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马克思执政党的重大课题 1
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 2
二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执政理论的探索与实践 6
三 研究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9
第一章 执政地位 25
第一节 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25
一 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党的纲领 25
二 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的历史道路 28
三 党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的决定性条件 32
第二节 党的执政地位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法宝 36
一 党的执政地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准备了政治条件 36
二 党的执政地位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方针的前提和基础 40
三 党的执政地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2
第三节 巩固执政地位是执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 45
一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固若金汤的 45
二 坚持和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决定性条件 50
三 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54
第二章 执政理念 57
第一节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理念 57
一 为谁执政是马克思执政理论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57
二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特征 59
三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执政的根本规律 60
第二节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2
一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62
二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63
三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64
四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65
五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66
第三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坚持科学发展观 68
一 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目标 68
二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69
三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71
一 坚持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是客观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 73
第四节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坚持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 73
二 由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党的理念向执政党理念转变 75
三 由替民、为民作主向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转变 76
四 切实实行集体领导制度,避免个人说了算 78
五 由非程序性决策向程序性决策转变 80
第三章 执政方略 82
第一节 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有机统一 82
一 党的纲领是党的执政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82
二 实现党的最高纲领要从实现党的最低纲领做起 86
三 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有机统一是党的最高执政方略 89
第二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91
一 正确认识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产生的基础 91
二 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辩证关系 94
三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根本执政方略 97
第三节 科学制定和执行国家发展战略 100
一 国家发展战略是党的具体执政方略 100
二 科学制定和执行国家发展战略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103
三 科学制定党的执政方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党的最高执政方略、根本执政方略和具体执政方略的统一 106
第四章 执政基础 111
第一节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共产党执政的坚强柱石 111
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11
二 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 112
三 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基础 115
第二节 民心向党的根源在于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16
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116
二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117
三 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优良作风 119
第三节 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121
一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经济利益 121
二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政治利益 124
三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文化利益 125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执政体制的最初设想 128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执政体制的最初设想与列宁的初步探索和实践 128
第五章 执政体制 128
二 列宁对共产党执政体制的初步探索 130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体制的探索和确立 136
一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根据地政权中对党的执政体制的探索 136
二 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政权的执政党后对党的执政体制的探索 142
第三节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党的执政体制的探索 146
一 邓小平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思想 146
二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执政体制改革若干重要原则的发展 150
第四节 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原则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体制 153
第六章 执政方式 160
第一节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160
一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性转变 160
二 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必要性 163
三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我们党确立执政方式的重要目标 166
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169
第二节 坚持党的领导人、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69
二 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基础和目标 171
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73
四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175
第三节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79
一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内在统一 179
二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181
三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183
第七章 执政资源 189
第一节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是执政党的重要职责 189
一 执政资源是关系执政地位的重大问题 189
二 中国共产党运用各种执政资源的必然性 191
三 积极拓展、优化党的执政资源 195
第二节 人才资源是执政资源的核心 200
一 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200
二 充分认识人才资源在执政资源中的核心地位 203
一 我国人才资源开发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208
第三节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开发人才资源 208
二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凝聚各类优秀人才 211
三 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让人才在发展中活跃起来 214
第八章 执政环境 217
第一节 执政环境是确保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条件 217
一 执政需要一个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217
二 执政需要一个持久和平、共谋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221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23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 223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224
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 227
第三节 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230
一 我们党对当今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判断 230
二 我们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基本主张 231
三 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面推进同世界各国交流和合作 234
一 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执政环境建设的良性互动 239
第四节 紧紧抓住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39
二 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并要大有作为 243
第九章 执政能力 245
第一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 245
一 执政能力与执政能力建设 245
二 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的根本建设和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 247
三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50
一 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 253
第二节 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253
二 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 255
第三节 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259
一 执政能力建设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地位 259
二 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261
结束语 265
一 研究执政理论的目的在于把握共产党执政的规律 265
二 执政理论的研究必须随着执政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268
三 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研究解决执政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270
后记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