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骨盆损伤 3
第一章 基础解剖 3
目录 3
概述 5
解剖 5
内表面 6
外表面 6
边缘 6
骶骨 6
功能解剖 7
连接结构 7
骨盆X线“U”形区 7
关节 7
第二章 基础损伤 15
影像学研究 17
经典放射学 17
计算机体层成像技术(CT) 17
损伤机制 18
外旋 18
挤压 18
复合机制 18
基础损伤 18
前部基础损伤 19
后部基础损伤 19
完全不稳定基础损伤 20
韧带损伤 21
第三章 复杂损伤 31
定义 33
Tile分型系统 34
稳定骨折(A型) 35
旋转不稳定骨折(B型) 36
B1型损伤(开书样) 38
B2型损伤(关书样) 39
B3型损伤 43
完全不稳定损伤(C型) 44
伴随神经损伤 45
第四章 治疗 53
外科治疗 55
急诊处理 55
选择手术 57
坚强内固定 57
外固定 61
第五章 临床部分:患者、方法和预后 73
患者与方法 75
预后 75
结论 76
第六章 胸腹联合损伤 77
膈肌撕裂 79
胸部损伤 79
创伤性休克 81
腹腔积血和腹膜后血肿 81
血管损伤 81
腹部损伤 81
内脏或肠道系统损伤 83
肝脏损伤 83
脾脏损伤 85
胰腺损伤 86
肠道损伤 86
生殖泌尿道损伤 87
诊断 92
诊断和治疗原则 92
治疗 93
参考文献 95
第二部分 髋臼骨折 99
第七章 概述和基础解剖 99
概述 101
统计学结果 102
基础解剖 102
臀大肌 103
臀区 103
放射学的“U”形结构和坐骨切迹 103
髋臼顶部 103
后柱 103
髋臼 103
前柱 103
臀中肌 104
阔筋膜张肌 104
臀小肌 104
外旋肌群 104
腹股沟区 104
腹壁 104
腹股沟韧带 104
坐骨神经 105
闭孔动脉 105
髂内动脉 105
臀上动脉 105
股神经 105
髂耻束 105
血管和神经 105
Gimbernat韧带 105
Cooper韧带 105
腹股沟管 105
冠状交通动脉 106
第八章 诊断和分型 111
髋臼前后缘线 113
“U”形线(泪滴线) 113
臼顶线 113
髂骨翼斜位 113
髂坐线 113
髂耻线 113
标准前后位 113
X线检查 113
闭孔斜位 114
CT检查 115
二维重建 116
三维重建 116
分型 117
第九章 手术入路和复位方法 121
Kocher-Langenbeck后侧入路 123
入路 123
手术指征 123
髂腹股沟入路 124
髂股入路 125
扩大的Letournel外侧切口 126
术前计划、手术器械和复位方法 126
第十章 垂直面骨折 139
概述 141
髋臼后部骨折 141
后壁骨折 141
影像学评估 142
手术技巧 142
病例 143
后柱骨折 145
“U”形区后方骨折 147
“U”形区前方骨折 147
沿“Y”形软骨线的骨骺分离 147
影像学评估 148
手术技巧 149
病例 149
伴有后壁分离的后柱骨折 151
影像学评估 151
手术技巧 151
病例 151
髋臼前部骨折 153
前壁骨折 154
影像学评估 154
手术技巧 154
前上柱骨折 154
影像学评估 155
手术技巧 156
前下柱骨折 157
影像学评估 157
手术技巧 158
病例 158
结论 158
第十一章 水平面骨折 175
概述 177
单纯横形骨折 177
影像学评估 178
手术技巧 179
“T”形骨折 181
影像学评估 183
手术技巧 185
横形骨折合并后壁分离 186
病例 187
手术技巧 187
横形骨折合并前壁(或前柱)分离 187
手术技巧 187
影像学评估 187
结论 189
第十二章 多平面骨折(双柱骨折) 205
概述 207
影像学评估 207
手术治疗 210
病例 213
结论 215
第十三章 髋臼陈旧骨折 221
水平面骨折 223
后柱骨折 223
后壁骨折 223
髋臼陈旧骨折 223
骨盆前部骨折 226
双柱骨折 227
病例 227
结论 230
致残性后遗症(明显功能障碍) 231
不愈合 231
畸形愈合 231
髋臼不平整 231
病例 232
创伤后关节炎 232
髋臼缺损 232
结论 233
第十四章 复合性损伤:预后和并发症 237
复合性损伤 239
后脱位 239
中心性脱位 239
前脱位 239
预后 240
并发症与临床相关问题 241
并发症 241
临床相关问题 246
参考文献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