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1.什么是国情?为什么要认识国情 1
2.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3
3.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4
4.中国古代人口的变迁 5
5.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 7
6.中国的自然资源 8
7.封建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和演变 10
8.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11
9.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12
10.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 14
11.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15
12.道教的形成与演变 16
13.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历史沿革 18
1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19
15.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1
16.明清两代我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22
17.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 23
18.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是什么 25
19.中国是怎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6
20.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哪些侵略中国的战争 27
21.帝国主义是怎样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 29
22.帝国主义是怎样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 31
23.帝国主义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32
24.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瓜分中国的 34
25.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35
26.清政府是怎样对外妥协投降的 36
27.清王朝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38
28.清朝末年的腐败吏治 39
29.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英勇斗争 40
30.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42
31.清朝末年发生了哪些反对清王朝的人民起义 43
32.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 45
33.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变法图强运动 46
34.近代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变化 48
35.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 49
36.清朝末年我国教育的基本状况 51
37.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52
38.中华民国成立与清王朝的灭亡 54
39.辛亥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55
40.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局势 57
41.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58
42.辛亥革命后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 59
4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61
44.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62
45.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4
4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任务 65
4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66
4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同盟军 67
4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68
50.中国工人阶级特殊的优点 69
51.中国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 70
5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特点 71
53.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73
54.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76
5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78
56.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的政治状况 79
57.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81
58.第一次国共合作促使国内政治力量重新组合 83
59.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 85
60.北伐战争时期工农运动的高涨 86
61.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导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 88
62.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陷入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之下 90
63.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 92
64.民族工商业的衰退和农村经济的凋敝 94
65.国民党反动派对无产阶级新文化的围剿 95
66.国民党统治初期人民的生活状况 97
67.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98
68.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起义 99
69.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01
70.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发展 102
71.中国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概况 104
72.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106
73.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107
74.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教育事业 108
75.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的恢复 110
76.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 111
77.抗战爆发前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 113
78.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法西斯统治的加强 114
79.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与高潮 116
80.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使了国内和平的实现 118
81.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的国际环境 120
82.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改变了国内阶级关系 121
83.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所建立的根据地和解放区概况 122
84.解放区的政治建设 123
85.解放区的经济建设 125
86.解放区的文化教育事业 127
87.解放区的人民武装建设 129
88.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兵力增长概况 130
89.国统区的经济状况 131
90.国统区的文化教育状况 132
91.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 134
92.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残酷统治 136
93.日本帝国主义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137
94.沦陷区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 139
95.沦陷区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 140
96.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形势 141
97.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革命力量空前壮大 143
98.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144
99.抗战胜利后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 145
100.抗战胜利后中国时局的主流 147
101.解放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力量对比 148
102.国民党统治的政治危机 149
103.国民党统治的经济危机 150
104.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的出现 152
105.战略决战前国共两党力量的变化 153
106.蒋家王朝的覆灭 154
107.新中国的诞生 155
108.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和国内形势 156
109.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57
110.西方一些国家对我国新政权的政治孤立、 158
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 158
111.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是怎样进行反革命活动的 159
