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曲艺通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姜昆,倪钟之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020046967
  • 页数:57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中国曲艺从汉前至民国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历代曲艺的形式,特点及流变、名家等。

绪论 1

一、中国曲艺史的基本内容 2

二、曲艺的特点 6

三、“曲艺”与“说唱”之异同 10

四、从曲艺的分类看曲艺的流变 13

五、中国曲艺史的分期 17

六、曲艺对我国其他文艺形式的影响 21

第一章 古代说唱对曲艺的孕育——汉前时期 27

第一节 先秦说唱中的曲艺因素 27

一、最早的故事——古代神话 28

二、最早的叙事歌曲——古代民歌 31

三、最早的笑话——先秦寓言 40

四、最早的表演——古代巫舞 43

第二节 瞽矇俳优与民间说唱 46

一、瞽矇讽谏与史传文学 46

二、古代宫廷的俳优活动 53

三、南方民歌与“楚辞” 57

四、成相杂辞与《成相》篇 61

第二章 曲艺的初成——汉至南北朝时期 68

概述 68

第一节 汉至南北朝的乐府民歌 71

一、汉代的乐府民歌 71

二、南北朝的乐府民歌 74

第二节 佛教传入对曲艺初成的影响 76

一、佛教传入与“三教合一”思想的形成 76

二、佛教讲经形式的演变 79

三、僧人说唱家及其成就 83

四、讲经——对曲艺观众的培养 85

第三节 汉至南北朝的滑稽表演 86

一、俳优活动的进一步伎艺化 86

二、侍臣的讽谏与戏谑 88

三、儒佛讲经中的“论难” 90

四、参军戏的源头 91

第四节 说书艺术的初成 93

一、关于说书起源的探索 94

二、史传文学对说书的影响 95

三、关于“说书俑”的研究 97

四、侯白与“说话”的出现 100

第三章 曲艺的成熟——唐五代时期 102

概述 102

一、唐代国力的强盛与经济发展 102

二、唐五代佛教与社会 104

三、唐五代俗文学的繁荣与音乐文艺 105

第一节 唐五代曲艺艺术的新发展 106

一、唐五代说唱伎艺的成立 106

二、缤纷多彩的唐五代曲艺艺术 118

第二节 俗讲与讲经文 123

一、独特的宗教说唱艺术(上)——俗讲仪式 126

二、独特的宗教说唱艺术(下)——讲经文 129

三、讲经文的思想内容与作品 132

四、俗讲的衰歇与说唱因缘 135

[附]道讲 138

第三节 转变与变文 139

一、转变与变文的形成 139

二、变文的演出形式 142

三、变文说唱艺术的特点 144

四、变文的取材与内容 148

五、变文在曲艺史上的价值与影响 153

第四节 说话与话本 155

一、唐五代话本的叙事艺术与作品 156

二、唐五代话本的价值与影响 160

第五节 唐五代时期的其他曲艺艺术 162

一、词文 162

二、故事赋 166

三、曲子小调 169

四、弄参军 174

第四章 曲艺的发展与繁荣——两宋时期 177

概述 177

第一节 宋代曲艺的演出 183

一、宋代说唱伎艺的演出和场地 183

二、说唱伎艺演出场地对曲艺发展的影响 186

第二节 宋代的说唱伎艺人 188

一、形成市场规模的说唱伎艺人 188

二、“四民”之外的伎艺人 190

三、说唱伎艺人的管理 194

第三节 以“说”为主的瓦舍伎艺 196

一、小说 199

二、讲史 203

三、说经 209

四、合生、商谜、说诨话 212

第四节 以“唱”为主的瓦舍伎艺 216

一、唱赚 216

二、小唱、嘌唱、唱令曲小词 219

三、叫声和货郎儿 224

四、又说又唱的诸宫调 227

第五节 文人伎艺鼓子词 229

第六节 宋代的俳优和杂剧中的曲艺因素 233

一、宋代的俳优 234

二、杂剧中的说唱因素 236

第七节 宋代说唱伎艺的音韵问题 238

一、宋代说唱伎艺的语言环境 239

二、说唱伎艺与宋代的应用音韵 241

三、说唱伎艺用韵混杂而不统一 243

四、说唱伎艺用韵俚俗和口语化 244

五、说唱伎艺用韵的方言色彩 246

第八节 珍贵的说话伎艺资料 248

一、《绿窗新话》 249

二、《醉翁谈录》 250

第五章 曲艺的稳定与变化——金元时期 254

概述 254

一、金元社会特点及对曲艺的影响 254

二、金元曲艺的特点和概况 257

第一节 金元诸官调 261

一、金代诸宫调的发展和演变 261

二、元代诸宫调与《天宝遗事》 264

三、诸宫调的音乐体制 267

