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理想追求 和润课堂欢快达成三维目标》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董一红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49910618
  • 页数:247 页
图书介绍:语文课堂中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是素质教育的诉求,也是每个语文教师孜孜追求的目标。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慨:一堂课实现三维目标容易,难的是堂堂课都能实现。如何让三维目标的实现成为一种常规,而不是一种奢求,这或许就是董一红老师“和润课堂”的价值所在。董老师从“和润课堂的提出”、“和润课堂的界定”、“和润课堂的基本特点”、“润课堂的儿童关注”。

第一章 和润课堂提出的缘起 1

第一节 课堂中不够“和”的心理因素 3

一、学习缺乏愉悦感、安全感、冲动感 3

二、师生、生生交往不够默契融洽 4

三、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 4

第二节 课堂中不够“融”的教学现状 5

一、“重读轻写”,造成教学的低效 5

二、目标生硬割裂,导致目标达成度低 6

三、对度的把握欠妥,导致教学的失衡突兀 7

四、对审美表现的忽视,导致学生语文水平不高 7

第三节 和润课堂的实践意义 7

第二章 和润课堂的界定 9

第一节 关于“和” 11

一、“和”与爱意教育、柔性教育相一致 11

二、“和”是多样性的统一和对立性的相济 12

三、“和”必须借助艺术审美的观照和操作 13

第二节 关于“润” 14

第三节 关于“和润” 15

第四节 关于“和润课堂” 15

第三章 和润课堂的基本特点 17

第一节 关注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使学生情绪无疆和悦 19

第二节 重视学生课堂的参与状态,使学生参与无尚和融 21

第三节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课堂生成无痕和衷 23

第四节 创设“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环境,使学生心理无缝和谐 25

第五节 重视培育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凸显学科言语性特征 27

第四章 和润课堂对儿童的关注 29

第一节 和润课堂中三维目标的相互渗透 31

一、整体把握目标 31

二、融合三维目标 34

第二节 和润课堂中师生的言语生命和谐默契 40

一、教师的引导符合学生的需要 40

二、教师言语开启学生的心扉 52

第三节 和润课堂对学生言语表现欲的培养激发 54

一、借助外部刺激,诱发学生的言语欲望 54

二、唤醒内在欲求,激发学生需要 58

三、找到适当入口,进行和畅对话 83

第四节 和润课堂中的和畅交流滋润儿童心田 86

一、用真爱照亮学生心田 86

二、让阳光洒遍每一个角落 90

三、走进儿童心灵最深处 94

第五章 和润课堂的文本解读 99

第一节 和润课堂的文道结合 101

一、触摸文本温度 101

二、读出独特感受 104

第二节 和润课堂的言意共品 111

一、品音、形、义 111

二、品文本的用词造句、语言风格 111

三、品文本的“文质”“情采” 112

四、品文本的布局谋篇 112

五、品文本的体裁样式 113

第三节 和润课堂的整体把握 113

一、对一课的整体把握 113

二、对一单元的整体把握 124

第六章 和润课堂的操作要义 127

第一节 和润课堂的操作元素及相互关系 129

一、和润课堂引领下的学生的特点 129

二、和润课堂引领下的教师的特点 130

三、和润课堂引领下的文本的特点 132

四、和润课堂引领下的情境的特点 133

五、和润课堂引领下的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和济 133

六、和润课堂引领下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畅 133

七、和润课堂引领下的师生和文本的关系——和融 134

第二节 和润课堂的鲜活符号润泽学生心智 135

一、创设情境,充盈文字 135

二、唤醒体验,无痕体悟 141

第三节 和润课堂突显学生主体并科学引导 144

一、运用温润语言转变师生角色 144

二、科学引导促使学生智慧迸发 151

三、设计话题搭建个性发展的平台 155

四、创设情境,促进学生个性成果的形成 161

第四节 和润课堂的语言训练融合着人文教育 176

一、涵泳词语时得言 177

二、揣摩句意时得言 178

三、观察图片时得言 183

四、体验角色时得言 188

五、走进心灵时得言 189

六、审美体认时得言 192

七、体会空白意时得言 195

八、提升认识时得言 197

九、拓展阅读时得言 199

十、探究行动时得言 200

第五节 和润课堂的日常教学中浸润着经典文化 202

一、在背景铺设之时融入经典文化 203

二、在语言训练之时提供经典文化 207

三、在整合融通之时链接经典文化 234

四、在总结升华之时拓展 236

第六节 和润课堂的教学结构追寻整体无痕 240

一、开篇整体入手 240

二、中间相机引入 241

三、结课整体提炼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