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时期的经济(1949—1957) 1
第一节 政治形势和政区划分 1
一、政治形势 2
二、政区沿革 13
第二节 人口与生态环境 14
一、人口与节制生育宣传 14
二、生态环境 22
一、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31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1
二、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 34
三、稳定物价,统一财政经济 37
四、调整工商业 46
五、各项经济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52
第四节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66
一、总路线宣传和粮食统购统销 66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全面开展 72
三、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84
四、手工业的合作化 96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 101
第五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与完成 101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06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 112
结语 151
第二章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1958—1976) 162
第一节 政治形势与政区变化 162
一、政治形势 162
二、政区变化 172
第二节 人口与生态环境 175
一、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严重失衡 175
二、计划生育与人口流动 179
三、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189
四、环境保护工作的发端 193
第三节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与国民经济的调整 199
一、“大跃进” 199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 208
三、兴建水库与全民大办水利 215
四、经济的严重困难与调整 218
五、农村承包制的尝试 231
六、短缺经济现象的出现与商品流通体制的调整 237
七、“二五”计划的执行情况 246
一、“文化大革命”爆发对经济的冲击 249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经济 249
二、农业及学大寨运动 253
三、工业及学大庆赶开滦 259
四、根治海河与滦河水源的开发 264
五、任丘石油工业基地的建立与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兴起 270
六、加强财政金融的集中管理 273
七、对外贸易的曲折进程 275
八、对国民经济全面整顿方针的贯彻 280
九、“三五”、“四五”计划的执行情况 284
一、洪涝、干旱灾害与减灾斗争 287
第五节 自然灾害与减灾、防灾活动 287
二、地震灾害与恢复重建 293
结语 310
第三章 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发展(1977—2000) 319
第一节 基本政情、政区与经济发展战略 319
一、政治形势 319
二、行政区划的变化 329
三、经济发展战略的探索 331
第二节 人口与生态环境 342
一、人口的变化与人口状况 342
二、生态环境的变化与环境保护 351
三、水资源的利用与水利建设 357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362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362
二、农村改革与农村经济的活跃 370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索 395
四、流通领域和宏观管理体制的初步改革 406
五、对外开放从起步到全面推进 416
六、治理整顿与经济调整 419
七、“六五”和“七五”计划时期的经济 423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工业结构调整 426
第四节 深化改革与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26
二、农村经营机制创新与小康建设 450
三、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的发展 463
四、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快速发展 475
五、现代宏观调控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482
六、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488
七、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 499
八、经济调整与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特点 511
九、“八五”和“九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515
十、“十五”计划发展展望 521
结语 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