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头足类分类、形态习性及利用价值 1
第一节 头足类的分类系统 1
一、分类系统 1
二、主要种类的形态特征 5
第二节 头足类的分布特点及其区系特征 15
一、分布特点 15
二、区系特征 18
第三节 头足类的形态概述 20
一、外形特征术语 20
二、形态特征比较 27
三、内部结构 38
第四节 头足类的生物学特性 46
一、生长特性 46
二、繁殖与发育 50
三、食性与食物关系 60
一、运动行为 66
第五节 头足类的生活习性 66
二、捕食行为 68
三、逃避和集群行为 68
四、洄游与昼夜移动特性 68
第六节 头足类的食用与药用价值 70
一、头足类各部位比重 70
二、几种头足类的营养成分分析 72
三、头足类的药用价值 75
参考文献 78
第二章 世界头足类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概况 79
第一节 世界头足类资源开发概况 79
一、头足类资源在世界海洋渔业中的地位 79
二、头足类开发利用概况 81
三、世界头足类渔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85
第二节 各海区头足类资源开发状况 86
一、大西洋 87
二、地中海和黑海海域 91
三、印度洋海域 92
四、太平洋海域 94
五、各大海区头足类开发利用总体评价 98
第三节 生产头足类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101
一、概况 101
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情况 102
第四节 世界头足类资源潜力及其评价 110
一、头足类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110
二、可供开发利用的潜在头足类资源 112
第五节 世界头足类贸易概况 115
一、世界头足类贸易概述 115
二、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 115
三、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 119
参考文献 121
四、地理分布 124
三、形态特征 124
二、分类地位 124
一、名称 124
第一节 形态特征与分布 124
第三章 柔鱼 124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126
一、种群结构 126
二、繁殖特性 127
三、生长与发育 129
五、洄游 134
四、摄食 134
六、昼夜垂直移动 135
第三节 渔场分布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 138
一、西北太平洋海洋环境概况 138
二、渔场分布 138
三、渔场类型的划分 138
四、渔场形成与海洋环境的关系 142
五、北太平洋渔情预报模型 147
六、资源变动与海洋环境的关系 148
一、柔鱼资源开发利用历史 151
第四节 柔鱼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151
二、我国在北太平洋海域发展柔鱼钓渔业的发展历史 153
三、资源量估算及其资源评价 155
参考文献 157
第四章 太平洋褶柔鱼 160
第一节 形态与分布 160
一、名称 160
二、分类地位 160
三、形态特征 160
四、地理分布 160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161
一、种群结构 161
二、生长与发育 162
三、繁殖习性 164
四、摄食特性 165
五、渔获群体组成 166
六、洄游分布 167
第三节 渔场分布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 169
一、海洋环境条件 169
二、渔场分布及其类型 169
三、渔场与海洋环境关系 173
第四节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76
一、太平洋褶柔鱼资源开发的历史 176
二、太平洋褶柔鱼的资源变动 178
三、资源量及其评价 182
参考文献 186
第五章 阿根廷滑柔鱼 189
第一节 形态及其分布 189
一、名称 189
二、分类地位 189
三、形态特征 189
四、地理分布 190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190
一、种群结构 190
二、繁殖习性 191
三、洄游分布 193
四、生长与发育 197
五、群体组成 200
六、摄食特性 202
第三节 渔场分布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 205
一、海洋环境条件 205
二、渔场分布 206
三、渔场与海洋环境的关系 208
第四节 阿根廷滑柔鱼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现状 210
一、阿根廷滑柔鱼资源开发利用历史及其现状 210
二、各海区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12
三、资源波动与海洋环境的关系 214
四、资源量变化与评估 214
参考文献 216
一、名称 217
三、形态特征 217
二、分类地位 217
第一节 形态特征与分布 217
第六章 双柔鱼 217
四、地理分布 218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219
一、繁殖习性 219
二、生长与发育 222
三、摄食 226
一、海洋环境条件 227
第三节 渔场分布及其海洋环境条件 227
二、渔场分布 228
三、渔场与海洋环境的关系 230
