭鼠剂抗性及对策 172

2.1.22 灭鼠毒饵的配制 176

2.1.22.1 灭鼠剂含量 177

2.1.22.3 诱饵和引诱剂 178

2.1.22.2 母粉和母液 178

2.1.22.4 其他添加剂 181

2.1.22.5 现用毒饵的配制 182

2.1.22.6 工厂化生产 184

2.1.23.1 化学熏杀剂 185

2.1.23 鼠类熏杀剂 185

2.1.23.2 烟剂及其使用 193

2.1.23.3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96

2.2.1.1 概论 197

2.2.1 杀虫剂施药器械 197

2.2 器械治理 197

2.2.1.2 施药器械在化学防治中的作用 198

2.2.1.3 喷洒技术 199

2.2.1.5 基本雾化原理 200

2.2.1.4 施药器械的分类和应用 200

2.2.2.1 小型家用喷雾器 204

2.2.2 杀虫器械 204

2.2.2.2 手动喷雾器 212

2.2.2.3 电动喷雾机 215

2.2.2.4 机动喷雾机 217

2.2.2.6 烟雾机 219

2.2.2.5 背负电动喷雾器 219

2.2.2.7 车载喷雾设备 222

2.2.2.8 手推车式大功率喷雾机 223

2.2.2.9 飞机喷洒装置 224

2.2.2.10 电热蚊香用加热器 225

2.2.2.11 国外卫生杀虫器械 227

2.2.3.1 常用灭鼠器械和方法 231

2.2.3 灭鼠器械 231

2.2.3.2 粘鼠胶 235

2.2.4 灭鼠毒饵布放容器 236

2.2.3.3 电子捕鼠器 236

2.2.4.3 灭鼠竹筒 237

2.2.4.2 陶瓷毒饵盒 237

2.2.4.1 梯形毒饵盒 237

2.2.4.4 特殊环境用毒饵盒 238

2.3 生物治理 239

2.3.1.1 细菌病原体 240

2.3.1 杀虫微生物 240

2.3.1.2 真菌病原体 245

2.3.1.3 寄生线虫 246

2.3.2.1 鱼类防治蚊虫 247

2.3.2 害虫天敌 247

2.3.2.2 捕食性中剑水蚤 249

2.3.2.3 捕食性昆虫 250

2.3.3 灭鼠微生物 251

2.3.2.4 其他捕食性生物 251

2.3.4 鼠类天敌 254

2.3.5 遗传治理 256

2.3.5.2 照射绝育 257

2.3.5.1 定义和原理 257

2.3.5.3 化学绝育 258

2.3.5.6 染色体易位 260

2.3.5.5 胞质不亲和 260

2.3.5.4 杂交不育 260

2.3.6 生物防治害虫的作用和前景 261

2.4.1 节肢动物 262

2.4 环境治理 262

2.4.2 鼠类环境治理 263

2.4.1.2 节肢动物的环境治理 263

2.4.1.1 节肢动物与环境 263

2.4.2.1 环境治理的意义 264

2.4.2.2 环境治理的对象和措施 267

2.4.3.1 昆虫驱避剂 270

2.4.3 驱避药械 270

2.4.3.2 鼠类驱避剂 279

参考文献 281

3.1 鼠类生态与治理 282

3 有害生物治理各论 282

3.1.1.1 小家鼠 285

3.1.1 主要害鼠 285

3.1.1.2 褐家鼠 286

3.1.1.3 黄胸鼠 288

3.1.1.4 黄毛鼠 289

3.1.1.6 黑线姬鼠 290

3.1.1.5 板齿鼠 290

3.1.1.7 东方田鼠 291

3.1.1.8 布氏田鼠 292

3.1.1.9 大仓鼠 294

3.1.1.10 黑线仓鼠 295

3.1.1.11 五趾跳鼠 296

3.1.1.12 三趾跳鼠 297

3.1.1.13 大沙鼠 298

3.1.1.14 长爪沙鼠 299

3.1.1.15 子午沙鼠 300

3.1.1.16 达乌尔黄鼠 301

3.1.1.17 赤颊黄鼠 302

3.1.1.18 黄兔尾鼠 303

3.1.1.19 草原兔尾鼠 304

3.1.1.20 红背? 305

3.1.1.22 草原鼢鼠 306

3.1.1.21 棕背? 306

3.1.1.23 中华鼢鼠 307

3.1.1.24 高原鼢鼠 308

3.1.1.25 达乌尔鼠兔 309

3.1.1.26 高原鼠兔 310

3.1.1.27 草原旱獭 311

