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农化服务概述 1
第一节 农化服务的目的和意义 1
一、农化服务是复混肥料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
二、当前农业生产和化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
第二节 农化服务的内容 4
一、开展土壤养分平衡施肥 5
二、搞好田间试验 6
三、研制生产新产品 6
四、做好试验示范工作 6
五、建立健全农化服务网络 7
第三节 农作物的营养特点及需肥规律 8
一、农作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8
二、缺素诊断 13
三、各种营养元素的适宜施肥期及氮、磷、钾三要素的需要量 16
四、最小养分律和报酬递减律 17
第四节 配方施肥与专用肥 18
一、配方施肥技术要点及方法 18
二、专用肥的研究和应用 23
第二章 复混肥料的生产 26
第一节 复混肥料的种类 26
一、复混肥料分类原则 26
二、复混肥料养分结构的表示方法 27
三、复混肥料的生产方法 27
第二节 复混肥料生产工艺及设备 30
一、颗粒氨化过磷酸钙的生产 30
二、尿素—普钙生产N、P复混肥料和N、P、K复混肥料 36
三、尿素—钙镁磷肥生产复混肥料 44
四、氯化铵—普钙—氯化钾生产N、P、K复混肥料 48
五、用酸镁、铵镁无烘干流程生产复混肥料 49
第三节 复混肥料生产岗位操作法 53
一、氨化普钙生产岗位操作 53
二、破碎岗位操作 53
三、计量岗位操作 55
四、混合岗位操作 56
五、造粒岗位操作 57
六、干燥岗位操作 58
七、冷却岗位操作 59
八、筛分岗位操作 60
九、包装岗位操作 62
十、尾气处理岗位操作 62
第一节 配料工艺 64
一、复混肥料干法造粒生产工艺简述 64
第三章 复混肥料生产配料 64
二、尿素—普钙系的配料工艺 65
三、尿素—普钙系配料工艺要点 71
第二节 配料计算 73
一、基准化计算公式 75
二、配料计算公式 75
三、配料计算实例 78
四、配料计算方法说明 82
五、“特殊”配料计算举例 83
六、高浓度二元、三元复混肥料配料计算举例 88
七、实际配料必须考虑的问题和计算技巧 91
八、采用“基准化”计算最经济配料 96
九、关于配方中只使用一种氮肥的配料计算说明 97
十、配方中含有微量元素的配料计算 98
二、粉尘危害较重 103
一、腐蚀性强 103
三、吸湿性大 103
第一节 复混肥料生产特点 103
第四章 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103
第二节 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及事故隐患 104
一、制度不健全 104
二、有章不循 104
三、设备安装不规范 104
四、劳动纪律不严 105
五、违章指挥 105
第三节 企业安全生产和事故防范措施 105
一、建立健全安全机构 105
二、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106
三、搞好安全防范 106
四、坚持安全检查 106
五、工厂安全规则 107
七、事故防护措施 108
六、工人安全职责 108
第四节 环境保护 109
一、“三废”排放标准 109
二、废气、粉尘的治理 109
第五章 复混肥企业管理规范 112
第一节 厂级干部工作标准 112
一、厂长工作标准 112
二、生产技术副厂长工作标准 114
三、经营副厂长工作标准 116
第二节 科室车间干部工作标准 117
一、办公室主任工作标准 117
二、生产技术科长工作标准 119
三、供销科长工作标准 120
四、财务科长工作标准 121
五、质检科长工作标准 123
六、农化服务主任工作标准 124
七、车间主任工作标准 125
一、电工职责及工作标准 126
第三节 维修工作标准 126
二、钳工职责及工作标准 128
三、电气焊工职责及工作标准 130
第四节 质量与设备管理标准 132
一、质量管理标准 132
二、设备管理标准 133
第五节 生产管理制度 134
一、交接班制度 134
二、巡回检查制度 135
三、岗位责任制度 135
四、生产操作记录制度 136
五、岗位卫生制度 136
六、劳动管理制度 137
二、定义 139
三、技术条件 139
一、适用范围 139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复混肥料专业标准(ZBG21002-87) 139
四、检验方法 140
五、检验规则 168
六、包装、标志、贮存、运输 170
附录二 土壤分析常用方法 171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171
二、土样的制备 172
三、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172
四、土壤氮的分析 182
五、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188
六、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192
附录三 常用的名词及术语解释 195
一、名词解释 195
二、安全生产常用术语 198