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式创新 以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为例》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春芝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0453388
  • 页数:18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产业集群范畴下的技术创新研究综述、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集群式创新的内在制度约束的外部制度约束、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及分析等。

1 导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2

1.1.1 研究背景 2

1.1.2 研究的理论价值 3

1.1.3 研究的现实价值 4

1.2 产业集群范畴下的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5

1.2.1 “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空间集聚层面上的技术创新 6

1.2.2 知识经济理论的研究视角——知识交流层面上的技术创新 9

1.2.3 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视角——文化和价值观层面上的技术创新 10

1.2.4 其他视角的相关研究 12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13

1.3.1 研究目标 13

1.3.2 研究方法 13

1.3.3 研究视角 14

1.3.4 结构安排 15

2.1.1 相关概念辨析 17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17

2.1 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阐释 17

2.1.2 产业集群的概念界定与特征 19

2.1.3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21

2.1.4 产业集群的内在机理 23

2.1.5 产业集群的动态演化模型 27

2.2 技术创新理论的简要评述 28

2.3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外部经济分析 30

2.3.1 产业集群对技术创新的外部效应分析 30

2.3.2 技术创新对产业集群的外部经济效应分析 40

2.4 集群式创新的理论阐释 43

2.4.1 集群式创新的提出 43

2.4.2 集群式创新的优势分析 43

2.4.3 集群式创新的分类 44

2.5 本章结论 45

3.1.1 集群的集中度 47

3.1 产业组织结构分析 47

3 集群式创新的内在制度约束 47

3.1.2 最小临界规模、最佳规模和规模边界 49

3.2 群内企业的合作创新行为 50

3.2.1 合作创新的概念界定 51

3.2.2 合作创新的博弈分析 51

3.2.3 基于博弈模型的合作创新条件分析 53

3.2.4 基于博弈模型的合作创新策略设计 55

3.3 集群内的创新模式与创新过程模型 56

3.3.1 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化 56

3.3.2 集群内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型 57

3.4 集群内的知识流动与技术创新 59

3.4.1 集群内的知识流动分析 59

3.4.2 集群内的知识流动对创新的影响 61

3.5 集群内的信任机制 62

3.5.1 集群内的信任机制变迁 62

3.5.2 集群内信任机制的博弈分析 63

3.6 本章结论 65

4 集群式创新的外部制度环境 67

4.1 地方政府的作用和集群政策 67

4.1.1 地方政府的作用 67

4.1.2 集群政策 68

4.2 中介机构和非正式团体 69

4.2.1 中介机构与集群绩效 69

4.2.2 非正式交流、非正式团体与集群式创新 70

4.3 区域创新文化 73

4.3.1 创新文化的内涵、意义 74

4.3.2 区域创新文化的特征:以硅谷为例 75

4.4 本章结论 78

5 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国内比较研究 80

5.1 发展现状的简单描述 80

5.1.1 建立了门类齐全、规模较大的装备制造业体系 80

5.1.2 构造了一批全国行业排头兵企业 81

5.1.3 具备较高的国内市场比率,但是运行绩效较差 82

5.1.4 技术创新问题成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瓶颈 84

5.2 技术创新状况的统计分析 85

5.2.1 技术创新效益与来源状况分析 85

5.2.2 技术创新动力、目标与战略分析 86

5.2.3 企业间技术交流与合作状况分析 89

5.3 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国内比较: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 91

5.3.1 主成分分析模型简介 91

5.3.2 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主成分分析 92

5.4 辽宁省区域创新能力的国内比较 98

5.4.1 知识创造能力 99

5.4.2 知识流动能力 100

5.4.3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101

5.4.4 区域创新环境 102

5.4.5 创新的经济效益 103

5.5 本章结论 105

6 辽宁装备制造业实施集群式创新的制度分析与经验借鉴 107

6.1 ICEB制度分析模型 107

6.2.1 制度动因分析 108

6.2 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式创新的ICEB分析 108

6.2.2 制度条件分析 109

6.2.3 制度环境分析 111

6.2.4 制度障碍分析 112

6.2.5 辽宁装备制造业实施集群式创新的ICEB矩阵 114

6.3 实证分析:集群式创新的经验借鉴 115

6.3.1 意大利萨梭罗瓷砖产业的集群式创新 115

6.3.2 美国硅谷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的集群式创新 118

6.3.3 浙江温州柳市镇低压电器产业集群式创新 120

6.3.4 经验总结 129

6.4 本章结论 130

7 辽宁装备制造业实施集群式创新的对策选择 131

7.1 非均衡的政府干预 131

7.1.1 政府干预的理论基础 131

7.1.2 确定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边界 132

7.1.3 实施非均衡的政府干预 132

7.2.1 集群内的中介服务机构欠缺 133

7.2 鼓励和引导中介机构参与集群发展 133

7.2.2 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134

7.3 大力培育区域创新文化 134

7.4 对策性建议 134

7.4.1 深化国有企业改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135

7.4.2 重点发展在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装备制造行业 135

7.4.3 制定有利于技术转让和知识流动的政策 135

7.4.4 强化集群的知识创新能力 136

7.4.5 加强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发挥政府在促进各方面合作的桥梁中介作用 137

7.4.6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137

7.4.7 建立和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维护市场的健康环境 138

7.4.8 吸引外资合作办厂,获取技术迁移效应 138

7.5 本章结论 138

8 结论与研究展望 140

8.1 结论 140

8.2 研究展望 143

附表1 2003年我国通用设备制造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144

附表2 2003年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146

附表3 2003年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148

附表4 2003年我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150

附表5 2003年我国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152

附表6 2003年我国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154

附表7-1 各省市主成分得分及排序(专用设备制造业) 156

附表7-2 各省市主成分得分及排序(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57

附表7-3 各省市主成分得分及排序(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58

附表7-4 各省市主成分得分及排序(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59

附表7-5 各省市主成分得分及排序(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60

附表8 2002年各省市区域创新能力综合得分 161

附表9 2002年辽宁省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指标 162

附录1 辽宁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状况问卷调查表 163

附录2 部分被调查企业名录(排名以回收问卷的先后为序) 165

参考文献 168

后记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