3.1.1.28 喜马拉雅旱獭 312

3.1.2.1 毒饵灭鼠法 313

3.1.2 治理方法 313

3.1.2.2 毒气灭鼠法 317

3.1.2.3 器械灭鼠法 319

3.1.2.4 生物灭鼠法 320

3.1.2.5 生态灭鼠法 321

3.1.2.6 鼠害的综合治理 323

3.1.2.7 治理指标 325

3.1.2.8 鼠类生态与治理的发展动向 327

3.2.1 常见蚊类生物学 328

3.2 蚊类生态与治理 328

3.2.1.1 蚊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 329

3.2.1.2 蚊类的生活史及生态习性 335

3.2.1.3 重要媒介蚊种及其生态 337

3.2.1.4 蚊类与疾病 340

3.2.2 蚊类的治理方法 341

3.2.2.1 蚊虫综合防治原则 342

3.2.2.3 蚊虫综合防治标准 343

3.2.2.2 蚊虫综合防治措施 343

3.2.2.4 控制蚊虫孳生的环境防治 345

3.2.2.5 蚊类的化学防治 346

3.2.2.6 蚊类的生物防治 349

3.3.1.1 形态 352

3.3.1 常见蝇类生物学 352

3.2.2.7 蚊类的法规防治 352

3.3 蝇类生态与治理 352

3.3.1.2 生活史与生态习性 357

3.3.1.3 常见蝇种及其生态 361

3.3.1.4 蝇类与疾病 364

3.3.2.2 蝇类综合防治措施 369

3.3.2.1 蝇类综合防治原则 369

3.3.2 蝇类的治理方法 369

3.3.2.3 蝇类综合防治标准 370

3.3.2.4 控制蝇蛆孳生为主的环境治理 371

3.3.2.5 蝇类的化学防治 375

3.3.2.7 防蝇 380

3.3.2.6 蝇类的物理机械和法规防治方法 380

3.4.1 蟑螂的形态 381

3.4 蟑螂生态与治理 381

3.4.2.1 生活史 383

3.4.2 蟑螂的生物学 383

3.4.2.2 栖息习性 384

3.4.2.4 活动 386

3.4.2.3 食性 386

3.4.2.5 扩散 387

3.4.2.7 常见种类 388

3.4.2.6 季节消长与越冬 388

3.4.2.8 蟑螂的危害 391

3.4.3.2 环境防治 394

3.4.3.1 虫情调查 394

3.4.3 治理方法 394

3.4.3.3 物理防治 395

3.4.3.4 化学防治 396

3.4.3.6 不同场所蟑螂的防治 400

3.4.3.5 防治方法的选择 400

3.4.3.7 评价 406

3.5.1.1 生活史 407

3.5.1 常见蚤类的生物学 407

3.5 蚤类生态与治理 407

3.5.1.2 寄主关系 408

3.5.1.4 吸血活动 409

3.5.1.3 传播与转移 409

3.5.1.6 数量季节变动 410

3.5.1.5 繁殖 410

3.5.1.8 不良条件对蚤的影响 411

3.5.1.7 生存期限 411

3.5.2.3 灭蚤药物 412

3.5.2.2 灭蚤方法 412

3.5.2 治理方法 412

3.5.2.1 环境防治 412

3.6.1.1 形态 413

3.6.1 生物学 413

3.5.2.4 注意事项 413

3.6 虱类生态与治理 413

3.6.1.2 生活史与生态习性 414

3.6.2.1 防虱 415

3.6.2 治理方法 415

3.6.1.3 虱传疾病 415

3.7.1.1 波斯锐缘蜱 416

3.7.1 常见蜱类生物学 416

3.6.2.2 物理灭虱 416

3.6.2.3 药物灭虱 416

3.7 蜱类生态与治理 416

3.7.1.3 蝙蝠锐缘蜱 417

3.7.1.2 翘缘锐缘蜱 417

3.7.1.5 乳突钝缘蜱 418

3.7.1.4 拉合钝缘蜱 418

3.7.1.8 龟形花蜱 419

3.7.1.7 微小牛蜱 419

3.7.1.6 特突钝缘蜱 419

3.7.1.10 边缘革蜱 420

3.7.1.9 金泽革蜱 420

3.7.1.12 草原革蜱 421

3.7.1.11 银盾革蜱 421

3.7.1.13 森林革蜱 422

3.7.1.16 具角血蜱 423

3.7.1.15 日本血蜱 423

3.7.1.14 嗜群血蜱 423

