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1章 绪论 1
1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 1
1.1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 1
1.2 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 5
2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0
2.1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 10
2.2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 14
2.3 土地资源学与土地学科体系 16
3 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及趋势 18
3.1 国外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及特点 19
3.2 中国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及特点 22
3.3 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前景 25
第2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28
1 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 28
1.1 太阳辐射 28
1.2 热量资源 30
1.3 降水 33
2 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 35
2.1 地形地貌对区域土地资源特征的影响规律 36
2.2 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 42
3 土地资源的水文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45
3.1 地表水 45
3.2 地下水 47
3.3 区域地球化学条件 49
4 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 50
4.1 土壤剖面及理化性状 51
4.2 土壤的综合性状 52
4.3 土壤类型分布 53
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 55
5.1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特征 55
5.2 植被 56
6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 59
6.1 土地所有制和使用制度 60
6.2 土地资源的区位特性 61
6.3 土地经济生产力和土地报酬递减律 62
1.1 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的基本概念 65
1 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概述 65
第3章 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分类 65
1.2 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 66
2 土地类型的划分方法及分类系统 67
2.1 土地类型划分的逻辑体系 67
2.2 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 69
2.3 国外主要土地类型分类系统简介 71
2.4 中国的土地类型分类系统 74
2.5 土地类型的命名 77
3 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 78
3.1 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78
3.2 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 79
3.3 土地类型的演替 82
4.1 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利用结构 83
4 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方法与分类系统 83
4.2 土地利用分类的原则与依据 84
4.3 国外主要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简介 85
4.4 中国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88
第4章 土地资源调查 100
1 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100
1.1 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100
1.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01
1.3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 101
1.4 土地类型调查 104
2.1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105
2 土地资源调查方法及现代技术应用 105
2.2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方法 110
2.3 土地资源遥感调查方法 112
2.4 GIS与土地资源数据库 117
3 土地资源调查制图及成果报告 120
3.1 土地资源调查制图的一般方法 120
3.2 计算机制图方法 122
3.3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 124
第5章 土地资源评价 126
1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126
1.1 土地评价的概念和特点 126
1.2 土地评价的目的 127
1.3 土地评价的类型 129
2.1 土地资源评价的准备阶段 130
2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130
2.2 土地评价的中间过程 132
2.3 土地评价成果汇报 135
3 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 136
3.1 土地自然适宜性分类 137
3.2 土地质量和土地利用要求及其评价方法 139
3.3 特殊土地适宜性(土宜)的评价方法 143
3.4 对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的评述 145
4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 146
4.1 美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系统 147
4.2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数学模型——莫斯(Moss)模型简介 150
4.3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作物生长动态模拟模型——GOSSYM模型简介 151
5.2 土地经济适宜性评价 154
5.1 土地经济评价的概念 154
5 土地经济评价 154
5.3 土地经济分级 157
6 土地资源核算 163
第6章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分析 167
1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研究概述 167
1.1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研究的由来 167
1.2 影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因素 168
1.3 研究方法简介 169
2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计算 172
2.1 作物气候生产潜力计算 172
2.2 作物的光温(水)土生产潜力 177
2.3 投入水平与土地生产潜力 177
3.1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计算 179
3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179
3.2 人口承载潜力的区域分析 181
4 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 184
4.1 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对耕地保护的要求 185
4.2 耕地保护的内容 189
4.3 保护耕地的对策 191
第7章 可持续土地利用与管理 195
1 土地利用系统分析 195
1.1 土地利用及其制约因素 195
1.2 土地利用系统的特征 196
1.3 土地利用系统分析方法 198
2.1 可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和基本含义 199
2 可持续土地利用理论 199
2.2 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 201
2.3 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在土地利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210
3 土地利用规划与设计 212
3.1 土地利用规划的类型 212
3.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13
3.3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216
3.4 土地利用内部规划(设计) 217
3.5 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设计 218
4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管理 220
4.1 土地利用空间动态监测 220
4.2 土地资源质量动态监测 223
1 土地生态系统 226
1.1 土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226
第8章 土地资源保护与整治 226
1.2 生态平衡与良性循环 228
1.3 土地生态设计 229
2 土地退化防治 234
2.1 土地退化的概念与类型 235
2.2 土地退化的防治 235
3 基本农田保护与耕地质量管理 240
3.1 基本农田保护的战略意义 240
3.2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241
3.3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质量管理 242
4 土地整理 245
4.1 土地整理的内涵和意义 245
4.2 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249
4.3 土地整理规划及其工作程序 252
4.4 土地储备 255
4.5 土地整理工作中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257
5 土地复垦 258
5.1 土地复垦的概念及现状 258
5.2 土地复垦对象与标准 259
5.3 土地复垦技术体系 261
第9章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 264
1 区域开发的基本原理 264
1.1 区域开发的概念与内容 264
1.2 区域开发的原则 265
1.3 区域开发的不平衡发展理论与区域开发布局模式 267
2.1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涵义和内容 269
2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内容、形式和原则 269
2.2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与区域开发的关系 270
2.3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类型 270
2.4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方式 272
2.5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273
3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274
3.1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274
3.2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275
3.3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 280
4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 282
4.1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的任务 282
4.2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的原则 282
4.3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的步骤与内容 284
4.4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的成果 286
4.5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的实施 288
第10章 中国土地资源概况及区域分析 290
1 中国土地资源的分析 290
1.1 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90
1.2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294
1.3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对策 297
2 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 302
2.1 耕地 302
2.2 园地 304
2.3 林地 306
2.4 牧草地 307
2.5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308
2.6 交通用地 309
2.7 水域 310
2.8 未利用土地 311
3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区域分析 312
3.1 土地资源利用分区原则与方案 312
3.2 土地资源利用分区概述 317
4 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特点及其开发战略 328
4.1 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特点 329
4.2 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332
4.3 西部土地资源开发的战略和对策 335
1.1 概况 341
1 世界土地资源现状 341
第11章 世界土地资源现状分析 341
1.2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343
2 世界土地资源问题分析 346
2.1 世界人口增加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346
2.2 世界土地资源的数量变化 349
2.3 世界土地资源的质量变化 351
3 世界土地资源的共同对策 354
3.1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54
3.2 进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354
3.3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356
3.4 加强土地保护,防止生态恶化 356
3.5 控制人口,实施计划生育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