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论 1
第一章 传声器 7
1.1 传声器的分类 8
1.2 压强式传声器 10
1.3 压差式传声器 11
1.4 压强式传声器与压差式传声器的组合 12
1.5 传声器多种指向图形的形成和传声器指向性系数 15
2.1 人耳对声源方位的判断 21
第二章 立体声重放的听音 21
2.2 扬声器立体声重放 22
2.2.1 扬声器立体声重放系统 22
2.2.2 扬声器立体声重放的听音范围 25
2.2.3 时间差的声像定位 26
2.2.4 强度差的声像定位 27
2.2.5 时间/强度差对声像定位的共同作用 27
2.3 耳机立体声重放 28
第三章 立体声概况 30
3.1 立体声简介 30
3.2 双声道立体声拾音技术的分类 32
3.3 房间立体声 34
第四章 时间差拾音方法 36
4.1 A/B拾音制式 36
4.1.1 A/B拾音制式拾音原理 36
4.1.2 A/B拾音制式扬声器立体声重放的声像定位原理 40
4.1.3 A/B拾音制式中△t对声像定位的影响 42
4.1.4 A/B拾音制式的拾音范围 46
4.1.5 A/B拾音制式中△L对声像定位的影响 50
4.1.6 梳状滤波器效应 54
4.1.7 A/B拾音制式的特点和使用 56
4.2 DECCA TREE拾音制式 57
4.3 FAULKNER拾音制式 58
4.4 STRAUS组合拾音制式 59
4.5 ABCDE拾音制式 60
第五章 强度差拾音方法(1) 62
5.1 X/Y拾音制式 63
5.1.1 X/Y拾音制式的拾音原理和立体声重放原理 63
5.1.2 X/Y拾音制式的有效拾音范围 68
5.1.3 X/Y拾音制式的拾音范围 72
5.1.4 X/Y拾音制式的特点和使用 80
5.2 M/S拾音制式 81
5.2.1 M/S拾音制式的加减器 82
5.2.2 M/S拾音制式的拾音和重放原理 84
5.2.3 M/S拾音制式的有效拾音范围 88
5.2.4 M/S拾音制式的拾音范围 93
5.2.5 M/S拾音制式的特点和使用 96
5.3 X/Y拾音制式和M/S拾音制式的比较 100
第六章 强度差拾音方法(2)Pan Pot制式(多轨录音技术) 102
6.1 多轨录音技术的设备和录音环境 103
6.2.1 多轨录音技术的前期录音 106
6.2 多轨录音技术的录音工艺 106
6.2.2 多轨录音技术的后期加工处理 108
第七章 “混合”拾音方法 114
7.1 ORTF拾音制式 115
7.2 NOS拾音制式 120
7.3 EBS拾音制式 121
7.4 DIN拾音制式 123
7.5 RAI拾音制式和OLSON拾音制式 124
7.6 “混合”拾音方法的使用 125
8.1 音色差 128
第八章 人头立体声方法 128
8.2 OSS拾音制式 130
8.3 人工头(仿真头)拾音制式 132
8.4 真人头拾音制式 134
8.5 球面拾音制式 134
8.6 SASS(CROWN)拾音制式 135
8.7 CLARA拾音制式 136
第九章 立体声声音信号的特性 138
9.1 不同拾音方法拾取声音信号的区别 138
9.2 房间(扬声器)立体声和人头(耳机)立体声的区别 140
9.3.1 水平方向的声像定位畸变 143
9.3 不同拾音制式扬声器立体声重放声音信号的畸变 143
9.3.1.1 声像还原准确度 144
9.3.1.2 声像定位准确性 146
9.3.2 纵深方向的声像定位畸变 148
9.4 “主传声器”和辅助传声器 151
9.5 3∶1规则 154
主要参考书目 157
附录1 本书符号注释 159
附录2 本书计算公式一览 162
后记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