3.7.1.17 长角血蜱 424

3.7.1.20 镰形扇头蜱 425

3.7.1.19 血红扇头蜱 425

3.7.1.18 距刺血蜱 425

3.7.1.22 残缘璃眼蜱 426

3.7.1.21 亚东璃眼蜱 426

3.7.1.24 草原硬蜱 427

3.7.1.23 锐跗硬蜱 427

3.7.1.26 卵形硬蜱 428

3.7.1.25 粒形硬蜱 428

3.7.1.28 中华硬蜱 429

3.7.1.27 全沟硬蜱 429

3.7.2.3 生物防治 430

3.7.2.2 轮换放牧 430

3.7.2 治理方法 430

3.7.2.1 个人防护 430

3.8.1.1 形态特征与鉴别 431

3.8.1 恙螨 431

3.7.2.4 化学杀灭 431

3.8 螨类生态与治理 431

3.8.1.2 生态习性 436

3.8.1.3 恙螨与疾病的关系 438

3.8.2 革螨 439

3.8.1.4 防治 439

3.8.2.1 形态特征与鉴别 440

3.8.2.2 生态习性 446

3.8.2.3 革螨与疾病 448

3.8.2.4 防治 450

3.9.1.1 形态 451

3.9.1 常见白蚁的生物学 451

3.9 白蚁生态与治理 451

3.9.1.2 习性 452

3.9.2 常见白蚁种类 454

3.9.1.4 生态 454

3.9.1.3 生活史 454

3.9.2.2 黄、黑胸散白蚁 455

3.9.2.1 台湾乳白蚁 455

3.9.2.4 黄翅大白蚁 456

3.9.2.3 黑翅土白蚁 456

3.9.3.1 白蚁防治的基本方法 457

3.9.3 治理方法 457

3.9.2.5 截头堆砂白蚁 457

3.9.3.2 防治白蚁常用的药剂和器械 459

3.9.3.3 白蚁预防方案 461

3.10.1 常见蚂蚁的生物学 465

3.10 蚂蚁的生态与治理 465

3.10.2 治理方法 467

3.11.1.1 形态特征 468

3.11.1 臭虫的生物学 468

3.11 臭虫的生态与治理 468

3.11.1.2 生活史和生态习性 469

3.11.1.3 与疾病的关系 470

3.12 蠓类的生态与治理 471

3.11.2.3 化学防治 471

3.11.2 治理方法 471

3.11.2.1 环境防治 471

3.11.2.2 物理防治 471

3.12.1.1 成虫的重要形态特征 472

3.12.1 生物学 472

3.12.1.2 生态习性 473

3.12.2 吸血蠓类的防治 474

3.13.1.1 形态特征 475

3.13.1 常见蚋类的生物学 475

3.13 蚋类生态与治理 475

3.13.1.2 蚋虫生态习性 477

3.13.2 蚋虫的防治 482

3.14.1.2 米象 483

3.14.1.1 玉米象 483

3.14 储粮害虫的生态与治理 483

3.14.1 常见储粮害虫的生物学 483

3.14.1.4 绿豆象 484

3.14.1.3 谷蠹 484

3.14.1.6 锈赤扁谷盗 485

3.14.1.5 麦蛾 485

3.14.1.8 印度谷螟(印度谷蛾) 486

3.14.1.7 赤拟谷盗 486

3.14.1.9 嗜卷书虱 487

3.14.2.2 气调防治 488

3.14.2.1 温控防治 488

3.14.2 治理方法 488

3.14.2.5 储粮保护剂防治 489

3.14.2.4 生物防治 489

3.14.2.3 电离辐射防治 489

3.14.2.6 储粮熏蒸剂防治 490

3.15.1 概述 492

3.15 档案图书害虫的生态与治理 492

3.15.2.1 档案图书害虫的种类 494

3.15.2 种类及生物学特性 494

3.15.2.2 档案图书害虫的分布 495

3.15.2.3 主要档案图书害虫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496

3.15.3.1 预防 500

3.15.3 档案图书害虫的防治 500

3.15.3.2 杀灭 502

3.16.2.1 花卉害虫的防治措施 504

3.16.2 主要花卉的常见害虫及防治 504

3.16 花卉害虫的生态及治理 504

3.16.1 常见花卉害虫的种类 504

3.16.2.2 食叶类害虫的特点及防治 506

