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中货币的必要性、性质、职能与作用 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的必要性 1
第二节 社会主义货币的性质 13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的职能 20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的作用 30
第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中信用的必要性、性质,形式和作用 36
第一节 社会主义信用的必要性 36
第二节 社会主义信用的性质 4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利息 47
第四节 社会主义信用的形式 56
第五节 社会主义信用的作用 61
第三章 社会主义银行的必要性、性质,地位和作用 71
第一节 社会主义需要大银行 71
第二节 社会主义银行国有化 74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银行的建立和发展 80
第四节 我国社会主义银行的性质 85
第五节 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98
第六节 银行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104
第七节 高度集中化单一化的国家银行体系 121
第八节 关于社会主义银行体制模式的讨论 128
第四章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 135
第一节 货币流通的实质 135
第二节 货币流通与再生产各环节的关系 139
第三节 货币流通范围和渠道 150
第四节 货币流通层次 162
第五章 货币流通规律与货币量的测算 168
第一节 货币流通规律 168
第二节 货币流通需要量的计算 187
第三节 货币供给量的测算 194
第六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货币流通战略目标和货币政策 205
第一节 货币流通的战略目标 205
第二节 两种根本对立的货币政策 217
第三节 保持货币流通稳定的基本条件 223
第四节 货币流通正常和稳定的标志 231
第七章 货币流通量的调控与管理 239
第一节 货币供给量调节与控制 239
第二节 货币的发行与管理 247
第三节 现金和工资基金管理 254
第四节 非现金结算及其管理 263
第一节 信贷资金在整个四化建设资金中的地位 280
第八章 社会主义信贷资金运动及其规律 280
第二节 社会主义信贷资金运动 284
第三节 信贷资金运动与企业和国民经济中的资金循环周转 291
第四节 社会主义信贷资金运动规律 298
第九章 社会主义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 306
第一节 社会主义银行资金来源总构成 306
第二节 银行各项存款 309
第三节 银行信贷基金 317
第四节 银行储蓄在聚集资金中的特殊功能 320
第五节 银行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关系 327
第十章 社会主义银行信贷资金的运用 335
第一节 银行信贷资金运用的构成 335
第二节 流动资金贷款 342
第三节 固定资金贷款 367
第十一章 金融市场和金融中心 384
第一节 开放金融市场和建立金融中心的必要性与意义 384
第二节 金融市场的范围、种类和业务 393
第三节 金融中心的内容与层次 402
第十二章 我国对外金融关系 406
第一节 发展对外金融关系及其意义 406
第二节 对外收支及对外金融工作的基本方针 414
第三节 外汇管理 420
第四节 对外信用关系 433
第五节 对外结算 438
第十三章 中国人民银行——我国的中央银行 443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443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责和机构 449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控制 454
第十四章 我国的专业银行 465
第一节 设立有系统的专业银行的必要性 465
第二节 专业银行的性质 475
第三节 专业银行的职责和机构 481
第十五章 非银行金融机构 486
第一节 非银行金融机构存在的必要性 486
第二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 489
第三节 金融信托投资机构 495
第四节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499
第十六章 信贷、财政、外汇、物资的综合平衡 502
第一节 信贷、财政、外汇、物资综合平衡的理论依据 502
第二节 信贷、财政收支各自平衡 513
第三节 信贷、财政、外汇收支的统一平衡 521
第四节 信贷、财政、外汇与物资的综合平衡 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