四、金代诸宫调的巅峰之作——《董西厢》 275

第二节 金元散曲 285

一、金元散曲的兴盛与特点 285

二、散曲的思想和艺术 288

三、双渐苏卿故事的散曲和诸宫调 293

第三节 元代讲史与平话 298

一、元代讲史的繁兴 299

二、元刊全相平话五种 301

第四节 元代戏曲与曲艺 311

一、笑乐院本——元明戏曲中保存的“说”的曲艺形式 312

二、词话和货郎儿 317

三、关于曲艺表演的论述 320

第六章 古代曲艺向近现代曲艺的转化——明代 322

概述 322

第一节 明代的弹词 324

一、从陶真到弹词的演变 325

二、明代弹词的唱本 330

第二节 明代说唱词话和鼓词 333

一、成化说唱词话唱本 333

二、《大唐秦王词话》和《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 341

三、鼓词的出现 345

第三节 明代说书和通俗小说 346

一、明代说书——评话 347

二、明代通俗小说与说书 351

第四节 明代的宗教宣卷和宝卷 356

一、宝卷的形成和演唱形态 356

二、佛教宝卷 358

三、民间教派宝卷 361

第五节 明代唱曲牌的曲艺 366

一、散曲 367

二、小唱 370

三、清曲 370

四、时兴小曲 372

第六节 莲花落、说唱道情和倒喇 379

一、莲花落 379

二、说唱道情 382

三、明末清初的说唱倒喇 387

第七节 大说书家柳敬亭 390

一、柳敬亭的生平 391

二、莫后光与柳敬亭 394

三、柳敬亭的说书艺术 396

第七章 近现代曲艺的发展与成熟——清代 401

概述 401

第一节 评话与评书 404

一、南方评话 404

二、北方评书 408

三、南方评书 410

第二节 弹词与鼓词 411

一、清代的弹词 412

二、清代的大鼓 420

第三节 清代子弟书 426

一、子弟书的兴起及流传 426

二、子弟书的作家、唱家、评论家 428

三、子弟书的曲目与古典文学名著 434

四、子弟书对其他曲种的影响 437

第四节 清代的民间宣卷和宝卷 438

一、民间宣卷、宝卷的发展和民间信仰活动 438

二、民间宝卷的分类 443

三、民间宝卷的内容特征和信仰教化娱乐功能 445

第五节 时调小曲与牌子曲 447

一、时调小曲 447

二、八角鼓及其流变 452

三、各地琴书 456

第六节 莲花落与道情 459

一、清代的莲花落 459

二、清代的渔鼓道情 464

第七节 口技与相声 470

一、从口技到相声的发展 470

二、相声的早期艺人与传播 472

三、相声艺人兼演的曲艺形式 475

第八节 清代少数民族曲艺的发展 476

一、藏族的岭仲与喇嘛玛尼 476

二、蒙古族的陶力、乌力格尔与好来宝 479

三、维吾尔族的达斯坦和苛夏克 482

第八章 曲艺形式的不断扩大——民国时期 483

概述 483

一、城市曲艺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483

二、演出场所的兴盛给曲艺艺术的发展带来生机 485

三、国民政府对曲艺的管理措施及曲艺发展状况 486

四、“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曲艺艺术发展的影响 487

第一节 弹词与评话 488

一、苏州弹词在上海的兴起与发展 489

二、苏州弹词女艺人的再度兴起 492

三、苏州评话的发展 494

四、苏州评弹的行会组织 496

五、扬州评话的又一个兴旺期 497

六、福州评话的新发展 498

第二节 鼓书与评书 499

一、鼓书的新旧更迭 499

二、各地评书的发展 510

第三节 相声的发展与传播 514

一、从“撂地”到走上舞台 514

二、相声的传播 515

三、名家与作品 517

第四节 各地曲种的进一步发展 522

一、时调小曲类曲种 522

二、牌子曲类曲种 526

三、琴书类曲种 530

四、道情类曲种 532

五、莲花落类曲种 535

六、广东粤曲 536

七、民间歌舞类曲种与东北二人转 538

八、韵诵类曲种 540

第五节 曲艺的战斗传统 542

一、抗日战争前的曲艺 543

二、抗日战争后的曲艺 544

第六节 少数民族曲艺的生存状态 549

一、藏族的岭仲与喇嘛玛尼 549

二、柯尔克孜族的史诗说唱《玛纳斯》 550

三、蒙古族的乌力格尔与好来宝 551

四、满族的单鼓 553

第七节 新文化运动对曲艺艺术发展的影响 554

一、俗文学研究的兴起与曲艺史研究 554

二、曲艺史论研究者及其著述 555

结束语 560

后记 565

参考书目 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