3.16.2.3 吸食汁液的花卉害虫特点及防治 508

3.16.2.4 钻蛀害虫的特点及防治 512

3.17.1 隐翅虫 513

3.17 其他害虫的生态与治理 513

3.17.2.1 桑毛虫 514

3.17.2 有毒鳞翅类 514

3.17.3 蝎 515

3.17.2.2 松毛虫 515

3.17.4 蜈蚣 516

3.17.5 蜘蛛 517

参考文献 520

4.1.1 世界各地有害生物防治业简介 523

4.1 有害生物防治业(PCO)概述 523

4 有害生物防治行业 523

4.1.2 我国有害生物防治业的历史和现状 525

4.2 有害生物防治作业流程 528

4.2.1.2 信函接触 529

4.2.1.1 电话接触 529

4.2.1 客户接触 529

4.2.2.2 看 530

4.2.2.1 问 530

4.2.1.3 面谈 530

4.2.2 现场勘察 530

4.2.2.4 定 531

4.2.2.3 查 531

4.2.4.1 准备阶段 532

4.2.4 施工作业 532

4.2.3 签订合同 532

4.2.5.2 施工阶段 533

4.2.5.1 准备阶段 533

4.2.4.2 施工阶段 533

4.2.4.3 收尾工作 533

4.2.5 作业监督 533

4.2.6.2 媒介昆虫防治 534

4.2.6.1 鼠类防治 534

4.2.5.3 收尾阶段 534

4.2.6 效果考核 534

4.2.7 客户管理 535

4.2.6.3 客户满意度调查 535

4.3.1 杀虫剂与环境 536

4.3 作业防护 536

4.2.7.1 建立客户基础档案 536

4.2.7.2 建立客户人事档案 536

4.2.7.3 建立有害生物防治服务档案 536

4.2.7.4 建立客户意见及情况反馈档案 536

4.3.3 个人防护 537

4.3.2 PCO公司实施服务工程的环境保护原则 537

4.3.4 防护措施 539

4.4 有害生物防治新模式的探索 540

4.5.1 什么是HACCP系统 541

4.5 HACCP与PCO 541

4.5.2.5 建立纠偏措施 542

4.5.2.4 建立监测系统 542

4.5.2 HACCP的实施步骤 542

4.5.2.1 进行危害分析(HA) 542

4.5.2.2 确定关键控制点(CCP) 542

4.5.2.3 建立关键限值(CL) 542

4.5.2.7 建立文件和档案 543

4.5.2.6 建立验证程序 543

4.5.3.1 有害生物防治服务流程的HACCP分析 544

4.5.3 HACCP系统在PCO中的实施 544

4.5.3.2 PCO公司HACCP系统的建立 546

4.6.1 重要性 552

4.6 推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 552

4.6.1.6 建立有害生物防治检查和监管机制 553

4.6.1.5 建立预防为主的监管机制 553

4.6.1.1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53

4.6.1.2 提高顾客的信任度 553

4.6.1.3 企业产品/服务的质量“执照” 553

4.6.1.4 提高科学、规范的管理水平 553

4.6.2 ISO 9001的基础原则 554

4.6.3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555

4.6.4.3 制定工作计划 559

4.6.4.2 中层管理干部为骨干,成立贯标小组 559

4.6.4 PCO服务业建立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与步骤 559

4.6.4.1 领导层重视,身体力行 559

4.6.4.6 体系策划 560

4.6.4.5 调查分析 560

4.6.4.4 制定质量方针确立质量目标 560

4.6.4.7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561

4.6.5.2 推行ISO 9001是既往管理经验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 564

