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 1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1
二、全球环境问题及危害 2
第二节 生态学的发展及其重要地位 4
一、生态学的概念 4
二、生态学发展的阶段 5
三、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分支学科 6
四、现代生态学的进展 7
五、生态学是环境科学的理论基础 10
复习思考题 11
一、什么是环境 12
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子 12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12
二、生态因子 14
第二节 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 17
一、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17
二、温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2
三、水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8
四、土壤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33
五、大气的生态作用 36
本章小结 38
复习思考题 40
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 42
第一节 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42
一、种群的概念 42
二、种群的基本特征 43
一、种群在无限环境中的指数增长 47
第二节 种群的增长模型 47
二、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洛吉斯谛增长 49
第三节 种群的调节 50
一、密度调节 51
二、非密度调节 52
第四节 种内种间关系 53
一、种内关系 53
二、种间关系 54
三、负相互作用 56
本章小结 58
复习思考题 59
一、群落的概念 60
二、群落的基本特征 60
第一节 群落与群落生态学 60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 60
第二节 群落成员分析 61
一、种的个体数量指标 61
二、种的综合数量指标 64
三、群落成员分类 64
四、群落物种的多样性 66
一、生活型和生活型谱 69
第三节 群落的外貌分析 69
二、叶的性质 70
三、周期性 70
第四节 群落内部结构分析 70
一、垂直格局 70
二、水平格局 71
三、时间格局 71
第五节 群落间结构分析——群落的交错区和边缘效应 71
一、群落的形成 72
第六节 群落的形成、发育和演替 72
二、群落的发育 74
三、群落演替的概念 74
四、群落演替的类型 74
五、关于群落演替的理论 76
六、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 77
本章小结 78
复习思考题 79
第五章 生态系统 80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特征 80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80
二、生态系统的特征 81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82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82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83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85
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85
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87
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92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平衡及其调节机制 94
一、生态平衡的概念 94
二、生态系统平衡的基本特征 94
三、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95
四、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96
本章小结 98
复习思考题 99
第六章 生物圈的主要生态系统 100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 101
一、概述 101
二、森林生态系统 103
三、草地生态系统 107
四、荒漠生态系统 110
第二节 水域生态系统 111
一、概述 111
二、地表水域生态系统 112
三、滨海生态系统 115
四、海洋生态系统 119
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123
一、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123
二、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124
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124
本章小结 125
复习思考题 125
一、污染物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127
第七章 污染生态学 127
第一节 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规律 127
二、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 128
三、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迁移转化的途径 130
第二节 生物富集 132
一、生物富集的概念 132
二、生物富集的机理 132
三、影响生物富集的因素 134
四、生物富集的生态效应 137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生态治理 138
一、大气污染的概念 138
二、大气污染物 139
三、大气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41
四、大气污染的生态治理 145
五、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及酸雨 153
第四节 水体污染及其生态治理 159
一、水体污染的概念 159
二、水体污染物 160
三、水体自净 161
四、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 162
五、水体污染的生态治理 165
第五节 土壤污染及其生态治理 170
一、土壤污染的概念 170
二、土壤污染物 171
三、土壤污染的主要途径和类型 172
四、土壤污染的生态危害 173
五、土壤污染的生态治理 174
本章小结 178
复习思考题 179
第八章 生态监测 180
第一节 生态监测概述 180
一、生态监测的概念 180
二、生态监测的特点 181
三、生态监测的分类 182
第二节 大气污染的生态监测 183
一、植物污染症状监测法 185
二、指示植物监测法 189
三、地衣、苔藓监测法 192
四、树木年轮监测法 193
五、植物污染物含量监测法 194
六、植物急性污染事件的识别与鉴定 195
第三节 水污染的生态监测 199
一、水污染的生物群落监测与生物学评价 199
二、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生物监测与评价 206
本章小结 207
复习思考题 208
第九章 生态工程和生态规划 210
第一节 生态工程的概念及应用 210
一、生态工程的概念及意义 210
二、生态工程的类型及应用 212
第二节 生态规划的概念及应用 217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及意义 217
二、生态规划的制定 217
三、生态规划的可行性研究 220
四、生态规划的子项 225
五、经济生态学在生态规划中的具体运用 229
复习思考题 232
本章小结 232
第十章 生态学实验 233
实验一 光强度的测定 233
一、目的及要求 233
二、仪器工具 234
三、实验步骤 234
四、讨论 235
附1.1 照度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操作规程 235
实验二 温度、湿度的测定 235
一、目的及要求 235
二、仪器工具 236
三、实验步骤 236
四、讨论 237
附2.1 通风干湿表 237
附2.3 曲管地温计、直管地温计 238
附2.4 自记温湿度计 238
附2.2 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 238
实验三 植物气孔的比较观测 239
一、目的及要求 239
二、仪器用具、药品 239
三、实验材料 239
四、实验步骤 239
五、讨论 240
附3.1 显微镜测微尺的使用 240
附3.2 浸润液配比及浸润性 240
附3.3 植物叶片气孔开度 240
二、仪器用具 241
三、实验材料 241
四、实验步骤 241
一、目的及要求 241
实验四 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蒸腾 241
五、讨论 242
实验五 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叶温 242
一、目的及要求 242
二、仪器设备 242
三、实验材料 242
四、实验步骤 242
五、讨论 243
附5.1 热电偶测温仪 244
实验六 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膜透性 244
一、目的及要求 244
二、仪器设备及用具、药品 245
三、实验材料 245
四、实验步骤 245
三、实验步骤 246
二、用具 246
实验七 植物群落数量特征抽样调查 246
一、目的及要求 246
五、讨论 246
四、讨论 247
附7.1 群落数量特征指标 247
实验八 群落种的多样性测定 248
一、目的及要求 248
二、用具 248
三、实验步骤 248
四、讨论 249
附8.1 Simpson和Shannon-Wiener指数及其平均控制图 249
实验九 种内竞争 250
一、目的及要求 250
二、设备材料 250
三、实验步骤 250
四、讨论 251
实验十 种间竞争 252
一、目的及要求 252
二、设备材料 252
三、实验步骤 252
四、讨论 253
实验十一 小水池的生物演替 253
一、目的及要求 253
二、设备材料 254
三、实验步骤 254
四、讨论 254
附录 255
附录1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 255
附录2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265
参考文献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