第四节 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现状 235
一、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235
二、日本开发利用双柔鱼资源的状况 236
三、资源总体评价 238
参考文献 239
四、地理分布 240
二、分类地位 240
三、形态特征 240
一、名称 240
第一节 形态特征与分布 240
第七章 茎柔鱼 240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242
一、种群结构 242
二、繁殖习性 242
三、生长与发育 245
四、食性 251
五、洄游分布和昼夜垂直移动 252
第三节 渔场分布与海域环境的关系 254
一、海洋环境条件 254
二、作业渔场分布 255
三、渔场与水温的关系 256
第四节 茎柔鱼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58
一、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258
二、日本鱿钓船对茎柔鱼的调查及其利用 259
三、资源状况分析 261
参考文献 263
第八章 澳洲双柔鱼 265
第一节 形态特征与分布 265
一、名称 265
二、分类地位 265
三、形态特征 265
四、分布海域 266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266
一、繁殖习性 266
二、生长与发育 268
三、摄食 270
第三节 渔场分布及其海洋环境条件 271
一、海洋环境和渔场分布 271
二、作业渔场与海洋环境的关系 272
第四节 澳洲双柔鱼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74
参考文献 274
四、地理分布 275
三、形态特征 275
二、分类地位 275
一、名称 275
第九章 菱鳍乌贼 275
第一节 形态特征与分布 275
第二节 菱鳍乌贼的生物学特性 277
一、繁殖习性 277
二、摄食 278
三、年龄与生长 278
四、洄游分布 278
第三节 菱鳍乌贼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279
一、主要渔场分布 279
二、渔业资源调查情况 279
三、渔具渔法 281
四、开发现状及前景分析 282
参考文献 282
二、分类地位 284
四、地理分布 284
三、形态特征 284
第一节 形态特征与分布 284
第十章 鸢乌贼 284
一、名称 284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285
一、种群结构 285
二、繁殖习性 286
三、生长与发育 286
四、群体组成 288
五、摄食 288
二、渔场分布 289
第三节 印度洋西北部鸢乌贼渔场分布及海洋环境条件 289
一、印度洋西北部海域的海洋环境条件 289
三、渔场与环境的关系 290
第四节 印度洋鸢乌贼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91
一、国外对鸢乌贼资源的调查分析 291
二、印度洋鸢乌贼资源评价 295
参考文献 295
二、生物学特征 297
一、形态特征与分布 297
第一节 黵乌贼 297
第十一章 其他柔鱼类 297
三、资源状况 299
第二节 北方拟黵乌贼 299
一、形态特征与分布 299
二、生物学特征 300
三、渔场分布及其资源 300
第三节 卡氏柔鱼 301
一、形态特征与分布 301
二、生物学特征 302
三、渔场分布与渔业现状 302
第四节 翼柄柔鱼 302
一、形态特征与分布 302
二、生物学特征 303
第五节 褶柔鱼 304
一、形态特征与分布 304
三、渔场分布与渔业 306
二、生物学特征 306
第六节 科氏滑柔鱼 307
一、形态特征与分布 307
二、生物学特征 309
三、渔场分布与渔业 309
第七节 滑柔鱼 309
一、形态特征与分布 309
二、生物学特征 311
三、渔场分布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313
四、渔业现状 315
第八节 短柔鱼 315
一、形态特征与分布 315
二、生物学特征 317
三、渔场分布及其渔业状况 317
参考文献 317
一、光诱鱿钓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系统组成 318
二、光诱鱿钓作业的一般操作过程 318
第一节 光诱鱿钓作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18
第十二章 光诱鱿鱼钓技术 318
第二节 鱿钓船类型及其布置 320
一、鱿钓船的一般要求 320
二、鱿鱼钓船的总布置特征 320
三、鱿钓船的类型及其比较 323
第三节 海锚与尾帆 327
一、海锚与尾帆的结构与作用 327
二、海锚的操纵方法 329
第四节 集鱼灯 333
一、日本鱿钓集鱼灯的发展史 333
二、集鱼灯种类及其特性 334
三、选择集鱼灯的基本原则 337
第五节 钓机 337
一、钓机的发展史 337
二、钓机的类型及其性能 338
三、集中控制盘和滚轮 340
二、钓钩 342
一、钓线及其与钓钩的连接 342
第六节 钓钩与钓线 342
第七节 其他辅助渔具 345
一、网托架 345
二、导向轮 345
三、转环 347
四、重锤 347
第八节 头足类的趋光特性及其规律 348
一、头足类的趋光特性 348
二、鱼类趋光反应的基本理论 351
三、集鱼灯在水中形成光场的特性 352
第九节 光诱钓捕技术 353
一、集鱼灯的光强配置及其水下灯使用 353
二、水下灯操作及其应用 354
三、钓钩对鱿鱼钓捕效率的影响 358
四、钓线对鱿鱼钓获效率的影响 362
五、手钓技术对鱿鱼渔获率的影响 363
六、脱钩率及其降低方法 364
参考文献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