4.6.5.1 推行ISO 9001是手段不是目的 564

4.6.5 PCO服务业推行ISO 9001应注意的问题 564

参考文献 565

4.6.5.5 要取得全体员工和顾客的参与、支持与配合 565

4.6.5.3 注意与本行业的特点、技术规范要求紧密融合 565

4.6.5.4 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和持续改进 565

5.1.1.1 色谱法 566

5.1.1 定性分析 566

5 杀虫、灭鼠药的分析与中毒救治 566

5.1 化学杀虫剂和灭鼠剂的定性定量分析 566

5.1.1.2 波谱法 572

5.1.2.1 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577

5.1.2 定量分析 577

5.1.2.2 影响定量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579

5.1.2.3 常用杀虫剂、杀鼠剂定量分析方法 581

5.2.2 发病特点 604

5.2.1 中毒原因 604

5.2 中毒救治的一般原则 604

5.3.1.2 毒理 605

5.3.1.1 中毒原因 605

5.2.3 处理原则 605

5.3 杀虫剂中毒救治 605

5.3.1 有机磷类杀虫剂 605

5.3.1.3 临床表现 607

5.3.2.2 毒理 608

5.3.2.1 中毒原因 608

5.3.1.4 治疗 608

5.3.2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608

5.3.2.3 临床表现 609

5.3.3.4 治疗 610

5.3.3.3 临床表现 610

5.3.2.4 治疗 610

5.3.3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610

5.3.3.1 中毒原因 610

5.3.3.2 毒理 610

5.3.4.3 临床表现 612

5.3.4.2 毒理 612

5.3.4 有机氯杀虫剂 612

5.3.4.1 中毒原因 612

5.3.5 其他杀虫剂 613

5.3.4.4 治疗 613

5.4.1.1 羟基香豆素类灭鼠剂 614

5.4.1 抗凝血灭鼠剂 614

5.4 灭鼠剂 614

5.4.1.2 茚满二酮类杀鼠剂 616

5.4.2.1 灭鼠优 617

5.4.2 其他灭鼠剂 617

5.4.2.2 安妥 618

5.4.2.3 磷化锌 619

5.4.2.5 溴代毒鼠磷 620

5.4.2.4 毒鼠磷 620

5.4.2.6 氟乙酰胺 621

5.4.2.9 毒鼠强 622

5.4.2.8 氟乙酸钠 622

5.4.2.7 甘氟 622

5.4.2.10 毒鼠硅 623

5.4.2.14 普罗米特 624

5.4.2.13 鼠立死 624

5.4.2.11 α-氯醛糖 624

5.4.2.12 双鼠脲 624

5.4.2.16 C型、D型肉毒毒素 625

5.4.2.15 红海葱 625

5.4.2.17 亚砷酸 626

5.4.2.19 碳酸钡 628

5.4.2.18 毒鼠碱 628

5.4.2.20 灭鼠特 629

5.4.2.22 溴甲灵 630

5.4.2.21 硫酸铊 630

5.4.2.23 维生素D2、维生素D3 631

5.4.2.26 氰化钙 632

5.4.2.25 溴甲烷 632

5.4.2.24 磷化铝 632

5.4.2.27 氯化苦 633

5.4.2.28 二氧化硫 634

参考文献 635

6.1.1 鼠类 637

6.1 主要有害生物种类检索 637

6 常用调查和使用技术 637

6.1.2 蚊类 647

6.1.3 蝇类 652

6.1.4 蟑螂 657

6.1.5.1 成虫外部形态 662

6.1.5 蚤类 662

6.1.5.2 重要种类检索表 663

6.1.6 白蚁 678

6.1.7 蜱类 679

6.1.8 螨类 681

6.2.1.3 粉迹法 684

6.2.1.2 粘鼠板法 684

6.2 密度调查方法 684

6.2.1 鼠类 684

6.2.1.1 鼠夹法 684

6.2.1.5 路线调查法 685

6.2.1.4 标志流放法 685

6.2.2.1 蚊虫采集的方法 686

6.2.2 蚊类 686

6.2.1.6 目视调查法 686

6.2.1.7 洞口统计法 686

6.2.1.8 开洞封洞法 686

6.2.2.2 蚊虫密度及季节消长调查 687