112.建国初期,不法资本家是怎样向新政权进攻的 160
113.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人民承受着怎样的国民经济形势 162
114.新中国建立后,我国面临怎样的财政金融局势 163
115.新中国的工业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起步的 164
116.新中国的钢铁工业是在什么基础上起步的 166
117.新中国的电力工业是在什么基础上起步的 167
118.新中国的石油工业是在什么基础上起步的 168
119.新中国的公路运输和水运业是在什么基础上起步的 169
120.新中国的铁路运输业是在什么基础上起步的 170
121.新中国的邮电事业是在什么基础上起步的 172
122.新中国的船舶工业是在什么基础上起步的 173
123.新中国的有色金属工业是在什么基础上起步的 173
124.新中国的轻工业是在什么基础上起步的 174
125.新中国的纺织工业是在什么基础上起步的 175
12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农业状况 177
127.解放初期我国的国防力量 178
128.解放初期我国的科技状况 179
129.解放前我国的教育状况 181
130.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卫生事业 183
131.建国初期我国少数民族的基本状况 184
132.解放以前我国城镇人口的分布 185
133.全国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186
134.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人民是怎样为巩固新政权而斗争的 188
135.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 189
136.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政策和形势 191
137.《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为我国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192
138.中国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193
139.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经济结构 195
140.我国为什么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6
141.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怎样建立的 197
14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面临的形势 199
14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变化 200
14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为我国进行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201
145.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国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 202
146.我国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确立 204
147.工业体系的确立大大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205
148.一五计划后我国建材工业状况 206
149.一五计划后农村经济面貌的变化 207
150.50年代我国对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关系问题的合理解决 209
151.解放后我国对民族关系问题的解决 210
152.5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211
15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前后的教育状况 213
154.我国一五计划时期新闻出版事业的大发展 215
155.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我国人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217
156.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218
157.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变化 219
158.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基础的奠定 220
159.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的进一步巩固 222
160.西藏人民踏上了康庄幸福的大道 223
161.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所取得的成就 224
162.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 226
163.怎样看待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227
164.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 229
165.农村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230
166.60年代初,国际环境的一个新变化 231
167.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 233
168.国民经济的调整、恢复和成就 234
169.什么是“文化大革命” 235
170.“文化大革命”发生并持续十年之久的原因是什么 237
171.“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的严重破坏 239
172.“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文教事业的摧残 240
173.1975年的全面整顿 241
174.党和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左”倾错误及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243
175.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是怎样被粉碎的 245
176.在“文化大革命”的困难条件下,我国国民经济取得的进展 246
177.70年代初我国外交战线取得的成就 247
178.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 249
179.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250
180.徘徊中前进局面的结束,社会主义建设新长征的开始 252
181.新时期战略目标的确定 253
182.全党和全国统一团结的思想基础和现代化建设的总的指导方针 254
18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 256
184.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转折 257
185.农村经济改革的全面推行和深化 259
186.1979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 260
187.告别了贫困,走向共同富裕 262
188.我国的农业区划和商品粮基地 263
189.我国乡镇企业的新崛起 264
190.十年改革,我国工业生产达到一个新水平 266
191.我国交通运输能力在紧张运行中得到发展 267
192.十年改革,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格局的重大变化 268
19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形势的新特点 270
194.改革十年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72
195.十年改革我国经济走向世界 273
196.我国对沿海和内地工业关系问题的解决 274
197.冶金工业的发展显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实力 275
198.机械工业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 277
199.电子工业已发展为门类齐全的、先进的工业生产部门 278
200.我国已成为拥有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 280
201.飞速发展的中国航天工业 281
202.跃入世界先进行列的中国电力工业 283
203.前进中的煤炭工业 284
204.迅猛崛起的中国石油工业 286
205.蓬勃发展的化学工业 288
206.前进中的轻工业 290
207.发展中的纺织工业 292
208.破浪前进中的船舶工业 294
209.稳步发展中的汽车工业 295
210.我国现代化邮电通信网正在形成 297
211.我国的标准化工作 299
212.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居首要地位 300
213.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十年 301
214.科学技术推动了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303
215.“先行官”有了“两条腿” 304
216.蓬勃发展的文化事业 305
217.广播电视事业40年迈了三大步 307
218.教育事业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308
219.多层次教育网络已初步形成 309
220.发展中的高等教育 311
221.中等教育蓬勃发展 313
222.建国40年来初等教育发展状况 315
223.成人教育40年 316
224.我国40年来农业教育的发展状况 317
225.40年来我国卫生事业的大发展 318
22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320
227.我国已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21
228.体运与国运 323
229.“一国两制”的构想对推动祖国统一事业产生了巨大作用 324
230.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326
231.40年来的中国外交 328
232.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 329
233.利在当代、功存后世的战略 331
234.我国人口的特点 333
235.促进民族繁荣的基本国策 335
236.保卫和建设祖国的钢铁长城更加强大 336
237.我国的宗教和宗教政策 338
238.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法宝” 339
239.近几年我国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340
240.惩治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是大事中的大事 342
241.为什么要治理整顿 343
242.4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与差距 344
243.实事求是,继续努力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