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课 学一点政治经济学 1
1.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马克思为什么要研究政治经济学 1
2.从《鲁滨孙飘流记》谈起——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怎样研究生产关系 6
4.工人阶级的“理论圣经”——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9
5.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2
第二课 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17
1.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细胞——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要从分析商品开始 17
2.从商品广告中得到的启示——商品和它的基本属性 19
3.从一道高考试题谈起——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3
4.“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6
5.法国皇帝为啥不用银碗——关于商品的价值量 29
6.奇异的货币——货币的产生及其本质 33
7.谈“一分钱一分货”——私有制下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形式 38
8.莎士比亚的《雅典的泰门》——揭露“商品货币拜物教”之谜 41
第三课 资本和剩余价值 46
1.能产生货币的货币——货币变为资本 46
2.“这里是罗陀斯,就在这里跳吧!”——剩余价值的产生(一) 48
3.“戏法终于变成了” ——剩余价值的产生(二) 51
4.剩余劳动与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范畴 54
5.贪欲的摩洛克神——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57
6.“黄色的对数”?——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 60
——谈资本的本质 63
7.持刀杀人是刀子的罪过吗? 63
8.从小弟与郝钢谈起——剩余价值与利润,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 66
9.“变皮变不了瓤”——从相对剩余价值的特点看现代资本主义剥削程度 69
10.巨神普罗米修斯的遭遇——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 73
11.吃香肠的奴隶毕竟还是奴隶——正确认识无产阶级的物质生活状况(一) 76
12.略微放松一点的“金锁链”——正确认识无产阶级的物质生活状况(二) 80
第四课 资本主义社会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85
1.相得益彰,互相促进——资本积累与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关系 85
2.Ⅰ∶Ⅱ——关于资本主义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 88
3.煤炭工人没有煤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及实质 92
品 94
4.减少是为了增加——在经济危机中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 94
5.病根在哪里?——关于经济危机的根源 97
6.“丧钟就要响了”——经济危机的作用和意义 101
第五课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104
1.“大鱼吃小鱼”——垄断的形成 104
2.从鳄鱼的“眼睛”谈起——垄断加剧了竞争 107
3.站在“金字塔”尖的万能垄断者——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110
4.经济垄断主宰了一切——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 115
5.“莫敲单面锣,要打两面鼓”——正确认识帝国主义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停滞趋势 119
6.“昏惨惨似灯将尽”——怎样理解帝国主义的垂死性 123
1.从量脚买鞋说起——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 127
第六课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127
2.劳动人民的命根子 130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130
3.两种作法,一个目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建立的途径 133
4.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作用和意义 137
5.不能再开“大锅饭”——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40
6.春风吹又生——城镇集体所有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143
7.一种普照的光——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下的多种经济形式同时并存? 145
8.恩格斯为什么要当“商号的股东”?——工作单位的所有制性质会不会影响个人的前途? 149
第七课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 152
1.牵牛要牵牛鼻子——认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重大意义 152
2.过河要有船和桥——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155
3.“开门七件事”及其它——劳动者物质文化需要的构成及其发展趋势 160
4.从国情出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63
5.开创新局面的战斗纲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部署 167
6.似是而非的观点——评“为生产而生产”和“为革命而生产” 172
7.“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与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175
第八课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179
1.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一)——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179
2.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182
3.“算了花”与“花了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185
4.欲速则不达——社会主义建设要有一个比较实在的速度 187
5.必要的“战略退却”——调整国民经济的必要性及其前景 190
6.发人深思的一副对联——关于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194
第九课 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199
1.列宁的教训——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必然性 199
2.特种商品——社会主义商品的特点 203
3.“经济曲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 206
4.“顶花带刺”为何变成“大老粗”?——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客观性 209
5.一所伟大的学校——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作用的意义 213
6.变与不变的辩证法——稳定物价与缩小“剪刀差”的关系 216
7.从李冰父子修“都江堰”得到的启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多渠道商品流通 218
8.鸟和笼子——市场调节与计划经济的关系 222
1.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来龙去脉 226
第十课 社会主义的分配 226
2.“杀鸡取蛋”与“鸡多不下蛋”——评处理积累与消费关系问题上的两种错误倾向 229
3.“给锄头号脉”的前因与后果 232
——生产与分配的辩证关系 232
4.“吃饭不要钱”为什么不能持久?——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235
5.婴儿的生命力及其“缺点”——怎样正确认识按劳分配的制度 238
6.向前看与“一切向钱看”——对待社会主义劳动的两种不同的态度 242
7.算一算,比一比——解放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 245
小结 250
1.天壤之别——两种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 250
2.“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性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 255
3.“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驳共产主义“渺茫”论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