6.2.3.2 幼虫(蛆)密度调查 688

6.2.3.1 成蝇密度调查 688

6.2.3 蝇类 688

6.2.4.2 药激法 689

6.2.4.1 粘捕法 689

6.2.4 蟑螂 689

6.2.5.3 季节消长调查 690

6.2.5.2 不同宿主蚤类组成调查 690

6.2.4.3 询问法 690

6.2.4.4 目测法 690

6.2.4.5 诱捕法 690

6.2.5 蚤类 690

6.2.5.1 种类分布调查 690

6.2.7.1 游离蜱密度调查 691

6.2.7 蜱类 691

6.2.5.4 蚤采集方法 691

6.2.5.5 标本制片 691

6.2.6 白蚁 691

6.2.8.2 恙螨 692

6.2.8.1 革螨 692

6.2.7.2 寄生蜱密度调查 692

6.2.8 螨类 692

6.2.9.1 臭虫 693

6.2.9 臭虫和虱类 693

6.3.1.1 饲养条件 694

6.3.1 鼠类 694

6.2.9.2 虱类 694

6.3 饲养技术 694

6.3.2.1 饲养条件及设备 697

6.3.2 蚊类 697

6.3.1.2 常用鼠类饲养要点 697

6.3.2.2 饲养方法 698

6.3.3.2 饲养方法 699

6.3.3.1 标本来源 699

6.3.3 蝇类 699

6.3.4.3 德国小蠊的饲养 700

6.3.4.2 饲养条件 700

6.3.3.3 蝇类饲养注意事项 700

6.3.4 蟑螂 700

6.3.4.1 设备和材料 700

6.3.6.2 饲养 701

6.3.6.1 采集 701

6.3.4.4 美洲大蠊的饲养 701

6.3.4.5 注意事项 701

6.3.5 蚤类 701

6.3.5.1 采集 701

6.3.5.2 饲养 701

6.3.6 虱类 701

6.3.8 白蚁 702

6.3.7.4 体外饲血 702

6.3.7 臭虫 702

6.3.7.1 设备和材料 702

6.3.7.2 饲养条件 702

6.3.7.3 饲养方法 702

6.3.8.1 台湾乳白蚁 703

6.3.8.2 黑胸散白蚁 704

6.3.8.3 黑翅土白蚁 705

6.3.8.4 截头堆砂白蚁 706

6.3.10.1 革螨 707

6.3.10 螨类 707

6.3.9 蜱类 707

6.4.1.1 毒饵 708

6.4.1 鼠类 708

6.3.10.2 恙螨 708

6.4 抗药性测定技术 708

6.4.1.2 现场敏感性测定和抗性检验图 709

6.4.1.3 实验室敏感性测定和抗性监测标准 712

6.4.1.4 抗性监测 716

6.4.2 蚊类抗药性测定 717

6.4.2.2 对蚊幼虫的敏感性测定 718

6.4.2.1 对成蚊的抗药性测定 718

6.4.3.2 家蝇抗药性测定的意义 719

6.4.3.1 家蝇抗药性问题 719

6.4.3 蝇类 719

6.4.3.4 家蝇常用的抗药性测定方法 720

6.4.3.3 试验要求 720

6.4.3.5 应用EL-5100计算KT50及LC50或LD50共用程序 722

6.4.4.2 测试方法 723

6.4.4.1 试虫、测试药物和试验条件 723

6.4.4 蟑螂 723

6.4.5.2 玻璃表面接触法 724

6.4.5.1 滤纸接触法 724

6.4.5 其他害虫的抗药性测定 724

6.5.1.1 毒力测定 725

6.5.1 鼠类药效试验 725

6.5 药效试验 725

6.5.1.5 耐药性观察 727

6.5.1.4 积蓄中毒试验 727

6.5.1.2 适口性试验 727

6.5.1.3 拒食性试验 727

6.5.1.6 灭鼠效果调查 728

6.5.2.1 卫生用喷射剂的室内药效测定 730

6.5.2 蚊类 730

6.5.2.2 卫生用杀虫气雾剂的室内药效测定 731

6.5.2.3 卫生用杀虫小型烟雾剂及烟雾片室内药效测定 732

6.5.2.5 卫生用电热蚊香的室内药效测定 733

6.5.2.4 卫生用蚊香的室内药效测定 733

6.5.2.6 卫生用电热液体蚊香的室内药效测定 734

6.5.2.7 卫生杀虫剂杀灭蚊虫的模拟现场药效测定 735

6.5.3.1 卫生用喷射剂的室内药效测定 736

6.5.3 蝇类 736

6.5.3.2 卫生用杀虫气雾剂的室内药效测定 737

6.5.3.4 卫生杀虫剂灭蝇的模拟现场药效测定 738

6.5.3.3 卫生用杀虫小型烟雾剂及烟雾片室内药效测定 738

6.5.4.1 毒饵室内测试 739

6.5.4 蟑螂 739

6.5.3.5 灭蝇毒饵的室内药效测定 739

6.5.4.3 毒粉、药笔室内药效测试 740

6.5.4.2 小型烟雾剂及烟片室内药效测试 740

6.5.4.5 喷射剂室内药效测试 741

6.5.4.4 气雾剂室内药效测试 741

6.5.4.6 模拟现场药效测试 742

6.5.4.8 喷射剂现场药效测试 743

6.5.4.7 毒饵现场药效测试 743

6.5.4.11 诱捕器室内和现场药效测试 744

6.5.4.10 气雾剂现场药效测试 744

6.5.4.9 烟雾剂现场药效测试 744

6.5.4.13 杀虫剂毒力测定 745

6.5.4.12 粘纸药效测试 745

6.5.5 白蚁 747

6.5.4.14 连锁药效试验 747

6.6.1.1 基本知识 748

6.6.1 脊椎动物 748

6.6 标本制作与保存 748

6.6.1.2 鼠类固定标本 750

6.6.1.3 鸟类固定标本 753

6.6.1.4 爬行类浸泡标本 755

6.6.1.5 两栖类浸泡标本 756

6.6.1.7 生态标本 757

6.6.1.6 鱼类浸泡标本 757

6.6.1.9 骨骼标本 758

6.6.1.8 骨骼透明标本 758

6.6.2.1 蜱类标本 759

6.6.2 节肢动物 759

6.6.2.2 革螨类标本 761

6.6.2.3 恙螨类标本 762

6.6.2.5 蠕形螨类标本 763

6.6.2.4 疥螨类标本 763

6.6.2.6 粉螨类标本 764

6.6.2.8 昆虫类标本 765

6.6.2.7 尘螨类标本 765

6.7.1.1 酶液的制备 767

6.7.1 乙酰胆碱酯酶 767

6.6.3 标本保管 767

6.7 酶测定 767

6.7.1.2 活性测定 768

6.7.1.3 抑制试验 768

6.7.1.4 药物及其结合 769

6.7.1.5 ACh受体的制备 769

6.7.1.6 药物结合常数的测定 769

6.7.2 羧酸酯酶 769

6.7.3 多功能氧化酶(MFO) 770

6.7.4 谷胱甘肽转移酶(GSH/ase) 771

6.7.5 DDT-脱氯化氢酶(DDT-ase) 772

6.7.6 酯酶 772

6.7.7 凝血酶元时间测定 773

6.8 毒理学评价方法 774

6.8.1 急性毒性试验 774

6.8.1.1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774

6.8.1.2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775

6.8.2 急性皮肤、眼睛刺激实验 776

6.8.2.1 急性皮肤刺激实验 776

6.8.1.3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776

6.8.2.2 眼刺激试验 777

6.8.3.4 剂量 779

6.8.3.3 试验动物 779

6.8.3.5 试验步骤 779

6.8.3.6 结果评定 779

6.8.3.2 试验农药 779

6.8.3.1 目的 779

6.8.3 皮肤变态反应(致敏)试验 779

6.8.4.4 给药方式 780

6.8.4.3 试验动物 780

6.8.4.5 剂量固定的20d蓄积法 780

6.8.4.6 剂量递增蓄积系数法 780

6.8.4.2 试验农药 780

6.8.4.1 目的 780

6.8.4 蓄积毒性实验 780

6.8.5 致畸变实验 781

6.8.5.1 致突变试验 781

6.8.5.2 致畸试验 786

6.8.6 亚慢性毒性实验 788

6.8.7.3 剂量和途径 789

6.8.7.2 内容 789

6.8.7.4 材料与试剂 789

6.8.7.5 试验步骤 789

6.8.7.1 目的 789

6.8.7 毒物代谢动力学试验 789

6.8.8.2 试验农药 790

6.8.8.1 目的 790

6.8.8.3 试验动物 790

6.8.8 慢性毒性实验 790

6.8.7.6 结果评定 790

6.8.8.7 试验期限 791

6.8.8.6 给药方式 791

6.8.8.8 临床观察和检查 791

6.8.8.9 病理学检查 791

6.8.8.5 给药途径 791

6.8.8.4 剂量分组 791

参考文献 792

附录 794

附录一 常见有害生物拉丁名称 794

附录二 常用杀虫、灭鼠药品名称和化学名称 808

附录三 有害生物防治主要刊物和机构 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